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功全靠站樁生,且看俠門站樁的修煉方法,說透了很簡單

站樁功在我國傳統武學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例如,集內家拳學為一體的王薌齋先生,便是以樁功為母創立了大成拳,並以樁功修持為核心功法,以求取一切所需之內勁。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站樁功的修煉,也就不能稱其為大成拳。但是,由於歷史和承傳上的各種原因,致使今人對樁功內勁的來源認識不足,或存有偏見。更有甚者,運用現代生物學和物理力學等方面的相關知識,來闡述傳統武學中的內功勁力和基本原理。這對我們正確理解其真實內涵,從事研修實踐,均造成了很大的誤區和障礙。

俠門雖然也重視樁功的修煉,但遠不如大成拳那樣豐富,僅保留有“混元樁”、“馬步樁”和“技擊樁”三種樁式。

1、混元樁:兩腳平行站立,與肩同寬,略呈八字,雙膝微曲,上體正直,雙手上抬環抱於兩肩前,手心朝內,手指自然分開,微曲,略高於肩,兩手相距約一尺,兩肘略低於肩,腋半虛,臂半圓,呈抱球狀。形成頂頭立項,松肩橫肘,含胸拔背,腰脊正直之勢。(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然後,再將百會穴、會陰穴和兩腳中間的身體重心點調整為一條直線(圖1)。如此閉目靜止不動,全身松沉自然,神不外馳,呼吸自然,既不意守丹田,也無任何意念活動。

初練站樁應以10分鐘為限,逐步增加站樁的時間。每日可操修數次,以不疲勞為度。但絕對禁止日落後操修,以免影響睡眠。

內功全靠站樁生,且看俠門站樁的修煉方法,說透了很簡單

功理和要點:“混元樁”所求取的內力,即是我們在前文中所講的衛氣能量及其循行於人體內時所產生的原始動力。衛氣能量運行於手足三陽經時所產生的離心力,即是傳統武學中“外勁崩彈”力的來源;衛氣能量回旋於手足三陰經時所產生的向心力,即是傳統武學中穩定人體重心,實施“內勁走化”之力的依據。離心力和向心力所形成的反向雙運,即是內家拳學中所稱的“爭力”,合稱為“整力”。但整力的獲得,並不意味著就能運用於技擊,僅僅標誌著我們邁入了傳統武學“內功勁力”的門檻。

由於衛氣能量的循行規律及其動力,是受自然界時空節律所支配的,並不為人類的思維意識所主宰。故而,我們只能通過合理而自然的骨骼間架和肌骨的放鬆,以及清淨無為的心態,方能有效地激發衛氣能量的強盛和運行。因此,站樁的姿勢務必要求正確,必須關閉一切思慮雜念。而百會穴、會陰穴和人體重心點的垂直,則是放鬆身心,與自然界相應的關鍵。(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

2、馬步樁:兩腳平行站立,腳尖外擺呈八字,間距約寬於肩的一倍,屈膝下蹲成馬步,兩大腿呈平行狀,雙膝尖不能超過雙腳尖。上體正直,雙手上抬環抱於兩肩前,手心朝內,手指自然分開並彎曲,略高於肩,兩手相距約一尺,兩肘則略低於肩,腋半虛,臂半圓,呈抱球狀,形成頂頭立項。松肩橫肘,含胸拔背,提肛收臀,兩腿外展,周身上下四平八穩。然後,再將百會穴、會陰穴和兩腿中間的身體重心點調整為一條直線(圖2)。如此閉目靜止不動,神不外馳,呼吸自然,既不意守丹田,也無意念活動。

功理和要點:馬步樁是在混元樁求得整力之後進行修持的樁法,其目的是為了強化人體重心的穩定性,尤其是對增強下肢的雄厚勁力,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國武林界,一般將保持身體平衡的勁力,稱之為氣沉丹田而產生的內勁,俗稱“塌住勁”,也就是所謂“沉下去的勁”。其實,這種“沉下去的勁”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其一是來自衛氣能量從頭後沿夾脊下貫於臀部的主渠道足太陽膀胱經。由於馬步樁的骨骼間架使大腿形成水平狀,致使衛氣能量運行於下肢的速度減慢,增強了臀部的下沉之力。其二是由於膝蓋的彎曲,促使腳踝部位的脛部氣街發揮了重要作用,形成了衛氣能量在小腿內外兩側的區域性循環。足陽明胃經雖然流經于丹田,足少陽膽經也流注于丹田附近的部位,但僅是起到輔助作用。因此,所謂氣沉丹田而產生的內勁,並非是傳統武學中穩定重心的主要勁力,而是衛氣能量在膀胱經下行時所產生的下貫之勁力,以及小腿內外兩側因衛氣循環運行時所產生的“拱力”效應。例如,少林派中的“泰山功”,即是以馬步樁的樁式,採用腳踏木樁和大腿負石的操修方式,來強化臀部的坐胯之力和小腿部的拱力。這種使人體重心穩如泰山,數人難以搖撼的功夫,是有其修持依據的(圖3、4、5、6)。

內功全靠站樁生,且看俠門站樁的修煉方法,說透了很簡單

如何在實踐搏擊中保持自身重心的平衡,是我國武林各門派苦心鑽研的核心課題。縱觀武林各門派的技擊之術,無不是以破壞對方重心的穩定,搶奪其重心位置為主要的制勝手段。只有佔據了對方的重心位置,才能發揮出整勁的強大技擊威力。如果失去了重心位置,只能被動挨打而敗北。(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

馬步樁雖然偏重於對人體重心的修持,但僅是強化其勁力的來源,使我們在修持實踐中能夠較直觀地體驗並感悟到這種勁力的運行規律,以及維持人體重心平衡的動力原理,尚不能直接運用於實戰搏擊。須知,在實戰搏擊的過程中,敵我雙方無時不處在相對的運動之中,致使人體重心也處於隨時的變化和調整之中。例如,我們常講的“前三後七,前四後六,陰陽對五”等相關術語,即是對傳統武學在攻防勁勢上進行重心調整的具體描述。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切莫忽視小腿內外兩側衛氣循環運行時所產生的“拱力”。這正是實戰搏擊中隨時調整自身重心平衡最根本性的勁力。

3、技擊樁:兩腳前後開立呈丁八步(與稍息步法大致相同),雙膝自然彎曲,身體重心按前三後七分別落於兩腳之上,使後腳落實,腳尖外擺約45度,胯向後坐,前腳跟虛起,腳掌著地,兩腳相距約一尺,前腳跟與後腳拇趾連成一條直線,形成兩腿夾剪之勢。兩臂環抱上抬,前手掌與鼻同高,使掌指尖、鼻尖與前足尖形成一條直線。後手掌略低於前手,兩手掌相距約一尺,掌心均朝下並略向外微斜,手指自然分開,稍曲,虎口撐圓,掌心含空。全身形成似正非正,似斜非斜,頂頭立項,松肩橫肘,含胸拔背之樁式。如此靜止不動,自然呼吸,兩眼目光循前手臂上方遠視(圖7)。

意念誘導:前腳掌要有回扒之勁意,前膝要有前頂之意,身有後靠之意,周身上下似有撐擰裹抱之勁意,整個樁勢如銅牆鐵壁一般,萬物莫能進入。

原理和要點:技擊樁是在前兩種樁法的修煉基礎上,進一步向實戰過渡的樁法。其身形似正非正,似斜非斜,以及重心“前三後七”的比例分配,都已向實戰搏擊的需要邁進了一大步。利用此樁法再繼續深造,便可使內力整勁充實飽滿,充沛強大。若能再結合實戰訓練,便能較快地提高技擊水平,步入傳統武學之殿堂。但同時應注意兩腿的互換練習,儘量避免養成左式或右式的單一站樁習慣。

此樁還具有一個鮮為人知的重要修持內容。即當功力較深厚時,可通過相關的輔助功修煉,能夠在肘關節以下的小臂和掌指的內外兩側,形成衛氣能量的循環運行。(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其機理與膝關節以下小腿內外兩側的衛氣循環一樣。由此而產生的局部性“拱力”,雖然不如整力那樣強悍駭人,但若配以靈活多變的手法技巧,同樣具有強大的殺傷力。故此, 特將“鐵臂循環功”修煉法介紹如下,以供廣大愛好者參研。

附:鐵臂循環功

此功的操修,採用站式或坐式均可,現以坐式為例。

身體端正而坐,脊背不要靠在椅子上,兩腿自然垂放,全身放鬆。待心靜意凝之際,雙手拇指與食指相接成“O”形,其餘三指自然伸展,屈肘上抬放置於兩耳門前(圖8、9)。隨後,默唸“零”字音,發聲要輕柔,細平,綿長。每日可如此修煉兩次,每次修煉約5~10分鐘左右。日落後禁止修煉。

當兩小臂衛氣循環形成時,可強烈地體驗到麻酥酥的氣流感。隨後,兩臂像是沒有了一般,產生空無感。當兩臂衛氣循環形成之後,可適當地延長練功時間,以便鞏固和增強功力。   功理和要點:手三陽經衛氣能量的循行,是由胸項部沿手陽明大腸經貫注於食指,沿手少陽三焦經貫注於無名指,沿手太陽小腸經貫注於小指。而拇指則為手太陰肺經所屬。人體上肢雖然沒有氣街的分佈,但衛氣能量可由手三陽經彙集於掌指。加上食指與拇指的交接,並屈肘阻礙衛氣沿大臂內側迴流,勢必會形成衛氣能量在小臂內外兩側的循環運行。但這一功態的出現,必須是在衛氣能量較為強盛的前提下才能產生。

由於衛氣能量的氣質特性體現為宗氣之悍氣,故受到呼吸(肺臟功能)的調控。加之手太陰肺經又與手陽明大腸經互為表裡,這也是拇指與食指交接的依據所在。(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如果再運用呼氣發聲的震動效果來激發衛氣能量的運行頻率,便可加速小臂衛氣循環的形成。而排除雜念,心靜意凝,則是此功修煉的要點和關鍵。

俠門站樁功雖然只有三式樁法,但卻涵蓋了傳統武學中有關“內功勁力”方面的所有內容。又由於俠門在此之前已進行了“無極神力功”的修煉,故而較之一開始便從樁法入手的操修方法來說,就顯得容易並快捷了許多。但我們應該明確地認識到,樁法的修為僅是求取內勁而已。即使是技擊樁的修持,仍與實戰搏擊的具體運用有著很大的距離。

綜上所述,我們繪製出“內功勁力圖”(圖10、11、12)。從圖示中可以直觀地看到,俠門所求取的內功勁力,如果再加上衛氣能量在夜間腦底部的循環運行,便呈現出“陰陽對五”的分佈格局。(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而人體四肢由肘膝關節而形成的衛氣循行環和腦底部的衛氣循行環,又都統一在衛氣能量循行的主渠道——足太陽膀胱經和陰蹻脈所構成的循行環中。因此,武林界常說的“爭力”(或整力),實際上具有整體爭力與局部爭力之分。正如古人以地球為中心,運用《周易》氣學觀來闡述日月旋轉,五星還繞那樣,人體衛氣能量運行的規律,是與宇宙時空節律相應的。這也是傳統武學中稱“內功勁力”為“混元力”或“自然力”的根本原因所在。中華武學的核心精華,即是研究和探討如何煉化人體由筋骨肌肉的伸縮而產生的拙力、蠻力和僵力,充分發揮和運用人體潛在的混元之力。

內功全靠站樁生,且看俠門站樁的修煉方法,說透了很簡單

對於“混元力”的特性,我們可從三個方面來加以認識。

其一、從人身整體而言,衛氣能量在足太陽膀胱經運行時所產生的離心力,是形成“ 外勁崩彈”的主要力源。而衛氣能量由陰蹻脈運行時所產生的向心力,則是形成“內勁走化”的主要力源。離心力和向心力所形成的反向性“爭力”,正是維持人體重心平衡最基本的綜合性整力。(少林寺武術易筋經洗髓,道教形意拳樁功站樁)從人體局部而言,下肢小腿部的衛氣循環和上肢小臂部的衛氣循環,也有爭力之分。四肢外側陽經的衛氣循行是產生崩彈力的力源。而四肢內側陰經的衛氣循行,則是產生走化力的力源。四肢內外兩側所形成的爭力,在實戰搏擊中的崩彈發力和格擋沾粘,以及支撐和調整重心平衡方面,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應該從“陰陽對五”的角度來理解整力。只有整體爭力與局部爭力統一,才能體現出“內功勁力”的混元特性。

其二、由於衛氣能量在人體內所形成的“陰陽對五”之循環,致使人體內勁呈現出八面爭力之特徵。例如,足太陽膀胱經與陰蹻脈所形成的陰陽環,陽經所循行的部位便產生了向上向後向下的崩彈之力。而陰脈所循行的部位,則產生了向上和向前的崩彈之力。又如,兩小臂所形成的陰陽環,兩小臂外側的陽經循行部位,便產生了向左、向右和向下(指端)的崩彈之力。而兩小臂內側的陰經循行部位,則產生了向內和向上(肘部)的崩彈之力。兩小腿所形成的陰陽環亦是如此,兩小腿外側的陽經循行部位,便產生了向左、向右和向下的崩彈之力。而兩小腿內側的陰經循行部位,則產生了向內和向上的崩彈之力。這些由整體爭力和局部爭力所形成的前後左右、上下內外的崩彈之力,使人體的“內功勁力”呈現出撐擰裹抱之勁勢。這便是“混元力”的第二個特性。

在我國武林界,特別是在現代的內家拳學中,大都喜歡採用太極圖、河圖與洛書等來闡述“內功勁力”的原理。其實,這些古老的圖式已不足以揭示衛氣能量在人體內所形成的“陰陽對五”和“八面爭力”之特徵。宇宙星際的運動,不僅造就了人體骨骼的間架和經脈氣血系統的循行與律動,同時也賦予了人類高智能的大腦意識思維繫統和潛能,使人體的生理機能呈現出極其複雜的多樣性。也正因為如此,我國武林各門派對“內功勁力”的認識,也就不盡相同而各有側重,從而形成了“南拳北腿,內家外家”等諸多拳種。但其基本原理均未脫離衛氣能量的三大特性。

如果真喜歡武術的話,建議大家站樁,練練樁功。這是現在很多人都驗證過的,比較認可的較好的健身、上功方法。用無極樁修正身法,混元樁進行換勁,然後三體式或者太極拳套路練勁,經過進一步練勁用勁,效果非常顯著。

內功全靠站樁生,且看俠門站樁的修煉方法,說透了很簡單

內功全靠站樁生,且看俠門站樁的修煉方法,說透了很簡單

內功全靠站樁生,且看俠門站樁的修煉方法,說透了很簡單

內功全靠站樁生,且看俠門站樁的修煉方法,說透了很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