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酒科普貼|為何說國井扳倒井300元以上價位不好走

魯酒科普貼|為何說國井扳倒井300元以上價位不好走

井窖工藝,是國井的獨特賣點,但是,這只是營銷牌,並非井窖就比泥窖好。

魯酒令,關注魯酒運營之道,不拍馬。(邀您關注本號)

近期,淄博國井扳倒井主要有幾個動向。

第一,就是去年12月提出的:到2022年,國井集團收入目標衝百億,中高端產品銷售收入佔比70%。注意,這是集團收入,而不是純白酒業務收入;

第二,國井近期透露,作為定位高端商務酒的國6,在2017年銷售約在1個億,2018年要完成3個億左右,2021年前後實現200萬箱目標(對於這個數字,魯酒令持觀望態度)。以國井6為代表的G系列,是這幾年國井轉型次高端路線的主力,山東是缺少能代表本土的中高端商務酒,但是,國6的上升空間未必那麼理想。當然,從產品角度看,G系列是合格的,但是相對於國井過高的期待來看,G系列恐怕扛不動吧。

第三,在本月,國井管理層再次談到了集團百億目標的路徑:聚焦主品、提升品質、品牌故事、產業延伸。其中,3年內要在省外形成30個5000萬元以上的標杆市場,也就是省外要貢獻15億的份額。梳理國井扳倒井目前的產品線,國井G系列無疑承擔了主力軍任務。

國井G系列、尤其是國6承擔著國井品牌升級、競爭佔位、中檔上量、結構轉型、市場佈局、爆點突破等任務。但是,300元及以上價格帶不好走。

為什麼說消費升級形勢下,國井等魯酒300元以上價格帶反而不好走呢?(魯酒令針對那些預期過高的情況而論)

先來看看2017年以來的白酒形勢:

首先,品牌再定位,高端提價。上市酒企作為一線品牌集中板塊,已經普遍上岸。自2016年起,一線品牌就開啟提價模式,到2017年末,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洋河等把千元以下價格帶讓出來了,洋河甚至瞄準2千元門檻與茅臺角力,2018年,高端白酒還會更貴。

千元價格帶讓出來後,次高端有了提價動力,也必將成為拼殺紅海。

如,普劍重新塑造400元次高端地位,夢之藍穩固在500-800元次高端市場,郎酒用青花郎衝千元,用紅花郎穩固300-600元檔位,瀘州老窖強化窖齡酒90年定位和300-400元佔位,古井主推古8卡住200元檔、古16卡住400元檔位,汾酒20年和30年近期也在為春節蓄勢,站穩次高端價位,此外,沱牌、西鳳等相繼調整了主力大單品的價格,2017年,上述品牌中甚至有一年三提價,詮釋了何謂強勢品牌。

提價後,一線品牌和泛全國化品牌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價格位置,實現了新一輪消費心智佔位和競爭優勢,不論是國酒、新國酒、正宗、還是商務領袖等,都重新定位完畢,進一步提升了品牌勢能,尤其在渠道和核心消費圈層點燃了信心。這也意味著,競爭的門檻加大了,新一輪排位已經完畢。

那麼,這與國井等魯酒有啥關係呢,很明顯,次高端價格帶的消費人群和消費主張,也是由上述一線品牌所教育和引領,正是重疊人群,也是各方爭奪的核心重度消費人群,結果就是,中低端品牌和價格帶在這些人心目中越來越沒位置。

大白話叫做:人家不愛你、沒瞧上你········多傷人~

其次,消費升級與品牌集中。如今各媒體和業內都把消費升級掛在嘴邊上,無非就是消費者要喝的健康一點,喝的少一點,喝的貴一點,喝的美一點。推動這波升級的群體一是正崛起的所謂中產階層(中產這個概念,在魯酒令看來不成立,所謂中產,根本上就是斷裂傳統的一代,只能用娛樂消費來填充生活),二是尋求消費改善的大眾階層。

從全國來看,消費升級推動著大眾消費價格往300元以上價格上奔,在山東來看,山東中高端價格帶要比全國水平略低,山東的消費價格開始往200元以上奔,這就造成了所謂的“中檔價位空心”現象,也就是說還在300或200元以下價位的產品不好找消費者了,消費空心了。據媒體數據,2017年,300元以下市場萎縮了約40%(這個數據,不能當真,但是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低檔市場縮小是不爭的事實),300元以上的中端、400元以上的次高端將在2018年迎來結構擴容,高端白酒消費固定於商務、會客等場景,商務型用酒成為價格帶升級的主要驅動力。這意味著,高品質、有調性、有品牌力的產品將掌握話語權,而這無疑意味著市場進一步往一線品牌集中。

本來,大家就認牌子,隨著國內人均消費白酒量下滑,喝的少一點,那麼放棄的只能是弱勢品牌,隨著馬太效應加速,一線品牌將收割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白酒行業進入明顯的品牌驅動形態,白酒玩的就是品牌和文化。據行業數據,2017年前三季度,19家白酒上市公司業績總規模約1250億元,佔到了全行業的25%,利潤總和約400億,佔全行業的50%多。以近年均增速預估,2018年,19家上市公司營收約佔行業的三成,利潤佔比將近六成;以此預計,2025年,僅茅臺一家公司的利潤將佔全行業的一半,市值近2萬億。(這個數字有水分吧,不過二八法則不是術語,而是現實)

這種形勢下,魯酒過於弱勢的品牌力在一線品牌面前,過於脆弱了。

第三,品牌及渠道下沉,點狀精耕。從2015年開始,一線品牌用系列酒開始對區域市場下沉和精耕,這個動向在前面幾篇文章中,魯酒令已經說過多次了,不再多囉嗦。我只補充一句,那就是在消費者層面上,一線品牌直接對話普羅大眾,給了區域市場消費者更多選擇和更高的品牌審美。這對於魯酒不是好事情,魯酒在終端互動和消費者對話上,一直是打不開局面。

所以,你看看,市場在集中,對手在精耕,魯酒的殺手鐧在哪呢?

第四,白酒消費文化升級(我加快點速度,只說關鍵詞,不扯遠了)。在市場粗放式膨脹階段,白酒文化營銷也很繁榮,諸如青春、智慧、忠義、尊貴、尊重、喜慶、平安、富貴、吉祥、豪邁、情義、親情、友情、誠信等等文化定位使得品牌大賣,可現如今,再大水漫灌這些品牌文化標籤,就很難讓消費者尖叫了。那有人說,我可以搞差異化啊,魯酒令告訴你,搞差異化照樣搞不動了;那還有人說,我可以往祖墳上挖,繼續延伸我品牌的歷史啊,魯酒令也告訴你,別再費那勁了,歷史考據有實物才是真本事,生拉硬湊編幾個故事,那是欺負消費者。

現在的白酒消費需要更為優美的文化溢價,對於品牌的文化內蘊和價值觀有著更為時代感和走心的要求,一款產品不僅僅是物質功能,首先得是文化品功能,而且要從那些籠統的文化符號中跳躍出來,能精細地訴說一個故事、一種風範、一種美學、一種價值觀、一種人文關懷、一種文化構建和共鳴。這種具有強烈表達力的品牌文化,對於魯酒來說過於高標準嚴要求了。

放眼中國白酒行業,一線品牌中也不是全部都能適應這個呼聲。

為什麼非要這樣呢,只是因為新一代年輕消費者是去中心化的、是自我構建個體的,簡單說就是,不是靠粗暴灌輸就能認可一個品牌的,他們需要的是可匹配、可表達的時代性、個體性美學。

白酒要往美學上發展,這是未來的大趨勢。一切成功的產品都將是、必然是一件文化品(可標籤)、藝術品(可審美)。

試問,魯酒,你跟得上麼?

第五,白酒口感升級。這一點,就容易理解了,新一代消費者需要真正的優美醇和的口感,注意是優美醇和;目前來看,整個白酒行業真正敢於叫出“口感優美”的,還真沒幾家,不論是國井還是蘭陵,魯酒離口感優美還要有一段路可走,這不是什麼先進的勾調技術能解決的,白酒還站在上一次技術革命的舊賬本上吃老本。說白了,白酒新一輪技術革命亟不可待。

第六,資本因素及政經走向。政策因素或許是當前最為有利的形勢了。白酒行業作為實體經濟,利潤相對較大,稅收可觀,在19大後,白酒行業將迎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新一輪經濟成長期。具體到山東來看,目前,山東正在召開“兩會”,據預計,兩會後,山東要出現一個調整(你懂得),國家對於山東經濟也提出了新期待,所以,山東整個經濟環境將會一定程度上改善,這對於魯酒是個機會,另外,山東已經再次重提振興魯酒規劃,這次動作較大,這都是利好因素。

伴隨著政經政策走向,資本也將會更多湧向白酒行業,加速山東白酒整合。(山東酒廠實在太多了)

上面囉囉嗦嗦說了這麼多當前白酒形勢,可見,別說國井扳倒井300元以上不好走,即便是整個魯酒的次高端升級,也得好好思量一番。

國6的空間由誰決定?

具體來看看國井國6的成長空間,目前,國6電渠價格在270左右,獻禮版超過300。在地面造勢中,中國高端商務用酒的產品定位也已經喊出來。未來,國6是否能駕馭山東商務這一區域的話語權,是否能完成3億甚至更多任務,是否能推動國井完成高端佔位,成為泛全國化的高端品牌,結合上文所說的當前白酒形勢,主要由下面幾個維度來決定。

首先,國6空間根本上由消費升級需求決定。目前來看,市場具備結構性需求容量,雖然6千億大盤只會減少,但是中高端商務酒這個領域,還是有擴容機會的,在政務消費被打壓後,區域品牌要轉型高端品牌,一定不能錯過高端商務這個核心場景,所以,國6的定位還是可以的。佔位有前途。

其次,空間是由對手決定。業內認為,對於一個品牌來說,只有確定一個對手才能確定該品牌價值所在,典型的如洋河手工班對標飛天,新國酒對標國酒;郎酒醬香跟隨茅臺醬香,郎酒特曲對標瀘州老窖爭奪正宗地位,口子窖在價格帶上與迎駕和古井貢區隔等,可見,對手既能決定你的高度,也能指導你的方向。國6的對手是誰?作為定位於中國高端高端商務用酒,放眼望去,首先的一個對手就是瀘州老窖,而且瀘州老窖已經把商務酒區分為精英商務和青年商務兩個品類,窖齡酒作為精英商務酒,價位在300-400元,頭曲D系列作為青年商務酒,價位在200-300元。價格上,瀘州老窖要更有優勢,品牌力也更強。

而且,窖齡酒作為新產品,在2017年上半年就過了10個億。不論窖齡酒還是頭曲D系,目前在山東都已經鋪開地面傳播,說實話,同樣是公交車體,國6的車體廣告與瀘州老窖的一對比,高下立判。

其次的對手就是洋河海之藍、天之藍,雖然洋河沒有明確喊出商務酒定位,但是藍色經典這個品牌訴求和綿柔口感,契合的也是商務場合的消費需求,實際上,在這十多年,商務場合下,洋河一直是商務接待首先的幾款酒之一。洋河可以說已經塑造了一股商務綿柔文化潮流,這個成氣候的對手暫時不是國井能比的。

儘管,洋河近兩年後勁不足,底蘊不足的問題越發明顯,一線擠不進去,但是在山東這塊市場,依然能佔據主導優勢。

作為山東本地酒,國井G系列反而有被夾縫夾擊的危險。你說,國井G系列的路好走麼?

第三,空間由產品本身品質和品牌力決定。在一線品牌把握高端品牌的話語權形勢下,其他的品牌只能拼殺次高端領域,但次高端產品還是以高消費人群為主,還是要拼品牌力。各家相比,白酒品質各有特色,本無到底,國6也不落下風(商務新口感就別要求了,沒必要太嚴苛)。但是本應是定位高端商務酒的國6,目前在山東消費者心目中,往往拿海之藍與之對比,比口感、比價格、比包裝,這無形中拉低了國6的檔次,“消費者塑造廉價品”的怪現象值得再次警惕。說到底,還是母品牌力不強硬啊。在上文說白酒形勢的時候說了,現在就是品牌驅動時代,白酒玩的就是品牌和文化。國井扳倒井這個品牌底子弱一些。

其實,看看徽酒中的古井、迎駕、金種子和宣酒可以看出,2017年,古井在省外市場也日子不好過,宣酒則遭遇中檔空心化,迎駕和金種子則是這兩年上市酒企中一直增長萎靡的倆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品牌力不行啊。徽酒技高一籌,尚且如此,國井的品牌力也是很緊張吧。

除了品牌力和口感之外,產品本身的風格和調性,甚至包裝和視覺系統,國井G系與洋河、瀘州老窖的風格還是有差距的,國井過於四平八穩了,沒有跳躍感。

第四,空間由渠道網和營銷模式決定。這個就沒必要多說了,各家情況不一樣,目前來看,國井所謂的主導產品下的廠商一體模式,並沒什麼新意,雖然管理層透漏要聚焦主品,建立17地市地面品鑑中心。但是在,在大模式不變的前提下,還不如多討論下戰術層面的問題,坐商不如行賈啊,如跨界融合、圈層滲透、點對點搞盤中盤等,畢竟國6是高端商務酒,還是要主動設法建立核心商務消費群的溝通渠道和方式,渠道營銷畢竟還是傳統模式,品牌和對話營銷才是當前需要的套路,原點人群培育比市場突破更重要。

國井如果想要藉助國6實現品牌再定位,就必須革新品牌營銷模式和產品進駐模式。多借鑑下對手,未嘗不可。

魯酒令始終認為,看住對手會模仿,也是本事。

第五,空間由是否能引領出一種商務文化來決定。魯酒令把這一點單列出來說,在文中開篇時,我提到的一款產品是否能具備亞文化引領力和有調性的價值觀系統,這是在現代形勢下,一款產品是否具備長遠生命的核心。

國井管理層近期強調,要深入挖掘歷史,從文化傳承、工藝創新兩個維度講好一瓶好酒的品牌故事,以“中國國井·中國力量”為價值導向。目前看,國6、國9尚無白酒消費文化潮流的塑造規劃,甚至說,國井及G系列的品牌故事和價值觀也沒講好,以國6來看,僅僅是叫出了產品定位——中國高端商務酒,瞄準了商務消費層——也僅僅是粗放式的圈層概念,但是下一步的品牌故事和有調性的價值觀,如果真按照管理層剛才講的這個路子,這不正是魯酒走了幾十年的老路子麼,不正是川酒十幾年前的老路子麼。更別提引領什麼商務消費文化了,連苗頭也沒有。

恕我直言,在現代,僅靠講文化傳承和工藝創新(是那個復糧芝麻香,又叫國井香麼?現在國井香在包裝盒和電渠上都是著名“其他香型”,這個香型品類創新,如果打不出好效果,真不如放棄,多一個牽掛就是多一個問題),是講不出優秀的品牌故事的。

第六,空間由資本要素決定。當然了,如果找到一些金主,或者與互聯網巨頭牽手,可能也會有驚喜。這個資本遊戲,咱小老百姓就不懂啦。

總的來看,國6這款產品既不驚豔,也沒很差。有上升空間,在商務酒增長階段,也能順勢上規模,但是要實現高端引領和品牌升級的使命,怕是有難度,300元及以上這條路不好走,這不限於國井,整個魯酒都如此。

最後,希望,我的分析都是錯的,希望國井站穩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