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的驕傲―粵劇一代祖師“爺”紅線女

“昭君出塞無悲意,一曲荔枝天下知”。在嶺南地區,沒有人不知道紅線女,不知道她的《昭君出塞》。 甚至一度,全中國人民都知道紅線女和她的《荔枝頌》。

​ 從小燕紅到紅線女 出身粵劇世家的紅線女,原名鄺健廉,一個有著濃郁南粵文化氣息的姓名。老家是廣東開平市農村水口鎮泮村向北村人,1924年12月27日生。她的家庭是當地的大族,父親鄺亦膜在廣州開設藥材店(兼賣藥酒)。 家境不錯。​紅線女家族中有不少粵劇名伶,她也因此自小是個戲迷,對於話劇、京劇、漢劇、粵劇,都有濃厚的興趣。

1938年,14歲的鄺健廉隨母親赴香港,師從舅母學習,一開始藝名叫小燕紅,後來因為喜歡“紅線盜盒”的俠義故事和箇中精神,改藝名為紅線女。 ​ 從此以後,這個名字成了中國藝壇的傳奇。抗戰時期香港淪陷,紅線女在廣州認識了之後同為粵劇大師的馬師曾,參加了他的劇團。
農村人的驕傲―粵劇一代祖師“爺”紅線女

1943年,在《刁蠻公主憨駙馬》中,紅線女因一次機會正式躍升為正印花旦。而此後,馬師曾因教戲經常有機會接觸到紅線女,並因此對她產生了情愫,而紅線女對馬師曾也頗有愛意。 兩人很快走到了一起。

1944年,紅線女嫁給了比她年長24歲的馬師曾,11年之後,兩人離婚,但藝術上的合作卻一直沒有中斷。 1946年,抗戰勝利後,紅線女再度定居香港。​在香港的十年,她拍過近百部電影,是粵劇、電影雙棲影星。 逢到新片上映,觀眾祝賀她演出成功的花牌曾有三層樓那麼高。

然而,就在她在電影藝術事業紅極一時的時候,紅線女卻不甘做搖錢樹,用私房錢組建真善美劇團。 ​
農村人的驕傲―粵劇一代祖師“爺”紅線女

上世紀50年代初,又組建了紅星粵劇團。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驕》、《王昭君》,改編《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實踐下,根據自己的天賦、嗓音條件,在傳統旦角的基礎上,融入京腔、崑腔演唱藝術和西洋美聲技法,創造了使海內外觀眾為之傾倒的“紅腔”。

紅線女終其一生對粵劇藝術進行著發展創新,並努力和其他形式融合。1984年,她在廣州中山紀念堂舉行粵劇戲曲小調音樂會,這是中國戲曲藝人的首次個人演唱會,也是她在“文革”後首次登臺。

而後,她又嘗試用鋼琴、交響樂為粵劇伴奏。直到76歲的時候,紅線女還為首部粵劇動畫電影《刁蠻公主戇駙馬》配唱,因為她希望能夠讓小朋友瞭解粵劇。 雖然已經多年沒有登臺演出,紅線女的晚年卻一天也沒有離開過粵劇藝術。​在廣州珠江新城的一棟藝術建築裡,一個集粵劇收藏、只此一家。
農村人的驕傲―粵劇一代祖師“爺”紅線女

無論如何,紅線女的一生,和這個“紅”字,始終不曾相離。 她是紅極一時的一代名伶。她創造紅派藝術,開闢了粵劇表演的嶄新時代。她的“紅腔”在高音域創造了難以攀登的高度,隨心所欲、遊刃有餘。​在60多年的表演生涯中,也因為紅線女和她的丈夫馬師曾,粵劇這個有著巨大地域障礙的地方劇種,成為了聞名全國的大劇種。

她幾乎拿遍了一個藝術家可以獲得的所有榮譽。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的終身成就獎、聯合國的“傑出藝人獎”,” 2010年,她在上戲劇院的舞臺上領獎,一雙紅色高跟鞋分外耀眼。八十幾歲的年紀,依舊可以把年輕的晚輩主持人白燕升耍得團團轉到找不到方向,然後當眾哈哈大笑。唱起《荔枝頌》時,依舊是震撼當場、聲線繞樑不減當年的高腔。

她笑稱“我是18歲的紅線女”時,全場都會心地笑、鼓掌,大家由衷覺得臺上的老太太屬於一段傳奇——風華絕代,青春不老。 紅線女愛穿紅色。 ​ 見過她的人都會感慨,她的美,她的年輕。無論何時,老太太總是一頭華髮,映襯著白皙的面容,紅框眼鏡下依然是顧盼生姿的眼睛。​
農村人的驕傲―粵劇一代祖師“爺”紅線女

在兒子馬鼎盛看來,“我母親對藝術的奉獻和她的愛國情懷是不可分割的。因為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民族,她才能這麼熱愛粵劇藝術。” 鄺健廉去世前的晚年期間,經常回到老家農村開平市水口鎮泮村向北村拜祭祖先,與村民聊天同樂,並在門前池塘邊栽種了兩顆紅豆樹,現在已七八米高了,她的一生充滿傳奇,因為有一顆對藝術和民族的赤子之心,紅線女卓越的成就是開平市農村的驕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