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有度●興趣●導引 ——國醫大師石仰山的“養生八字經”

文/王明洪


心態●有度●興趣●導引 ——國醫大師石仰山的“養生八字經”

中醫著名骨傷流派石氏傷科第四代傳人、上海中醫藥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名譽委員、國醫大師石仰山如今已步入83歲的高齡,但精神依然矍鑠,且心態樂觀,思維敏捷。石老從醫幾十年,擅治頸椎病、腰腿痛、軟組織損傷、外傷等症,所研製的石氏傷膏、椎脈回春湯、胸脅內傷合劑、風溼熱袋等理傷系列藥品,在石氏傷科專病專治的建設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提起他的養生,石老將其概括為八個字:心態、有度、興趣、導引。

“為醫者應以仁慈為懷”

心態●有度●興趣●導引 ——國醫大師石仰山的“養生八字經”

“凡事皆有度”

石老認為:中醫養生講究陰陽平衡。《黃帝內經》雲:“陰平陽秘,精神乃治。”如何把握這個平衡,關鍵在於“有度”,即每一件事都要有一個限度,過了這個限度,陰陽就會出現失衡,久而久之,疾病就會上身。以飲食為例,石老也有喜歡吃的和不喜歡吃的食物,但他“凡事皆有度”,喜歡吃的不會暴飲暴食,不喜歡吃的,也不會點滴不碰。因為《黃帝內經》有“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之說,說明五穀、五果、五畜、五菜等分養對應之臟腑,不可長期偏廢。石老的作息也很有規律,一般在晚上9點就寢。他認為:老年人的新陳代謝較慢,清理排毒功能較差,晚上是內臟休息兼清理排毒的時間,所以保持充足的睡眠對自身的清理排毒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如果很晚還在進行體力或腦力勞動,則氣血不能迴歸臟腑,清理工作的效率必然低下,同時還會增加內臟的負擔,時間長了,便髒氣自敗,百病叢生,甚至年紀輕輕就過勞猝死……凡此種種,在石老看來,無非都是一個對“度”的把握。“能自制自控之人,才能談養生,否則一切方法都是徒勞。”石老說。

“興趣愛好是人的精神支柱與寄託”

石老是一個忙人,但他也有很多愛好。他喜歡傳統的京劇和評彈,也喜歡老上海20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爵士樂。“文革”期間,他收藏的一些唱片被掃蕩殆盡,後來藉著去美國探親的機會,在一家唱片店裡覓得不少原版的老唱片,這才彌補了心中的缺憾。石老早年喜歡看中國京劇史上“四大鬚生”之一楊寶森的表演,平時在家中也會聽聽他的光盤,有時興致來了,還會跟著哼唱幾句,自得其樂。石老認為:興趣愛好是人的精神支柱和寄託,一個好的興趣愛好能愉悅身心,調暢氣血,對健康養生是十分有利的。如果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上來說,五音能入五臟,五體分屬五臟,好的音樂能夠調整五臟氣血,陰陽平衡,起到定氣寧神、疏肝和血的作用,對日常生活中的失眠、眩暈等慢性疾病亦能起到調理作用。石老喜歡學習,他訂閱了不少報刊和雜誌,一旦看到好的文章,就裁剪下來,剪多了就裝訂成冊,以便閒時翻閱,這也成了他的一大愛好。如今他擁有剪報多冊,並稱其為“萬寶全書”。因為經常用腦,也提高了他的記憶力,有時遇到多年不見的朋友,他還能隨口叫出名字,這應當得益於他經常看書看報的緣故吧。

心態●有度●興趣●導引 ——國醫大師石仰山的“養生八字經”

創建石氏音樂頸項平衡操

“一箇中心、兩個點、三個忘記、四個老”

石老說話幽默而風趣。在他的養生辭典中,除了上述的“八字養生經”,他認為人生還應當具備“一箇中心、兩個點、三個忘記、四個老”的信條。一箇中心就是以健康為中心。兩個點即瀟灑一點,糊塗一點。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已經盡到了應盡的責任,有些事就不必去插手了。三個忘記即忘記疾病,人總是要走的,生了病也不要過分焦慮,忘了它可以樂觀一點;忘記年齡,忘了年齡可以年輕一些;忘記恩恩怨怨,要多想想他人好的地方。四個老即一是有個老伴,就是有一位知寒知熱、相互關心的妻子或丈夫;二是有點老本,他認為養老要有資本,但要自力更生,不能向兒女乞討,乞討會惹人生厭;三是有個老窩,這個老窩指的就是人生的港灣——家;四是有些老友,老友即老朋友,老朋友不在乎經常往來,而是彼此心裡有對方。君子之交淡如水,芝蘭同室,久而不聞其香,但彼此交心,相互瞭解,臨危相助而不望回報。石老每週都要和老朋友一聚,他敬仰他們學識淵博。和他們相聚,能在喝茶聊天中受到教益,也能獲得好的心情。石老的“一二三四”人生信條,對於廣大中老年人來說,亦值得借鑑。

關注Wechat:baojianyiyuan,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歡迎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