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范良君

维也纳是一个很值得我再去看看的城市,尽管我在那儿曾有过被“骗”、犯错的记录。

我第一次去维也纳是在2012年春,在我的游记《奥匈帝国的美丽记忆》中,我称呼她为“石头城”,皆因为英雄广场及环城大道石头铺就的路面和周边一幢幢我错以为的巨石砌就的大楼给了我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也难怪我,来去匆匆,且又不懂建筑,怎么会不被“欺骗”呢?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维也纳英雄广场

维也纳的大楼多为五六层高,墙体、尤其是底层的凹凸不平墙面上一道道纵横交错的石缝让我坚信这里建筑所用的材料不是花岗岩,也是某种沙岩。2015年夏天再访维也纳,“侦查”发现,我所看到的有深深石头缝隙的墙面乃为建设者利用混凝土制造出来的效果,混凝土墙面后不是什么花岗岩或沙岩,而是一块块砖窑烧制出来的砖块。只是这混凝土墙面绝非我们国内建筑上薄薄的一层,它有一定的厚度,有的建筑物正是利用这厚度作足了“文章”:填充防寒保温或通气的材料,让它起到给大楼保温、通气的作用。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就是这样的墙面"骗"了我

维也纳旧城区采用巨石建造的大楼肯定是有的,为数也不少,霍夫堡皇宫就不用说了,与霍夫堡皇宫比邻的玛丽亚•特蕾西亚广场两侧的自然博物馆与艺术史博物馆就是其中的“杰作”:真正的石头城、货真价实巨石的堡垒。那是在19世纪下半叶,奥皇弗兰兹·约瑟夫、茜茜公主的这位颇为勤政的丈夫决心在维也纳进行旧城改造:将维也纳老城墙拆除、伴着皇宫修建一条环城大道。如今人们所见到的这两座宏伟的博物馆就是当年用拆除老城墙留下的巨石建造的,且不说馆内珍藏的包括卢本斯、伦勃朗、丢勒、拉斐尔等著名画家的作品美妙绝伦,博物馆本身也是一件堪称完美的建筑精品,给世界各地前来观摩的人们极大的享受。

维也纳的建筑虽然“骗”了我,我的第二次维也纳之行,对虽然不全是巨石建造的维也纳旧城仍旧充满了喜爱,观察让我进一步发现:维也纳旧城建筑物墙面上那一道道缝隙的长度与宽度上也是有所讲究的,比较我在布拉格见到的建筑,维也纳建筑上的缝隙普遍要长一些、深一些,给人们的感觉,维也纳建筑所用石头要大一些、重一些,楼房显得更沉稳、厚重、更具有历史沉淀感,布拉格建筑的“石头”就显得小些——也是墙面缝隙的长度与深度给了我这感觉,让人感到的是轻松、秀气,城市也恍惚显得“年轻”些!这也许是因为时代的演变,人们在建筑风格上有了一些变化的缘故。即使不去计较“石头”的大小,建筑物外墙上的装饰也给予人们过目难忘的美感——较之我第一次的维也纳之旅,这一次我更多关注到维也纳建筑的这一特点:房梁部位——横梁或梁柱、以及挑梁上的各种石雕,上面有人物、也有花草图案,制作精细;门楣、窗楣还有窗棂上各种石质的雕饰与造型,以及一些墙体的花鸟动物、宗教人物精雕细刻、栩栩如生。一座楼房俨然就是一件具有巨大观赏价值的艺术品。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建筑物外墙上的装饰给予人过目难忘的美感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维也纳 艺术史博物馆

完全是因为旧城区建筑的美,围着维也纳旧城区跑了两三天的我每次回到我所下榻的第十区反倒觉得颇不适应,比较旧城区的建筑,维也纳十区一些玻璃幕墙、混泥土框架结构的写字楼与商品房显得单薄、俗气,与维也纳旧城区是那么的格格不入。

我在维也纳所受到的另一个“骗”发生在美泉宫。宫殿后面花园里的那些“树墙”——这是我给起的名字,它们高高耸立在公园里,有的像壁立的书籍、有的像耸立的皇冠、有的像正襟危坐的军人,比较美泉宫内的摆设、艺术品我似乎更关注、喜爱它们,在我的心目中,它们就是茜茜公主的满头秀发,据传,每一天,围绕着这满头秀发,茜茜公主和她的宫女们要花费四个小时的时间!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美泉宫花园里的“树墙”

说来让人发笑,在美泉宫后花园,当旅行团里的同伴都去观赏美泉宫的喷泉与花池的时候,再访美泉宫的我一个人单独行动,就像是想寻回自己丢失了的珍贵首饰或钱币,勾着背、围着高高的树墙走过来转过去,甚至还给所发现的“秘密”拍了照,好在没有人关注我的异常举动。尽职尽责“工作”的我一时忘却团队集中的时间,因为迟到而受到领队善意的取笑,但我心里在乐,为自己收获了一个新的发现、纠正了自己的一个“错误”而偷着乐。

我的“侦查”证实:这些“树墙”不是我以为的纯天然的植物,而是经过了人工嫁接处理的,我在这些有成人手腕粗的乔木、而非灌木的树干上看到了很可能是因为枝条嫁接而产生的疤痕,以为只有这种说法方能解答何以一排排6米多高的乔木能从脚跟到头顶都长有满枝条和叶片,以方便园艺工人将其修剪成一爿高高的树叶的“墙”。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经过人工嫁接处理的树墙

2015年夏,我的第二次维也纳游,维也纳她还会再一次“骗”我吗?

来维也纳的第二个夜晚,早早回到宾馆的我与同房的老魏商议跟随当地导游、一位在维也纳生活了13年的华人去看看夜晚的多瑙河。我们一行先是乘坐公共汽车,接着又换乘地下铁路。能体验一下当地市民的生活,颇觉有趣,不然,天天跟着旅行大巴跑,与当地市民形同陌路,我怎么会知道自己所尊敬的日耳曼人也有随地乱扔烟头的习惯呢?那是在维也纳城区的一个个公交站,见到公交车来到身前,正在大口吸烟的烟民等不得熄灭手中的大半根香烟随手就扔在地上,那姿势一律地是那么“优雅”、“潇洒”:有的能用眼瞟一下地面,有的望也不望一下地面、五个手指张开来就OK,无论是身材伟岸的男性,还是相貌姣好的女士。此时的我没有任何责备维也纳烟民的意思,倒是有些为自己的常常遭“老外”们诟病的同胞叫屈。人的情感啊,真有些怪!

多瑙河所见让我很快忘却了我以为不爽的画面,因为一走出地铁站我就见到了蓝色的多瑙河!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欧洲仅次于伏尔加河的第二大河流,发源于德国南部的黑森林,自西向东流经奥地利、斯洛伐克等10个欧洲国家注入黑海。早些年我就在别处见到过她:布达佩斯的多瑙河、还有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城堡下流过的多瑙河。因为过去所见到的多瑙河都没有我听说过的蓝色,甚至有些浑浊,因此以为所谓的蓝色仅仅是音乐家的想象罢了,很长时间没有再去理会它。眼前多瑙河的蓝是一种浓郁、纯净的蓝,是一种会很快让你喜欢并接受它的蓝,它没有因为距离的远近而异样,也不因电光的效果而迷乱,让你觉得这蓝就是它本来的颜色,而不是凭借别的条件,即使用盆舀起摆在你眼前,它也会是与你书桌上纯蓝墨水毫无差别的那种蓝。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蓝色的多瑙河与“UNO CILY(联合国城)

有些兴奋的我围着多瑙河的蓝色一个劲找导游问这问那,而他告诉我的是,多瑙河的蓝,与天气、季节都有关系,并不是天天这个模样。“那同是多瑙河,为什么布达佩斯的多瑙河没有这样的蓝呢?”有过夜游布达佩斯多瑙河经历的我如是追问。导游又从这里的水的成分给我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但仍旧没有能够让我信服。好在导游对我说起的多瑙河治理的情况分散了我的注意力,没有让我再打破砂罐“纹”(问)到底。

维也纳是多瑙河所流经的第一个异国的大都市。很早以前,维也纳区域的多瑙河有许多河汊,因为缺乏疏导而经常泛滥,维也纳人于是决心对这儿的河汊进行一次改头换面的“梳理”,不是一条,而是开挖、整理出两条宽阔的河道,在两河道中间“夹”上一座长22公里、平均宽度约800余米的长形的岛。

时下,我们一行就漫步在这被称作“多瑙岛”的长岛之上,岛上没有五光十色的大楼,也没有居民住宅,全是树木与花草。我很快对面前的多瑙岛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许与自己家乡的湖南长沙也有这样一座“岛”有关吧!我的家乡长沙有“山水洲城”之称,其中的“洲”指的就是她的夹在两条湘江中间的“长岛”,我们叫它“橘子洲”。“长岛”宽不到500米、长约8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这座十年有九次被洪水掩没的“长岛”在长沙所代表的是“贫穷”,尽管十年九涝,仍有许多穷人在上面搭建棚屋居住,在岛上种菜、在岛上掩埋死去的人,尤其是夭折的婴儿。20年前长沙市政府为长沙市民做了一件大大的“善事”:出巨资让岛上的居民悉数搬迁于长沙市区的某安置点,将这当年毛泽东“激扬文字”时诗词中提到过的“橘子洲”改造成了一座公园,如今的橘子洲桃红李绿、树木成荫,头上有湘江大桥越过,脚下新建成的地下铁路在岛的中心区域设有进出站口,橘子洲成为我家乡人民的一方乐土,乃至于我北京的朋友老李几次向我提到要从北京举家“移民”到长沙来!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地图上两道绿色的中间就是著名的多瑙岛

触景生情——触异国他乡之景生思念家乡之情!眼下,在我们一行5人中,我以为只有我最能理解比我家乡的橘子洲长3倍的同样没有人居住、唯有花草树木的多瑙岛对于维也纳人意味着什么!

在我右前方、多瑙河的彼岸有一建筑群,其中一幢楼估计有50层高,导游指着它旁边的几幢呈半月型的建筑告诉我们,那是一些联合国机构办公地,当年聪明的维也纳人以一先令的租金租给联合国,回报给维也纳人的是一座集娱乐、休闲、办公、居住于一身的自成格局的城市小区,是“相跟”在纽约、日内瓦身后的世界第三座“UNO CILY(联合国城)”。

神奇的维也纳森林:维也纳河的蓝是不是因为有了您给予的色彩,因为您的光影所致?——关于多瑙河的蓝,我似乎并不满意所有人给予我的解释,仍旧在苦苦思索着,乃至于离开多瑙岛,登上了回宾馆的大巴,我的思绪依旧没有离开蓝色的多瑙河。此刻,我想对维也纳说:从今天起,我会向世人大声地证明多瑙河真真切切的蓝,讴歌您美丽的多瑙河!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维也纳,您不要再“骗”我

公园与街头所见

可尊敬的维也纳:这一次您即使再“骗”了我,我也顾不了许多了!——想到白天在维也纳公园、在步行街街头的所见,眼前浮现那将书房搬到了公园的女孩,那在闹市还不忘教给儿子功课的父亲的身影,我对自己如是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