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 日本人畫的海河

清末民初的天津城

無論老城廂、河北新區、還是九國租界地

都依託著海河兩岸

演變至今 慢慢形成了“線性”的城市佈局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北京條約》簽訂,天津開為通商口岸,同年12月17日,天津第一個租界——英租界開闢。英國人用三年時間對海河進行翔實的測繪,完成了一幅從三岔河口穿越近百公里流入渤海的海河全景圖。圖紙上的海河九曲十八彎,沿岸周圍的村莊、鹽坨、碼頭、船塢、大沽炮臺標註清晰,一派生機盎然景象。

在那之後的一年裡,隨著口岸貿易的開放,有111艘平均噸位245噸的船舶在海河下游狹窄的河道里航行。英法各國的各種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天津口岸。天津,先於包括北京在內的其他中國北方城市,更早被西方現代文明薰染。

但海河上一處接一處錯綜複雜的河灣,大大影響了通航能力。據說,海河每天所經歷的驚險場面就像馬克·吐溫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中所描述的一樣,為了避免撞擊,船長往往要親自掌舵。有時候,輪船會撞上河岸邊茅屋的土牆,有人看到,有幾艘輪船退回來時,前甲板上留下了一座鋪著茅草的完好的屋頂。

天津港是冰封港。19世紀末的天津就像阿拉斯加一樣,洋人總是搶著去趕上離開的最後一班船,或者去迎接開來的第一班船。不同的航運公司之間常常發生爭執,都想得到冬季結束時開來的第一艘船的榮譽。當時一位久居天津的僑民說:“隆冬時分,河岸上的冰層有十五英寸厚,簡直可以在上面進行炮戰,想要摧毀冰層,也只有仰仗榴彈炮的火力才行。結冰的速度讓人驚奇,在黃昏時還是一條通航的河流,到清晨時已結成鐵板似的冰面,上面可以行駛蒸汽壓路機了,寒冬過去之後,冰層也會迅速融化。

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十幾年的時間過去,海河的河道逐漸淤淺。為了適應航行,一些航運公司甚至建造了一批結構特殊的輪船。到1885年前後,最小的輪船也不得不經常在大沽沙洲就將裝載的貨物卸到駁船上。在西方水手的眼中,海河成了“口岸怪物”。海關稅務司德璀琳在年度報告中建議:“在河道幾處河灣處裁彎取直,形成一條近乎筆直的入海河道。”而一些航海老手也會非常認真地斷言:“如果河道裁彎取直,海河裡的水將會流盡。”

但是很快,海河便成了“一條几乎無用的航道”,因為在六個多月的時間裡,水深只在五英尺到八英尺之間。1898年全年沒有一艘輪船可以抵達租界內的河壩,只能停靠在入海口。不得已的情況下,海河開始第一次裁彎,兩年後,通航情況終於有所好轉。

以英法租界為代表的九國租界紛紛開始基礎建設。到1902年,沿海河兩岸,建在溼地上的九國租界總面積達到了23350.5畝,相當於當時天津舊城區的7.9倍。也就是說,近百年來天津城市的格局,實際上大約80%的城建用地都是租界地。

為便於行船,早期海河上的橋樑大都是開啟式的鐵橋,英國在紫竹林租界內修築了五座碼頭,全長1090英尺,法租界也修建了900英尺碼頭。1911年天津最早的一家民辦輪船公司——直東輪船公司創建,在法租界海河邊設立碼頭。發展到鼎盛時期,以紫竹林為中心的碼頭總長達三萬英尺,沿岸成立的規模較大的輪船公司有大阪公司、日本郵船公司、滬津輪船公司、近海船業、直東船業、北方船業等。

到1949年前後,海河兩岸先後建有幾百座碼頭,萬國橋以下兩岸四十餘個企業共建有碼頭一百五十餘座,岸線總長1.2萬餘米。至50年代末期,尚有不少三千噸以下的海輪泊靠於此,而今海河的市區段已經看不到一艘像樣的大船了。

海河哺育了這座城市。從明清兩代直至民國,這條大河時而寧靜,時而瘋狂。狂怒的時候,它常決堤氾濫,各支流沖積改道,在支流間形成大小不等的窪地。天津史上有“七十二沽”,又有“先有大直沽,後有天津衛”一說,這個“沽”,就是海河衝擊氾濫之後,留下的比湖泊小又比水塘大的淺水窪。

過去天津衛只有老城廂一塊彈丸之地,海河的蜿蜒變化不會影響到城市佈局,所以老城廂仍是四四方方的一座“算盤城”,城外周遭村落靠水而居,倒也愜意。隨著租界地的擴張,城市格局發生改變,從1901年至1923年,海河先後進行了六次裁彎取直。

曾幾何時

天津人喝著鹹中帶澀的海河水長大

人們似乎習慣了這種苦澀

從不埋怨這條哺育他們的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日本人畫的海河,照片中的天津河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