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行徵信開業,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入場

不同於其他互聯網金融徵信機構,是上下游不同主體的產業鏈,百行徵信把上下游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供需閉環

百行徵信開業,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入場

(資料圖)

全國首家市場化個人徵信機構百行徵信有限公司(下簡稱“百行徵信”)5月23日在深圳揭牌。

市場對“信聯”期待已久。

作為我國個人徵信行業的首個“正規軍”,百行徵信的成立或將我國個人徵信行業帶入一個新的整合期。

百行徵信的成立填補了個人徵信市場化合規機構的空白,也被期待破局個人徵信行業的“信息孤島”問題。“這是中國徵信市場建設和金融行業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在揭牌儀式上表示。

百行徵信今年1月4日正式公示相關籌備情況,2月22日經人民銀行批覆我國首張個人徵信業務牌照。在業界看來,進展頗為迅速。

彌補個人徵信市場缺口

在此之前,金融領域的個人徵信來源主要是央行的官方渠道,和互聯網巨頭各自為營的數據。

“央行的徵信中心是不對非持牌機構開放的,但這個需求是存在的。所以後面才提市場化,百行徵信一定程度上承擔了這樣的作用。”憑安徵信CEO楊茂江告訴《財經》。

據瞭解,目前查詢央行徵信中心信用報告只有三個正規接口,第一個是央行徵信中心官網,第二個是線下櫃檯、自助機(全國有2000多個),第三個是商業銀行櫃檯及網銀委託查詢。

但央行信貸記錄樣本量不全,和互聯網金融機構各自為營、形成“數據孤島”的問題,一直是金融徵信領域的難題。

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產業發展藍皮書》顯示,截至2017年8月31日,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收錄的9.3億自然人中,僅有4.6億人有信貸記錄。

業務模式形成供需閉環

據瞭解,百行徵信的產品除了個人信用信息採集、整理、保存和傳統的信用報告外外,還包括信用評分、反欺詐等等增值類徵信產品。

據一位接近百行徵信的人士介紹,不同於其他互聯網金融徵信機構,是上下游不同主體的產業鏈,百行徵信把上下游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供需閉環。

“互聯網金融公司對於百行徵信,既是上游,即‘報數機構’,提供自有平臺的數據,成為數據的提供者,又是下游,與其他機構共享百行徵信平臺上的數據。 ”上述接近百行徵信的人士介紹。

在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市場上大部分做個人徵信的大數據公司主要的產品是反欺詐,通常設立借貸黑名單。

在他看來,這種模式更多侷限在對負面信息的分析上,往往不能全面客觀反映一個人的信用狀況,“比如一個人50次借貸中有49次都是按期還款,但只有一次逾期,那能不能一定說明他是一個信用指數低的人呢?”

個人徵信業整合期

此前,芝麻信用、騰訊徵信、深圳前海徵信、鵬元徵信、中誠信徵信、中智誠徵信、考拉徵信、北京華道徵信等8家市場機構籌備申請牌照,但一直未果。

央行徵信局局長萬存知在一次公開講話中稱,“這八家機構實際開業準備的情況,離市場需求和監管要求差距那麼大,沒有一家合格,這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萬存知概括了三個共性問題:

第一,每家機構都想形成自己的業務閉環,客觀上分割了市場的信息鏈,信息覆蓋範圍受到了限制,導致產品的有效性不足。

第二,8家機構各自依託某一個企業或集團發起創建,在治理結構上不具備第三方徵信的獨立性。

第三,8家機構對徵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規則瞭解不夠,存在信息誤採誤用的問題。

這三個問題也被認為是我國徵信行業痛點所在。

百行徵信由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螞蟻金服全資公司)、騰訊徵信有限公司(騰訊集團下屬企業)、深圳前海徵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集團下屬企業)、鵬元徵信有限公司、考拉徵信服務有限公司、中誠信徵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徵信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徵信有限公司、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9方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共贏”的市場化原則發起設立,註冊資本10億元。公司設董事會、監事會、管理層,按照現代公司治理結構組建和運行。

據瞭解,百行徵信開業運營後,這8家市場機構雖然不再直接從事個人徵信業務,但其作為百行徵信的主要股東,將通過百行徵信實現信息共享,共同參與個人徵信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