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很多人喜歡拍攝白色背景的高調照片。這類照片往往會讓人產生“明亮”“歡快”等正面情緒,而且拍攝起來難度似乎也不高——找塊白布、白紙,或者讓背景過曝,就可以拍出白色的背景了。

聽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你往往會碰上很多意料之外的問題,最後拍出來的照片也很不好看。

今天,技巧君為您總結了新手在白色背景前拍攝時最常犯的 5 種錯誤,希望您能引以為戒。

1. 背景亮度不足

使用白色背景拍攝時,你需要保持背景的曝光量比主體高兩擋,才能保證背景看起來“夠白”。也就是說,當你用測光表對準主體,測出的數值是 f/8 時,就應當保持背景的曝光度是 f/16。

如果背景的亮度不足,在照片中會顯得有點接近灰色,看著就不太舒服;而如果針對背景進行補光,可以讓背景顯得更白。先不開燈,用測光表對準主體,得出讀數;在以測光結果加兩擋為標準,控制背景燈亮度。

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如上圖所示,對背景進行補光後,整個畫面充滿了明亮、愉悅的感覺;但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問題:主體變得過黑。

所以,你還需要再準備一盞燈,對主體進行補光。

最好不要“直閃”,光線太“硬”,而且同時也會照到背景上;最好用“跳閃”技法,用反光板(或白紙、白布)對閃光燈光線進行反射,斜著打向主體。這樣做,光線會更柔和,對背景的影響也相對較小。

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根據“跳閃”方向的不同,主體在光影效果上可能會呈現出細微的差別;背景也會在不同區域出現一塊微亮區。看你喜歡哪種效果吧。

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2. 主體受背景光影響

由於背景遠遠比主體亮,背景的光線很可能會通過反射“跑”到主體上,導致主體和背景不夠分離,立體感不強;同時,直接進入鏡頭的直射光也很容易導致眩光現象的產生。

要解決這個問題,你可以用黑布、黑紙板等黑色物體,對放置在主體後方、用於照亮背景的燈光進行遮擋,不要讓它直接照射到主體上:

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在遮擋的基礎上,你還可以恰當地擴大主體到背景之間的距離,這樣也能減少背景光線對主體的影響。

不過,最好不要讓背景和主體之間的距離太遠,否則可能會出現下邊這個問題:

3. 主體“浮空”

當基底與背景顏色一致時,你很可能會拍出一個“浮空”的主體——一個物件,孤零零地飄蕩在純白色的背景中,看起來就像是用後期軟件摳圖的效果。

而如果你使用具有反光能力的材質,如白色瓷磚,或半透明的有機玻璃作為基底,並調整拍攝角度,前景處會出現主體的倒影,有效避免了主體“浮空”的問題。

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4. 背景亮度過高

在章節 1 中我們提到過,如果背景不夠亮,可能會呈現為灰色,最好用測光表進行控制,確保背景比主體亮兩擋曝光。

之所以要用測光表控制背景亮度,是因為如果背景太亮導致過曝,拍出來的照片效果也並不好。

過曝的背景也會顯示成白色,但亮度太高,很容易產生眩光,降低畫面的對比度;同時,在主體的邊緣還可能產生光暈,導致輪廓細節信息的部分丟失:

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5. 邊緣色散現象

在影棚、室內拍攝時,我們可以控制背景的亮度;但在外拍時,我們並沒有辦法調整天空的亮度,只能在背景過曝的條件下進行拍攝。

除了上一章節中提到的眩光、低對比和“光霧”現象以外,以高亮的白色天空為背景拍攝,還會導致一個問題的產生,那就是邊緣色散現象。

所謂邊緣色散現象,就是在亮背景下拍攝時,高對比的景物邊緣處可能會出現異常的顏色(一般是紫色):

白色背景下的攝影技巧,這些錯誤要避免

我們或許無法決定背景的亮度,但我們至少可以通過控制下列因素,來減輕或消除這種邊緣色散現象。

·鏡頭結構。光學元件越多、結構越複雜的鏡頭,邊緣色散現象就越明顯。所以,儘量用定焦鏡頭,最好不用變焦鏡頭。

·光圈值。縮小光圈,能顯著地減輕邊緣色散現象的影響。儘量用小一些的光圈拍攝。

·構圖。對鏡頭而言,中間部分的成像能力要遠遠優於邊緣部分,出現邊緣色散現象的概率也會變小。你可以離遠一些拍攝,把想拍攝的區域全放在畫面中部,再後期進行裁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