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善恶有报,还需要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不到”。对这句话,可能不少人会怀疑,觉得那些坏人看上去活得挺滋润嘛,也没见有什么恶报。但是,看这句话,关键还得看后半部分,“不是不报,时候不到”。那么什么时候才是报的时候呢?不一定,有长有短,不过一般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但是十年,二十年后再看,你可能会越来越相信这句话。所以孔子到四十方不惑,这是因为随着阅历的增多,开始明白了一些人生的道理。但是,有时候几十年还不够,还需要往后看。

曾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曾国藩的外孙论兴衰》,写于1942年间,作者聂云台。

文章开篇写道:“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见发财的人很多。富人们有不到五年、十年就败的,有二三十年即败的,有四五十年败完的。我记得,与先父往来的多数有钱人,有的做官,有的从商,都曾显赫一时,现在多数已经凋零,家道败落了。有的是因为子孙嫖赌而挥霍一空,有的连子孙都无影无踪了,算起来,四五十年前的有钱人,现在家业没有全败的,子孙能读书、务正业、上进的,百家之中,仅有一两家了。”

“不单是上海,在我的湖南老家,也是一样的。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中兴时代的权贵,封爵的有六七家,做到总督、巡抚的有二三十家,做到提镇的有五六十家,现在,也已多数萧条了。”

“然而当时不肯发财,不为子孙攒钱的几家,他们的子孙反而优秀。”

“象曾文正公,虽身居高位,却数代清贫,但换得了子孙的兴旺。他的曾孙辈,在国内外大学毕业的有六七位,担任大学教授的有三位;还有林文忠公(林则徐),死了之后,毫无私蓄,但是,他的子孙辈都是书香不断,曾孙辈中尚有进士、举人。”

所以,善恶有报,还需要以一种长远的眼光来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