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人物誌――尉遲敬德

山西朔州人物誌――尉遲敬德

出身貧寒,勇武善戰,世代傳誦,忠武門神!

名片簡介:尉遲恭(585-658),字敬德,朔州善陽(今朔州市朔城區)人,鮮卑族,大唐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排名武將之首。他生前封鄂國公,歷任右武侯大將軍、襄州都督、同州刺史、宣州刺史、鄜州都督等,去世後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曰“忠武”,陪葬於唐太宗昭陵。朔州人尉遲恭出身貧寒,勇武善戰,揮槊擎鞭,罕有匹敵。作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開國元勳,他一生金戈鐵馬,聲名顯赫,見證了隋末唐初一段風起雲湧的歷史,獲諡“忠武”,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對武將而言的最高褒獎。“忠則危身奉上,武則威強睿德”,恰如其分地給予了尉遲恭這位歷史名人的準確定論。尉遲恭對大唐最大的功勳,就是主要參與組織了著名的“玄武門事變”,幫助唐太宗李世民登上皇位,並且果敢直言解救下一代名臣魏徵的性命,從而保證了貞觀盛世的彪炳史冊。正因為尉遲恭對唐太宗忠心耿耿,才有了李世民患病夢鬼時派尉遲恭和秦瓊夜守宮門驅鬼避邪的說法,據傳太宗因不忍二將辛苦,才讓巧手丹青畫出二將真容貼於門上,是為門神。後來羅貫中將這一故事演繹描述在名著《西遊記》中,廣為傳播家喻戶曉;尉遲恭和秦瓊從而走上神壇,成為華人世界普遍尊崇的中華門神。自唐至今,尉遲恭的故鄉朔州為他修建祠廟,四時祭祀,祈求平安。

名片解讀:“尉遲恭,字敬德,朔州善陽人。”中華門神尉遲恭在《唐書》中以這樣簡明的開端,昂然走入隋末唐初那一段天下大亂、英雄輩出的歷史舞臺,然後登上唐太宗李世民褒獎功臣的凌煙閣,成為堪與關羽相提並論的一代著名的戰神。 出身寒微 少年傳奇據《舊唐書·列傳》記載,尉遲恭在拒絕齊王李元吉金銀賄賂時回覆了這樣的話:“敬德起自幽賤,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竄身無所,久淪逆地……”《資治通鑑》也同樣通過尉遲恭之口記錄說:“敬德,蓬戶甕牖之人……”足見尉遲恭出身寒門,出身布衣,身世與權貴並不沾邊。尉遲恭在故鄉朔州的活動,也有文字記載的,《馬邑縣誌》就有這麼幾句:“金龍池,在司馬泊。其水淵深清澈。池中產一馬,朝出暮入,人莫敢近。尉遲敬德聞而收之,因名其池。”關於尉遲恭擒海馬的故事,歷來在朔州的民間口口相傳,比史料更生動更傳神,充滿的傳奇色彩,增加了口頭文學的特徵。故事詮釋說別人無緣也無力制服的一匹龍馬,被尉遲恭一舉擒獲,收為胯下坐騎。最有意思的就是說桑乾河源頭一帶許多村莊名字的由來,都與尉遲恭擒海馬有關,比如馬跳莊、歇馬關、吉莊、司馬泊、吳佑莊,比如上馬石、下馬石,還有什麼馬蹄溝、鞭莊子、伏莊等等,莫不和傳說中的情節一脈相承,各是各的說法;可見當尉遲恭一騎絕塵揮別故土,他對家鄉的影響該是多麼巨大而深遠。甚至,馬邑一帶土生土長著一種不大成材的柳樹,樹幹扭曲變形,據說又是因為尉遲恭制服海馬時借力扯住,將柳樹扯成終身殘疾……涉及少年時代擒海馬的故事,尉遲恭自己應該有所認可。在他的墓誌銘上,有這樣兩句話:“年甫十二,雄略載馳,嘗遊野澤之間,乃潛籌兵眾,陰為部勒,結構茅草,擬儀行陣……”,據說他還撥草追蛇,得到兩條雌雄竹節雙鞭,而且善使八尺長槊,衝鋒陷陣,所向披靡。 身逢亂世,胸懷大志,正是人傑地靈的朔州造就了奔向戰場和走入歷史的英雄尉遲恭。良將擇主 勇冠三軍尉遲恭在他32歲之前,基本上還是默默無聞。《唐書》中只記載了簡略的兩句。其一:“大業末從軍於高陽討捕群盜,以勇武稱,累授朝散大夫。”也即說隋朝廷授予他一個虛職。其二:“劉武周起,以為偏將。”就是說,跟著劉武周造反,也是一個無足輕重的配角。眾所周知,隋朝末年天下大亂,百姓揭竿,軍閥割據。朔州少見地也有一位梟雄劉武周趁勢舉兵自立為王,勾結突厥,號稱定楊可汗,麾下主要軍事首領是宋金剛,於619年起率軍南下涿鹿天下,首先與已稱唐王的李淵集團爭奪三晉,開始勢如破竹,大敗李唐軍隊,佔領了太原及河東一帶。這時候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掛帥出征,從龍門跨過黃河,採取“堅壁挫銳”戰術,等宋金剛糧草不濟,一舉出擊大獲全勝。經李道宗勸降,尉遲恭和劉武周的另一將領尋相等歸降了唐軍。李世民對尉遲恭非常賞識,任其為秦王府右一統軍。時隔不久,尋相等又相繼反叛李世民,一些部將對尉遲恭也產生了懷疑,把他囚禁起來,說:“敬德表面雖然歸附了咱們,可是他肯定跟尋相等一樣,內心還想著背叛。此人驍勇絕倫,現在又被囚禁,必然怨氣沖天,留下他恐怕是個後患,請秦王下令這就殺掉他!”然而秦王態度鮮明,他說:“敬德如果心懷反叛,哪能跑在尋相等人之後?”他馬上責令放出尉遲恭,把尉遲恭單獨引入他的臥室,送上一筆黃金,誠懇地說:“大丈夫之間所講意氣相投,你不要因為小小的誤會和委屈而介意。我是不會聽從讒言陷害忠良的。這一點你應該體察。如果你真的想走,就以此金算作路費盤纏,也算表達我對咱們共事了一段時間的情誼。”推心置腹表達了對尉遲恭的器重和信任,從此,尉遲恭得遇明主,從無二心,跟著李世民屢戰沙場,敗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赴湯蹈火,為李唐王朝統一大業立下了汗馬功勞。關於尉遲恭的武功,絕對堪稱第一,史書記載他“每單騎入敵陣中,敵叢槊刺之,終莫能傷,又能奪敵槊返刺之,”簡直如入無人之境。其中一次,李世民帶著尉遲恭和五百騎兵一起去洛陽城外的榆窠出獵,王世充手下第一高手單雄信一馬當先直奔李世民,這時尉遲恭躍馬大呼,橫槊將單雄信刺於馬下。這就是《說唐》等小說中所特別提到的尉遲恭“單鞭奪槊”,流傳甚廣。李世民非常欣喜,這樣對尉遲恭說:“眾人都曾作證說你要反叛,是老天安排我獨獨擦亮眼睛擔保下你!都說福善之報都有先兆,可你對我的回報怎麼如此迅速和突然?”齊王李元吉是使槊高手,心中不服,曾和尉遲恭比試,但被尉遲恭“俄頃三奪其槊” ,李元吉被迫下馬連聲說甘拜下風:“敬德真是個奇人!”玄武門變 功居第一 當李唐朝廷完成統一全國之後,李淵的皇位繼承人之爭進入白熱化。一方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另一方為秦王李世民。李世民雖然功勞最大,但太子一方聯合後宮,藉助先天優勢,使李世民出於危機四伏的不利境地,《資治通鑑》評價說:“上(李淵)每有盜寇,輒命世民討之,事平之後,猜嫌益盛。”因為李建成、李元吉最忌憚秦王府左二副護軍尉遲恭,所以暗中打發手下悄悄給尉遲恭送去一車金銀器物,順便寫了一封書信,內容很宛轉,說:“這些東西不成敬意,只是仰慕老前輩,請以後多多關照。沒有別的目的,只想加深咱們的布衣之交。”尉遲恭不為所動,當即謝絕誘人的禮品,還回了一封文縐縐的書信:“敬德起自幽賤,逢遇隋亡,天下土崩,竄身無所,久淪逆地,罪不容誅,實荷秦王,惠以生命,今又隸名藩邸,當以身報恩於殿下,無功不敢謬當重賜。若私許殿下,便是二心,徇利忘忠,殿下亦何所用?”這樣的內容坦蕩有節,不慍不火,但立場分明非常得體,也是他第一次提及自己的家世,表露了他的人生觀和人格取向。李建成看了大怒,馬上把尉遲恭列入必殺名單。旋即尉遲恭將李建成的信箋拿給李世民去看,李世民百感交集,說了這樣一番肺腑之言:“公之素心鬰如山嶽,積金至斗知公情不可移。送來但取,寧須慮也?若不然恐公身不安,且知彼陰計足為良策?”李世民預料不差,尉遲恭很快招來報復。李元吉發現收買不成,決定暗下毒手,他從手下所募集的驍勇之徒中挑選出一位武功最高的所謂壯士,派去行刺尉遲恭。到了那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刺客潛入尉遲恭住處,卻見尉遲恭所有的門戶一律大開,自己在臥室安睡不動。刺客鬼鬼祟祟幾次出入庭院,又湊近臥室門口窺探,但那個萬軍叢中所向無敵的大將令他心中發毛,最終不敢進屋,只能躡手躡腳的溜掉。尉遲恭不僅武功高強,而且才氣過人。在《唐書》中,他在勸說給李世民採取措施解決太子建成和齊王元吉時,說出的一段話文采飛揚,精闢透徹,連魏徵都望塵莫及:“人情畏死,眾人以死奉王;此天授也。若天與不取,反受其咎。雖存仁愛之小情,忘社稷之大計。禍至而不恐,將亡而自安,失人臣臨難不避之節,乏先賢大義滅親之事,非所聞也。”由於尉遲恭和長孫無忌的一力推動,李世民於626年六月初四,率領尉遲恭等人發動了著名的玄武門之變,太子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尉遲恭射死了齊王李元傑,並且“擐甲持槊宿衛於高祖”,促使李淵自稱太上皇,李世民繼承皇位,是為唐太宗。當時李世民一方商議準備把李建成李元吉的一百多親信悉數誅殺、沒收家產,這些人中間,肯定包括曾經一力主張讓李建成除掉秦王的太子洗馬魏徵。只有尉遲恭據理力爭說:“罪在二兇,既伏其誅,若及支黨,非所以求安也。”他首先提出安定團結才是當務之急。李世民聽從尉遲恭的諫意,表示採取寬大政策,不再擴大追究責任的範圍。就是因為尉遲恭的及時直言,挽救了魏徵,否則歷史上就不可能再有“以人為鑑”的一段佳話了。在玄武門事件後論功行賞,第一等功勞由發動事變的關鍵人物尉遲恭與長孫無忌並列。但在李世民眼裡,尉遲恭之功好像高出長孫無忌一籌,他官拜太子左衛率,獲賜極其豐厚,除了萬匹之絹外,還特別包括齊王的府邸、財幣器物等,這一額外重獎是長孫無忌沒能比得上的。李世民登基後,尉遲恭被任命為右武侯大將軍,賜爵吳國公,食邑一千三百戶,當時算最高的,另一位參加事變的功臣秦瓊食邑僅七百戶,未有爵號。隨即尉遲恭還擔任過涇州道行軍總管,率軍赴涇陽與突厥交戰,大獲全勝。閉門奉養 大智垂範當海內戰亂平息,作為中國歷史上最聖 明君主之一的李世民,開始大展身手構築他夢寐以求的貞觀盛世,其重要步驟之一,就如魏徵所提議的那樣說:“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所謂時勢造英雄,類似尉遲恭的武將再沒有了用武之地。起初尉遲恭難以適應,不由自主地變得心理失衡,經常給人的印象是“直負其功”。《舊唐書》說:“敬德好訐”,按字面理解,就是喜歡抬槓,喜歡對別人揭短,有了攻擊性;而《新唐書》的說法比較溫和些:“敬德婞直”,就是倔強、自以為是。貞觀六年九月他在參加唐太宗的慶善宮酒宴時,發現座位排在他上首的又是那些文官學士,心中窩火,結果飲酒過量,他仗著酒勁,毫無顧忌怒氣衝衝罵道:“汝何功,坐我上?”任城王李道宗急忙拉住他勸說解釋,誰知尉遲恭的揮起拳頭,幾乎將李道宗一隻眼睛打瞎。唐太宗將漢初功臣韓信和彭越的下場舉例子告誡尉遲恭:“乃知韓彭菹醢,非高祖之罪也。”菹醢一詞,就是剁作肉醬,讓尉遲恭心驚肉跳。同時他看見唐太宗同所有開國君主一樣猜忌功臣,其中的王君廓、李君羨、侯君集、張亮等都被殺掉。事實上尉遲恭也受到了猜忌。《資治通鑑》記載了之前太宗和尉遲恭的兩段對話。其一。太宗曾問尉遲恭說:“有人說你要謀反,什麼原因呢?”尉遲恭回答:“我謀反是真的!我跟著陛下征伐四方,身經百戰,如今身上留下的,都是刀鋒箭簇的累累傷疤。現在天下安定,陛下就懷疑我謀反麼?”說著脫下衣服,露出他的滿身傷痕,太宗看著就流下眼淚,說:“你趕快穿上衣服吧。我決不會懷疑你,所以才和你說說。你怎麼激憤成這個樣子?”事實上他如果不懷疑尉遲恭,尉遲恭又何必激憤?其二。太宗又曾問尉遲恭說:“朕想把一個女兒許配給你為妻,你願意不願意?”尉遲恭叩頭辭謝說:“我的老婆雖然鄙陋,但跟我在貧窮時走過許多年。我雖然沒文化,但也聽過古來聖人說富不易妻。陛下讓我娶你的公主,這可不是我能同意的。” 後人誇讚尉遲恭此舉為“富不易妻“,實則是唐太宗依舊在試探尉遲恭:有人說你謀反,莫非你還對高官厚祿不知足麼?是不是還得再當個駙馬爺?開竅徹悟的尉遲恭毅然決然急流勇退,他變得低調沉寂下來,儘量隱介藏形,乃至終於提筆寫下退休申請書,“上表乞骸骨”。貞觀十六年,朝廷批准了他的申請,給他一個榮譽職位開府儀同三司,規定可以五天一上朝,顧問朝政。那年尉遲恭五十八歲。縱觀前人,唯有變得無比頹廢,變得十足的超低級趣味,看似一個不起什麼作用的老朽,才能要徹底消除皇帝的提防,尉遲恭做到了,古往今來少有的沒有步入開國功臣的悲劇後塵。《舊唐書》這樣寫他說:“篤信仙方,飛鍊金石,服食雲母粉,穿築池臺,崇飾羅綺,嘗奏清商樂,以自奉養,不與外人交通凡十六年。”凌煙功臣 中華門神 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下詔在皇宮三清殿旁的小樓凌煙閣內,由起居郎、書法大家褚遂良題字,由最知名的畫家、中書郎閻立本畫出二十四名功臣的圖像,“時人鹹稱其妙”。功臣名單如下:長孫無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謹、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寶。“畫閣凌虛構,遙瞻在九天。”二十四位功臣,尉遲恭排名第六,武將中卻算第一,另一位與他齊名的武將秦瓊才排名倒數第一。尉遲恭隱退期間,曾經短暫復出隨唐太宗出征高麗,但以不復當年之勇。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駕崩;658年,高宗顯慶三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尉遲恭壽終正寢,享年七十四歲。關於尉遲恭的喪禮,朝廷舉辦得極為排場隆重,宣佈廢朝三日,凡在京五品以上所有官員集合起來隨同高宗一道到尉遲恭宅邸舉哀哭喪,在追悼會上對尉遲恭給予很高評價,“冊贈司徒、幷州都督,諡曰忠武,賜東園秘器,陪葬於昭陵。”另外,“葬事所需,並宜官給”,“班劍四十人及羽葆鼓吹,送至墓所”。不久,其妻蘇氏的遺骨從馬邑遷來與丈夫合葬。對尉遲恭來說,這些都不很重要,而最關鍵的就是“忠武”二字,作為了李唐王朝對他一生的蓋棺論定。尉遲恭以一生的忠武風範,受到大唐王朝以及文人墨客和尋常百姓的一致尊崇,最終被譽為中華門神。古往今來,他跟他的戰友秦瓊一道手持兵刃出現在年畫上,被張貼於門扇,為千家萬戶保佑平安。傳說有兩個版本,之一該是民間故事,據稱許多戰死的敵軍化作鬼魂不斷前去騷擾唐王李世民的睡眠,唐王想出一個應急的法子,讓尉遲恭和秦瓊拿了鞭鐧站在他寢室的門外守護。另一個版本,就是源自前輩作家吳承恩的神話鉅著《西遊記》,書中描述唐王與涇河龍王打賭遭致龍王隕命,其魂魄到了夜半就去向李世民哭嚎討要說法,於是李世民安排尉遲恭和秦瓊給他站崗,二位將軍先是身體力行不辭勞苦,繼而丹青畫像步入神壇。總而言之,尉遲恭和秦瓊一道,“輔李識凌煙”,從歷史步入神壇,名垂千古。尉遲恭陵墓,位於如今的陝西省禮泉縣煙霞鄉,封土為園丘形狀,墓前立碑,墓道墓室已被髮掘。出土的棺床陶俑陶器瓷器銅器頗為精美,最為引人注目的,還數其墓誌蓋,上寫二十五字,都以“飛白書”而就:“大唐故司徒幷州都督上柱國鄂國忠武公尉遲府君墓誌之銘”,被譽為書法史上發現的稀世珍品。尉遲恭是朔州走出去的一位傳奇英雄,也是受到全世界華人尊崇的中華第一門神,尉遲恭的故里朔州,從唐代以來就在桑乾河源頭的神頭全泉邊留下鄂國公祠,《朔州志》記載如下:“馬邑之西北十里許,有鄂國公祠。其南,即為金龍池。”這座祠廟歷經歲月滄桑,如今已經毀損,但在2001年,一座高達25米的尉遲恭雕像在朔州七里河公園的人工湖畔落成。雕像坐北朝南,在17.8米高的碑身上,矗立著高達8米的尉遲恭青銅雕像,左手持槊,右手握拳,昂頭挺胸,迎風而立,據說僅青銅雕像就重13.8噸。2008年,朔州市朔城區在傳說由尉遲恭監修的崇福寺前廣場東側,開工重建尉遲恭廟,於2011年竣工。尉遲恭廟佔地4249平方米,兩進院落,有山門、中殿、正殿、東西配殿等建築,內有塑像12尊,壁畫390平方米,緬懷尉遲恭波瀾壯闊、榮辱起伏的傳奇一生。正如元人陳元靚所言:“於惟鄂公,輔唐成績。臨陣摧空,萬人之敵。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千載而下,饗茲廟食。”尉遲恭,永遠是朔州的驕傲。


山西朔州人物誌――尉遲敬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