在潛艇中,為什麼閥門不採用更先進、更快的電動開與關,而採用傳統的螺桿螺母方式?

寒冬

閥門太多,空間不夠,電力不夠。潛艇的自動化是減少常用閥門數量,而不是把閥門自動化。

知道一艘潛艇上有多少個閥門麼?有供油的,供水的,供氣的,還有減壓閥,均壓閥,排汙閥,放水閥,疏水閥,側舷閥等等。一艘潛艇上千個閥門差不多是有的,這麼多閥門用途,壓力,大小都不一樣,準備安裝多少臺電動閥門機構?老式潛艇的閥門列陣,真的是列陣

給每個閥門都安裝自動閥門的話,需要每個閥門上面安裝電機,還要佈置行程的空間,要擠佔多少潛艇內部空間,要知道本身給艇員工作的此外還要佈置供電線路,供電線路還要儘可能的避免一根繩子上吊死,免得斷了一根線,就死了一片。更加重要的是,為了以防萬一,你還是要加上手動閥門裝置。

實際上,潛艇的自動化水平是儘可能減少常用閥門數量,將一些常見的、經常用的供水、供氣、供油等功能直接計算機自動化去控制,再在相關管線上加個手動閥門作為最後一道保險。而另一個方面,就是潛艇遇到攻擊、漏水、管道破裂等意外情況時,才使用應急的分壓,輸壓,排水系統的閥門裝置。這種情況本身就很少發生,而且發生的時候,電力能否正常供應都不知道,有幾分把握保證這玩意正常?更別說,在要死還是要活的關頭,人們總能迸發出無限潛能,關起閥門來比一般電動閥門都快的多。

某美軍士兵手機自拍的美國新型核潛艇內部照片(拍了後也被美軍抓了處理了),相比較老式潛艇來說,控制主要以按鈕為主,但是手動閥門還是可以看到,畢竟要命的關頭,誰會抱怨手動閥門費力?說不定還嫌自動閥門太慢呢。


五嶽掩赤城

先放兩張圖,大家對比一下看看。



圖1是現代潛艇的內部圖,圖2是早期潛艇的內部圖。(圖片來自網絡)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早期的潛艇裡邊大量運用螺母螺桿結構。我學的機械專業,從本專業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我想很重要的一點:螺母螺桿的機械結構更安全可靠。越是簡單的機械結構越是安全可靠,操作簡單,普通人一看也會明白。潛艇長期在海面下行駛,在戰爭電影中我們會看到潛艇在海戰中經常遇到的是斷電、漏水等情況。而現代的電動開關都需要電力的支持,一旦斷電則無法使用,所以現在螺母螺桿機械結構在潛艇中仍使用。

另一個原因是潛艇內部空間狹小,使用電動開關需要增加電機等部件,會進一步減小空間。而有些機械機構反而更簡單,空間佔用小。

而且使用電動機會增加潛艇的電力負擔,一旦發生斷電短路等情況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我是好人

本人在大型火電廠上班,就係統設備的全面性估計和航母的全套動力系統類似。常見閥門的執行動力有手動、電動、氣動、液動等,除了手動外,其他的方式都需要另外的動力源。

電動門的電源一般從UPS取電,所有交流電失去了可以用蓄電池的電。但電動門有個問題,電動執行機構可能存在卡澀,為防止電動機損壞都會設定一個力矩值,超過了就自動停了,經常導致閥門關不嚴。其實其他類閥門也有類似情況,但沒那麼嚴重罷了。

氣動門需要壓縮空氣,那就要空壓機、儲氣罐等,一是沒空間,二是噪聲太大。

液動閥門需要液壓油泵或者水水泵,為保證動作可靠性,一般每個油站只有幾個用戶,那麼多的閥門不可能配那麼多的油站。

所以,手動門就是最好的選擇,體積小,簡單,可靠,尤其是事故狀態下,手動比什麼都可靠。


暗暝3

這個沒什麼太複雜的道理。無論什麼結構,複雜性和可靠性呈反相關,即越複雜的系統可靠性越差。穩定性也是如此

這裡的可靠性不是安全性,也是易用性,是低故障率、高抗干擾性、高抗破壞性

假設: 槓桿結構的穩定性是0.8,鏈傳動結構的穩定性是0.7。兩者結合就可以粗暴認為是0.8*0.7=0.56。

電子系統本身就可以認為是高複雜性的機械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