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溪區堅持城鄉融合發展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作為黃山市政府所在地的屯溪區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應突出中心城區的區位和特色優勢,著力構建城鄉深度融合、城鄉競相繁榮的新格局,努力讓中心城區的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一、以城鄉產業互動為方向,推動農業全面升級

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都市城郊精緻農業,全面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加快構建中心城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一是發展科技農業。建議用工業化的理念經營農業,深化與安徽天禾農業科技集團合作,支持其建成“屯溪區天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和“屯溪青山綠水農業數據應用科技公司”,與“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深度融合,著力發揮科技在現代農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二是推進提質增效。宜加快奕棋西部精緻農業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綠色農產品加工業,做大做強一品有機茶、龍山園、徽珍食品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堅持質量興農,全力支持黃山德勝生態農業休閒基地建設、佔川徽女楊梅園等農旅基地做大做強。三是深化產業融合。大力推進農業與休閒旅遊、農事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積極培育特色消費、電子商務等新增長點。全力發展現代農業服務業,提高農業附加值,完善產業鏈、提高價值鏈。

二、以城鄉功能互補為關鍵,促進農村美麗宜居

要緊扣城鄉一體化發展目標,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促進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向農村延伸和覆蓋,加快形成平等共享的城鄉生活網絡,全面建設美麗、宜居、宜業、宜遊新農村,打造“鄉村裡的都市”。一是整治農村環境。深化全域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六治理”為重點, 注重與城市“雙修”相結合,大力實施農村“三大革命”,確保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全覆蓋。深化與北京金洲集團合作,著力對101個自然村農村汙水進行全面治理,有條件的全面接入市政主管,暫不具備條件的以“三格式化糞池”進行沉澱處理。二是提升公共服務。紮實推進農村公路暢通工程、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及美麗公路建設,穩步實施農田水利“最後一公里”專項規劃項目,進一步補齊農村道路、供水等方面的短板。按照均等化、全覆蓋的要求,逐步優化農村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險、文化體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三是建設美麗鄉村。應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嚴格落實區鎮以獎代補政策,確保瑤幹村美麗鄉村建設通過省級考核驗收。對所有已建成的美麗鄉村全面開展“回頭看”,鞏固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真正讓城鄉居民都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三、以城鄉治理互促為載體,提升農民幸福指數

要堅持走鄉村善治之路,以農村基層黨建為引領,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讓農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一是夯實農村基層基礎。深入實施黨建引領強基工程,紮實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實施黨支部建設提升行動,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特別是村黨組織書記,持續深化村幹部專職化管理。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著力引導農村黨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二是構建“三治結合”體系。在村黨組織領導下,探索建立村民自治組織,完善議事決策程序和制度。大力實施“七五”普法,深入推進“法律進鄉村”,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增強農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強化道德教化作用。三是創新農村基層治理。應加強區鎮兩級網格化指揮中心、應急中心、綜治中心一體化建設,努力構建社會治理大聯動大聯勤工作格局,及時發現、高效處置農村公共環境、公共秩序、公共安全等領域的問題。深入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加強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特別是開展好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增強農民安全感滿意度。

四、以城鄉改革互推為突破,激發“三農”工作活力

要以“重點領域和關鍵改革突破”為契機,搶抓中央鼓勵工商資本參與鄉村振興重大政策機遇,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三資”管理等重點改革,進一步激發“三農”工作活力。一是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全區所有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實現集體資產的臺賬管理。建立統一規範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在全市率先實現所有農村集體產權進場交易。在陽湖社區、博村等地開展政社分離試點,確保試點經驗可複製、可借鑑、可推廣。二是加強農村土地管理。深化農村“三權分置”改革,落實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的政策,建立全區土地確權信息平臺和查詢應用系統,實行土地承包合同規範化管理,有序推進土地流轉。三是強化農村“三資”管理。加快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步伐。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探索村級集體資金與政府平臺公司合作,共同投資零風險、收益相對固定的項目,確保村集體“三資”實現保值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