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從“良人”到“老公”,從古至今對“丈夫”稱呼的演變

中華文化中,自古有“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另外有: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最早的丈夫主要是指男子,但隨著時代的變遷,丈夫主要是指

“妻稱夫為丈夫”。

從古至今,中華文化演變過程中對丈夫的稱呼有很多,有“良人”、“郎”、“郎君”、“官人”、“外子”、“相公”、“先生”、“愛人”、“老公”、“那口子”、“殺千刀”、“娃他爹”等等稱呼。下面先說就仔細說說吧。

其一、“良人”是最早的稱呼

根據《孟子.離婁下》記載:“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最早時妻子稱呼自己的丈夫“良人”,從中我們不難看到古代丈夫們光輝高大的形象,古詩裡就有“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持戟明光裡”。

傳統文化:從“良人”到“老公”,從古至今對“丈夫”稱呼的演變

其實夫妻之間可以互稱為良人,後多用於妻子稱丈夫,古代指非奴婢的平民百姓清白人家的婦女。

其二、“郎”在“良”右邊加“阝”,變成“郎”;“郎”就代表丈夫

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在“良”字音義上加以區別;在“良”左邊加“女”,衍成“娘”。

李白有詩云:“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義山詩有“劉郎已恨蓬山遠,又隔蓬山一萬叢”,花間詞中有“問郎花好儂顏好”。“郎”多親切的稱呼啊!

其三、“郎君”,“郎君”是對丈夫的雅稱。

在“娘”字後面加一個“子”字,成了表示親暱的“郎君”,“娘子”。妻子稱丈夫為“郎君”,是對丈夫的雅稱,丈夫稱妻子為“娘子”,是對妻子的愛稱。

根據《樂府詩集·清商曲辭一·子夜四時歌夏歌》記載:“

郎君未可前,待我整容儀。”古人認為單音節詞似乎太甜膩了,眾多良家婦女們在人前還是羞於叫出口。於是她們就在前頭或尾後加一個字變雙音詞,即“郎”字後面加一個“君”字。

傳統文化:從“良人”到“老公”,從古至今對“丈夫”稱呼的演變

其四、“官人”,宋代,是南北文化交流的時代。在夫妻間的稱呼上,也是稱謂較多的朝代。

由於當時的宮庭中出現了“官家”一詞,平民百姓中,於是有了“官人”這一稱謂。有的妻子稱自己的丈夫為“官人”。

至今,民間仍對新婚夫妻戲稱為“新郎官”、“新娘子”。從這個稱呼也可看出隨著宋代理學的興盛,男人的家庭地位也上了一個新臺階啊。官人是管人嘛,那家裡的官人當然就是管家裡的老婆了哦!

其五、“外子”,即丈夫,對應妻子的稱呼“內子”

在宋代,也有妻子也有稱自己的丈夫“外人”的,再文雅點的就叫稱做“外子”,丈夫則稱自己的妻子的除“娘子”外,還稱“內人”。在別人面前,對妻子的謙稱還有“賤內”。潘金蓮稱西門慶一定是甜甜的一聲“偶官人”。但李清照稱趙明誠則一定是“外子”。

其六、“老爺”, 僅限於官宦人家對老公的稱呼。其在家中的尊貴地位不言而喻。

其七、“相公”這個稱呼古時之流行。

這比 “官人”又進了一步,已經不僅是“官”,而且是最高的官“相”了。若不是怕犯皇上大人的諱,眾老婆們最後怕是要叫“皇公”了的哦!男人的家庭地位由此達到極盛。然而泰極否來,近代以來,男人的地位也是每況愈下,從對丈夫的稱呼中也可明顯看出。

傳統文化:從“良人”到“老公”,從古至今對“丈夫”稱呼的演變

其八、“先生”,近代以來,也稱“丈夫”為先生。

有本意,有引申意,也有通假意。有特指,也有泛指。《辭海》“先生”目下載:“《禮記·曲禮上》‘從於先生,不越路而與人言。’也引申為對年長有德業者的敬稱。有時,也泛用為對人的敬稱。”

由此可見,這一稱謂,除指某些特定身份,如丈夫等物件之外,是隱含著職業、年齡方面的因素的。換言之,所謂先生,主要指有一定學識而又年庚較高的人。用先生指代丈夫,文雅而又帶有仰慕尊崇的意思。從中尤可見男性的尊嚴。至今在海外華人中和港臺地區還在廣泛使用。

其九、“愛人”這一稱謂最早見於新文學作品之中。

近代在小說中、情書中,更是多見。但那時沒有被廣泛地用於對妻子或丈夫的稱呼。30年代末或40年代初,一些受新文化運動薰陶的知識分子開始用“愛人”這一稱謂,後來“愛人”便被廣泛地使用起來。

其十、“老公”是目前最流行的叫法。

人們常談到夫婦時,夫常被稱為“老公”,妻子則常被叫做“老婆”。

傳統文化:從“良人”到“老公”,從古至今對“丈夫”稱呼的演變

除此之外,還有“男人”、“那口子”、“孩子他爸”、“殺千刀”等對丈夫的稱呼。

綜上這些對丈夫的稱呼,已為大家喜聞樂見,只是按照不同場合、習慣使用,無所謂雅俗之分。男女的地位是平等的,夫妻雙方應該互相尊重,不論收入的高低,家庭出身是否懸殊,乃至智力上知識上的差異,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夫妻間皆不可歧視或輕慢。

想知道更多文化、風俗、軼事、傳統經典,請關注「珣玗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