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视义如命的少年,怎么成为杀人如麻的大魔王?

与官至太尉的曹嵩之子,四世三公的袁门血裔不同,临洮人董卓久居边陲,且家道中落,只剩得几亩薄田,春天若不勤奋农耕,秋天就要腹内空空。可是,这种贫家子弟的天命未能打消他内心与生俱来的侠性。董卓少年时便敢孤身一人深入羌胡,羌人诸首领非常欣赏他的胆识气魄,主动跟他交结,把酒言欢。

一个视义如命的少年,怎么成为杀人如麻的大魔王?

当少年董卓在披荆斩棘、漫游山川之时,那些官N代在干什么呢?曹操虽然也有几分侠气,但大都用在了歪路上,放荡不堪。袁绍即便一表人才,不怒自威,但纨绔习气深入骨髓,跟着曹操整日吃喝玩乐,斗鸡戏蛐。更有甚者,哥俩竟去偷人家新娘,不料被人识破,抱头鼠窜。

残酷的现实迫使董卓中止游历,回乡务农。可过了没多久,那些羌人开始想念这个英姿潇洒的少年了。于是羌族各部选派代表,结伙前来看望董卓,董卓大喜过望,可家贫如洗,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招待贵宾,就一咬牙做出了叫那些羌人感动不已的举动:“杀耕牛与相宴乐。”要知道汉末耕牛是最为重要的劳动工具,跟房产和地产一样,是一个家庭的支柱。

羌人归去后,少年董卓视义如命的声名很快传遍西夷各部,众部落民众集聚了上千头牧畜赠与董卓,表示要永相交结,誓死追随。

一个视义如命的少年,怎么成为杀人如麻的大魔王?

自此,董卓有了起兵的资本。是时,朝廷为了镇压黄巾起义,四处征召良家子弟扩充政府军。董卓虽然身份卑微,出身也并非名门望族,但其少年侠俊的声名在当地颇为显赫,而且自小习得武学绝技“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于是顺理成章地被选拔入军,并担任军司马。不久之后,并州一役,董卓勇猛无比,建立奇功,被拔擢为郎中。

值得一提的是,并州的胜仗不光让董卓初试牛刀成功拜官,朝廷还赏赐了他九千匹绢帛。面对这样一笔巨赏,董卓没有像其他将领那样纳入私囊,而是全部分发给为他卖命的弟兄们。这一举动令全军上下感激涕零,从此死心塌地地跟着他“闹革命”。

董卓的宦途也并非一帆风顺,不久之后因吃了败仗被罢免,但数月后西凉战事吃紧又被起用。董卓重整兵马,边检讨得失,边向西进军。

汉军长途奔袭,又深入贼穴,而对手则把守要塞以逸待劳。六路征西大军明显力不从心,其中五路都很快败下阵来,有些甚至被杀得七零八落。唯有董卓率领的部队未受重挫,但也处于孤军奋战的绝境。若一再延拖,恐怕会沦为瓮中之鳖,吃败仗是早晚的事。

为了安然撤退,董卓使了非常巧妙的一计:瞒天过海。他先是放出粮草耗尽的消息,并于河中假装捕鱼充饥。在这些表象的掩护下,汉军全力建筑河坝。待建成后,全军悄无声息地从坝底开溜。待过河后立刻摧毁大坝,胡兵虽至,却已经渡不过去了。

退至扶风郡清点人马时,大家都惊诧不已,原来六路汉军竟只有董卓一支安然无恙。朝廷对这位战场新秀大加赞赏,直接提拔他为前将军,封斄乡侯,并任命其为并州牧,为汉室镇守要郡。

一个视义如命的少年,怎么成为杀人如麻的大魔王?

此时的董卓风光无限,拜将封侯,又有了自己的地盘,到了一个常人无法到达的高度。然而,公元189年,年仅34岁的汉灵帝突然驾崩,董卓命运的天平骤然倾斜,人生和人性也陡然反转。年幼的汉少帝被推上帝位,开始了提线木偶式的表演。从此英姿飒爽的少年董卓被历史淹没,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只剩下那个弑君屠民的杀人魔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