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大研古鎮在商用開發以後,又被叫做麗江古城。方知麗江古城的神魅遠比朋友們誇讚的更為奇美,於是走進麗江古城,心底油然而生一種炙熱的衝動和期願。16年前往時,麗江古城要收80元/人的建設保護費,耿耿於懷!難怪旅行團都在18:00以後進入,因為那時候酒吧街開始喧囂,保護費就不收了!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麗江古城與新城交界處,便是眼前這個大水車。有人說它是子目水車,也有人說它是情侶水車,象徵納西人對這片土地生生不息的熱愛。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入口廣場上聚集了不少自發而來的群眾,他們圍成圈,載歌載舞,不少的遊客慢慢加入進來,好一派熱鬧!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東巴風鈴也作為納西文化的傳承出現在這裡,隨著輕風搖曳,可以寫上對親人的期許和祝福,和這裡的傳統文化一起,在心裡留下印記。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麗江古城因集中了納西文化的精華,並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來形成的歷史風貌,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今,大批的小店進駐,原本的古城又多了不少商業氣息。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如果不是邊上匆匆而過的旅行團,我還真沒有注意到腳下的青石板路面,是由眾多不同色彩的小石頭融聚而成,尤以新華街的最為出名。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古城佈局講究三山為屏、一川相連,水系利用中的三河穿越、家家流水,有街就有市,因市而成街和“曲、幽、窄、達”的風格,建築物的依山就水、錯落有致的設計藝術在中國現存古城中是極為罕見的,是納西族先民根據民族傳統和環境再創造的結果。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漫步於古城時,眼前呈現出一幅古樸、典雅、幽靜的畫面。納西風格的民居鱗次櫛比,清清的溪流穿城過巷,一座座小橋如彩虹橫跨小溪,拍拍垂柳在清風中搖曳。無數小巷彎彎曲曲,縱橫交錯,恍若迷宮。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古城中造型各異的石板、木橋多達365座,使古城的橋樑密度居中國之冠。古城民居造型樸實生動,裝修精美雅緻。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除了河流溪水邊上的風情,小巷弄裡也能定格麗江古城煽情的誘惑,亦幻亦真,唯美而浪漫。儘管我是一個匆匆的過客,渺小的不會給這浪漫魅麗的古城留下點滴痕跡,然而,我終究是來過。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背後的東巴圖案壁畫也是古城裡隨處可見的裝飾。各種象形符號組合而成,有人物、動物、植物等簡單造型圖案。這是一種源於古老經書的宗教畫,納西族民間藝人根據東巴象形文字或經書故事、民間傳說,用繪畫的手法來表現,在形式、線條和色彩上有了畫的意義。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古城之美,一晃而過。麗江古城的房屋建築,在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過程中,能夠巧妙地將自然界的生靈裝飾在古樸的六合門、窗上,使之有了鮮活的生命,納西語稱“四季博古”,漢語為“福飽四季”之意。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揹著籮筐的納西族老奶奶並不少見。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走到五一街小石橋附近,不經意看到了這家阿媽意,誰曾料到2年後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這裡的院子很古樸,依然是納西民居的樣子,掛著的臘肉凸顯生活氣息。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樓下有很多老闆和名人的合影,最醒目的是一位老奶奶。

原來阿媽意是這位老奶奶的尊稱,是納西人民受人尊敬的廚師。現在據說是由這位奶奶的孫子在經營(最近才知道這位老闆便是《舌尖上的中國3》裡採訪的肖軍)。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我們在二樓靠窗的位子坐下了,太陽還沒有落山的跡象,陽光透著窗簾射進來一道光,暖暖的。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在菜單的第一頁,也能看到“我的奶奶阿媽意”的故事。突然覺得自己又選對了一家店,除了美食,更多的是文化,還有傳承。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對於麗江特色的美食,也是做了很多的功課,雞豆涼粉和水性楊花是必點。

先來說說雞豆涼粉,和我們常吃的陝西涼粉不一樣,顏色偏深,但是爽滑可口,入口即化,有一點點辣。關鍵是8元一份的小吃,量還這麼大!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水性楊花”不是用來形容哪個紅杏出牆的女子的,這是一道蔬菜,就是我們常吃的海花菜。可以蒜炒、可以燉湯,比較下飯。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主菜部分,點了香酥雞和烤魚,原本還想再點一個葷菜,但是,量實在太大,兩個人根本吃不完。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最後是壓軸的烤魚,採用的是雲南特有的羅非魚,鮮嫩沒有刺,口味是微辣的,正宗的納西風格,有嚼勁。

兩年前在麗江吃過的餐館,竟然上了《舌尖上的中國》

這些年麗江旅遊頻頻上新聞,就如同“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樣,同一個麗江也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我喜歡這裡的景色,藍天、白雲、鳥語花香,遺憾,在我生活的城市已經很難看到了!

【關於作者】

新浪微博:@林晶瑩Lily

知名旅遊博主/簽約旅行家/攝影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