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第16屆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中國國家展將於2018年5月26日-11月25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展出。本次中國館主題“我們的鄉村”是對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主題“自由空間”的回應。策展人李翔寧教授表示:中國的鄉村是一個開放的、有各種可能性和機會的場域。這次展覽的目的不僅僅在於‘鄉愁’,更希望回到中國文化的發源之地,去尋找被遺忘的價值和被忽視的可能性,於此展望,我們未來的鄉村。位於中國四川省道明鎮的非遺文化竹藝村,就是這樣一個鮮活的例子:對未來技術人文主義生活的構想不僅僅是一座建築,而是蔓延至整個村落。

竹藝村身處成都崇州道明鎮,距離市區50餘公里。村落鄉風淳樸,生活氣息濃厚,鄰里關係親密,是天府林盤的典型代表,並擁有本土氣息濃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竹編。竹藝村的設計師袁烽,在親身深入探訪村莊現狀與需求後,試圖為其打造生態、文化、產業、生活、公益五位一體的鄉村基礎設施空間及文化產業系統。

▼竹藝村林盤全景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竹裡

▼竹裡的無限型屋頂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竹林後的竹裡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竹裡對傳統建造範式的全新定義、對技術人文主義下鄉村和城市問題的反思都為思考建築在當下意義提供了參照。走向農村建築產業化的工廠化預製將會重新定義鄉村建築的生產流程以及對於傳統建築產業的合理升級。竹裡項目正是通過一個月木結構工廠化預製、以及52天現場安裝而進行的鄉村木構產業化實驗性探索。通過機器人等先進產業化手段裝備起來的未來鄉鎮產業化工廠,一旦與農村的建築產業化結合,必將產生一個更有意義的產業化升級。

▼木構件工廠預製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作為竹藝村的第一張名片,竹裡不僅限於對傳統進行回望,更展現了對未來的開放姿態。它吸引了越來越多願意回到鄉村進行藝術創作和再建的藝術家——也就是竹藝村的新村民——來到這裡,與當地的原住民一起,繼承併發揚在地人文特性,打造出更多更好也更多元的升級業態。也正是因了竹裡,當地政府有了充分的信心,把整個竹藝村的改造升級再次交到袁烽手裡。這一次,建築師的視野不再侷限於一塊廢棄的農宅基地,而是一座煥發著無限生機的鄉村。她在符合傳統文學美術作品中對於世外桃源的完美幻想的同時,也為時代驅動下的產業化升級試驗提供了機會。

▼竹裡野趣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以竹裡為原型,袁烽運用拓撲找形手法,結合各建築的不同功能要求形成變截面青瓦屋面,再以此確定底下的鋼木支撐結構,進行工廠預製。竹藝村將完整的設計施工一體化產業體系放大併發揮到極致。在體驗上,新建造的幾座房子和環境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走進卻又如此不同,是現實中的烏托邦,也是理工科嚴謹程序後的浪漫呈現。

▼竹裡室內空間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竹裡簷下的竹編藝人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作為以當地“竹編工藝”命名的特色村落,竹藝村將週期性開展特色活動(藝術節、建造節等),竹編的製作、加工、消費在這裡進行了最充分的展示和教學。在硬件設施方面,村內的田埂、道路被重新梳理成明確清晰的道路系統;汙廢水被過濾形成景觀淨水系統;生態農業與景觀、餐飲進行一體化配置;規劃設計了多層級的鄉村公共建築與公共空間,廣場、院落、公共傢俱(長椅、涼亭等)一應俱全;同時制定了整個村莊的風貌控制導則,進行整體把控:

▼竹藝村全景鳥瞰示意圖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丁知竹竹編文化體驗基地

丁知竹竹藝館位於山腳下竹藝村村口,沿路順渠,是迎接遊客的第一面旗幟,起著圍合與引導的作用。場地中原本存在的兩座小農房被融合進統一的流線型建築空間,建築與開放長廊結合,線性展開,優雅流暢。這座開放流動的線型屋頂下,組織有夾層居住空間、通高展示空間與半戶外茶室空間,遊客在內與外的穿梭流動中,可將竹編工藝的製作、教學與展示盡覽。建築採用木結構完成,配合使用當地傳統小青瓦屋頂與竹編立面。

第五空間

這座半屋半橋的建築是竹藝村的第五空間(生活服務中心),位於村莊中心位置,背靠林盤和水渠,面向村頭公共廣場和油菜花田,配置有小型停車場。建築造型上融合了村莊統一的建築語言——曲線變截面坡屋頂以及從屋面間穿行而過、可供遊客登高遠望的景觀休憩橋。“X”形平面伸展融入場地,對位油菜花田、村莊道路等重要景觀視點。第五空間作為竹藝村生活基礎設施服務的集合,融合了公廁、茶室、公共座椅、快遞、ATM機和兒童遊玩場地等功能。建築採用鋼木混合結構完成,配合使用竹模混凝土牆面和當地傳統小青瓦屋頂。

▼即將完工的第五空間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竹藝村遊客中心

竹藝村遊客中心臨近最美鄉村公路——“重慶路”,作為竹藝村的門戶,處於進入村落的必經之路上,配置有大巴落客點和小型停車場。場地面向廣袤的油菜花田。周圍野趣橫生的溼地和水塘,更為這一片林盤地景增添了些許靈巧生機。位於此處的遊客中心用四周的功能空間圍合出中心的公共廣場,向油菜花田敞開。該建築採用磚牆和木結構屋頂混合完成,柔滑的屋脊線條覆蓋出院落式的平面。一層設置有綜合服務大廳、商店、展廳等外向開放的公共性空間,二層則是相對私密的辦公空間。

▼遊客中心鳥瞰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青少年營地

竹藝村營地位於村莊後方,面向山谷。建築逐步溶解,向自然延伸。營地分為連續的公共活動區和散落分佈的住宿單元。公共活動區是由幾個方塊體量連續對角相接形成,包括多功能教室、餐廳、裝備間等;住宿單元散落在林間,從地面架起,由棧道相連接。該建築採用預製輕木結構完成,建築立面由耐候鋼板和高反射玻璃構成。所有的建築景觀面都安置無框高反射玻璃落地窗,既為室內提供廣闊的林間視野,又將建築體量隱匿於環境中。

竹里民宿

竹裡度假酒店作為白塔湖旅遊度假區的啟動示範項目,是崇州建設全國特色小鎮的關鍵一步。設計力求充分利用場地的自然優勢,創造出與自然天地和諧、與功能主題契合、與結構材料統一的建築空間。

酒店客房選址在原美院宿舍處,位於竹裡一期後方的半山腰上,沿東西向長條佈局,與村莊對望。結合場地環境, 8個獨立單層客房緊湊分散落於林中場地,輕觸地面。遊客可坐電瓶車擺渡上山、徒步入戶。設計尊重基地原貌,保留野趣,建設過程儘量少破壞到現有的植被。客房以傳統建築為原型,靈巧的雙曲屋面由圓形平面拓撲生成,與大堂相互呼應。平面上以兩個圓形並列相咬合而成,一側為起居室,另一側則兼具休閒娛樂和起居功能,設有更衣區、小吧檯、衣櫥、沙發、寫字檯、電視機等設施。結合平面尺寸特點,淋浴間和衛生間等功能空間被置於圓形平面的兩端區域。平面兩圓形中間形成一個獨立戶外院落,在擴大客房活動空間的同時,讓人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清新與美。既為場地中大樹得以保留提供空間條件,又滿足了建築的內部採光。建築採用鋼釘樁加木結構完成,配合使用當地傳統小青瓦屋頂與竹編立面,與天府林盤的場地環境相得益彰。

▼竹里民宿鳥瞰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竹里民宿室內場景

道明竹裡,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

項目名稱:道明竹藝村

地點: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鎮

主創建築師:袁烽

設計單位:上海創盟國際建築設計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建築:韓力 孔祥平 雷少英 陽斌

室內:溫欽皓 陳曉明 唐靜燕 李秋橙 王炬

結構:王錦,周金將 李磊,梁宸,周強 張翔 趙小益

機電:劉勇 俞瑛 黎喜 王勇 魏大衛

數字建造:張雯,張立名,和四忠

攝影:林邊 韓力 楚華鵬

數字建造技術:上海一造建築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施工單位:四川中瑞錦業文化旅遊有限公司

景觀單位:成都美鬱園林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風貌改造單位:四川省捷弘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木結構: 江蘇省蘇州崑崙綠建木結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鋼結構:四川鑫常樂建築工程有限公司

供稿:呂凝珏

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主辦:CAEG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

承辦:中國對外藝術展覽有限公司

展覽技術支持:上海風語築展示股份有限公司

燈光支持:紅日照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