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电影、音乐并没有实质的作用,为什么人还是离不开它们?


首先感谢题主提出了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我相信每个人都可能生活在如此的困境中,但我同时也相信,大多数人不会意识到这一困境,更不要说正视它并试图解决它了。


可是假如事实像你描述的那样,你不应该对文学电影和音乐失望——艺术不是瑞士军刀,你不应该指望它既可以开罐头,又能够当汤勺。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任何事物是万能,包括艺术。

当你最信赖的朋友与你最瞧不起的人打成一片,你应该在事实清明的前提下做出抉择:放弃这段友谊,或者挽救它;当你的理想与父母的期望发生冲突,同样的,你要去沟通,然后做出选择;当有人在背后说你坏话,你要像亚里士多德学习,清醒地判断,然后淡淡地说:“只要我不在现场,他甚至可以打我。”日常生活就是如此,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这些事情,不应该与艺术的功能纠缠在一起——艺术有可能是心灵的临时避难所,但绝不是民事调解庭、仲裁所和法院。它既然不是为了这些目的而创造,当然也不会为了这些目的而存在。

如果你觉得心灵鸡汤或成功学的书籍更容易帮助你恢复积极的心态,那就喝几勺鸡汤,翻几页书籍吧。完全没问题的,艺术不会因为你的转移而感到任何情绪。你也明白,就算它看起来虚无缥缈,你还是感到它有特别的意义。

其实我遇见过不少像你这样的朋友。他们最后的结局分为两类,一类深切地感受到艺术对于生活没什么鸟用——这类人后来都成了幸福的普通人;另一类则在质疑艺术到底有何用处的同时舍不得离开它——这类人有的成了著名的艺术家,有的成了没什么名气的艺术家,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理想主义者”。


西闪

对这个世界进步发展有实质性作用的,那叫科学。

你说的文学、电影、音乐,是归类到艺术范畴的,艺术的作用,是满足自我的精神愉悦。

如题目中所说的那些烦恼,解决它们的途径是从科学的范畴里去找的。

你的烦恼无人倾诉,应该去研究心理学。

你的朋友社交圈让你不爽,你应该去研究社会学。

你与父母产生矛盾,你应该去研究教育学。

社会是有规则的,很多事情不是你拿着一本书就可以解决的。

就算你读遍全世界文学著作,但若你不懂平仄之分,你也难下笔写下一句赞美之诗。

就算你听遍全世界的声乐旋律,但若你不懂音符律动,你也难哼出一曲靡靡之音。

就算你看遍全世界的优秀电影,但若你不懂画中之话,你也难明白这电影到底好在哪里。

基础科学让你明白这些艺术的构成方式,这些艺术带你明白科学的伟大之处,高级科学再让你明白艺术的永无止境,高级的艺术再让你明白科学就是艺术想象力的延续。

艺术和科学,褪去所有难以理解的知识后,说白了就是文科和理科。

理科让一切有了规则。

文科让一切有了意义。

我们需要文学,电影,艺术带给我们身心上的愉悦,也需要科学知识带给我们生存下去的动力。

人只要还活着,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问题出现,若你只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寄托于几本书,几部电影,几首音乐之上,那只能说明,你书读的还不够多,电影理解的还不够深,音乐聆听的还不到灵魂。


蔡小马

心理与艺术

艺术源于自然,由人类将这种对于自然和美的感受具象化了,人类之所以会创造并沉迷于艺术,我想正是潜意识当中对于自我表达、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但是,艺术虽然创造了心境,但是艺术也充满了虚空,这种虚空既能够使人在困境中得到安抚,同时,也有可能让你产生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

所以,艺术产生的心境其实并不是每一种心理特质都能够消化和接受的。艺术并不一定是所谓高端,高雅和难以接近的,但是,能够将艺术当作是心理升华的一定是自我认知和人格特质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否则,艺术也会变成鸡肋,甚至拖累。

重点问题

从你的描述来看,你的确是过于将对艺术的欣赏功利化了,你潜意识当中渴望的是对于现实的一种逃离而非面对和处理现实。我能够理解种种现实困境给予你的心理冲击以及带来的种种心理矛盾,但是,只要不断去逃避或者将现实处理寄予无形的寄托,那就会不断地产生更多的心理冲突,最终就是造成压力积累而导致的心理问题。所以,别去纠结艺术是不是能够让你得到心理升华,你需要的是对自我和现实处境的一个合理认知。

这是你目前需要重点处理的一个问题。

虽然说的比较现实,但是,我还是希望你可以直面问题所在,这样对你的帮助更大,对你今后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艺术也有帮助。


心理学了个啥

题主的题目里所提到的实质的作用,可以理解为实用性,那么对于文学、电影和音乐来说,确实是没有的,不止他们三个没有,像是舞蹈、书法、摄影、绘画、戏剧这些也是没有的,但是人们一样无法离开,可能很多人看到这里,会认为很简单啊,他们都是艺术嘛,肯定没有实用性的,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有些艺术也是有实用性的,像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和工艺美术以及现代设计这些艺术,是实用性和审美性兼具的。

说回文学、电影和音乐,为什么这三门艺术没有实用性而人们还是无法离开呢,这是因为,人们在现实社会中,除了对有实用性的物质无法离开,也是就物质上的满足之外,还会追求精神上的愉悦感。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物质上的满足越来越丰富,人们对精神上的追求也再不断发展。而在艺术殿堂里,文学、电影和音乐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对人们的精神世界产生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家们用优美的词句描绘着世间的一切,想象的一切,完全不受空间和世间的制约,所以文学作品丰富的人们的头脑,刺激着无穷的想象力,从而使人们在阅读中获取快感。

音乐则是作用于人的听觉系统,通过有组织的乐音音符,让人们在旋律中获得美的感受,带到令人心旷神怡的效果。电影则是视听的艺术,将想象化作画面和声音通过银幕传达给受众,在视觉和听觉同时让人达到审美的需求。都是非常重要的精神产品。


晓娱

首先,欣赏艺术并不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但是,没有艺术的存在,生存可能会出现问题。如果你这么理解,就好多了。

真正能够给你安全感,让你能够抵抗人世间挫折的,并非欣赏别人的艺术,而是自我认同和自我肯定。而这两样东西,主要源自于父母坚定不移的爱的传递。

当然,艺术能够深化我们这种爱的感受,但并不能取代这种爱所传递的安全感。在某些极端的时刻,比如陷入绝境命系一线时,艺术的力量可能会给你带来一些希望。

我们鉴赏艺术的目的在于,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让人生更有值得去做的事情。同时,长期浸淫在某种艺术世界中,你可能会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同时你的身心有可能会被它所塑造---也就是说,你会被你所信奉的艺术精神所塑造。但是,这个过程,应该是自然而然发生的,绝不是说,当你需要某种依靠的时候再去寻找它。


陶勇谈家庭教育

艺术所给予我们的美的感受与熏陶,真的不是『功利性』的。

就象您说的,『几篇心灵鸡汤、几篇成功学励志书更利于恢复积极的心态』,对于人生在世的一地鸡毛的各种烦恼,可能艺术除了给予我们慰籍之外,并不能提供任何的实际应对功能,这象您 说的,它们是『如此飘渺无力』,因为它们从来就不是用来应对这些具体的世俗问题的。世俗的问题就用世俗的方式解决吧。

给您 举个例子也许可以帮我阐述我的观点:

二战后,某名人访问德国(具体不记得了)。作为战败国,战后的德国自然满目疮痍。但是他在某个平民的简陋的厨房的的桌子上看到一朵插在水里的花,他说:『这个民族不会被打跨,他们会很快恢复的!』

如果从功利来说,花是最无用的,它不可以饱腹,不可以治病,它不能带来任何可以用物质衡量的利益。

但是它美,赏心悦目。

而一个即便在泥淖中挣扎的人/民族,如果还有欣赏美的眼光和心情,他就不会沉沦,美/艺术会引领他向上。

美/艺术是我们这些肉体凡胎之人眼中的光,而一个不会欣赏美与艺术的人,那怕终日锦衣玉食,他的眼中是无光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