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的深潛實驗有多危險?

自食其果

不管是核潛艇也好,常規潛艇也好,作為檢驗潛艇極限性能和獲取數據的深潛試驗具有常人難以想象的危險和不確定性,那麼到底有多危險?吐槽君先不說套話,我們一起來看一個慘痛的案例!


1963年4月10日,美國海軍最先進的“長尾鯊”號攻擊型核潛艇在美國東部沿海進行深潛試驗時,不幸遭遇海底斷崖現象,從300米直接掉落到2300米的海底,就這樣服役不滿兩年的長尾鯊連同艇上129名船員一起永遠葬身於深海之中!

長尾鯊號殘骸

深潛試驗就是如此的殘酷,大家都知道潛艇有兩大危險,一是進水,二就是深潛。那麼深潛具有哪些危險,今天吐槽君為大家解答。

第一、在水下每下潛十米就相當於增加一個標準大氣壓強,在進行深潛試驗時,因為力求達到極限,所以潛深非常大,一般能達到300米以上,在這種深度,潛艇殼體受到巨大的壓力,一著不慎,很可能會導致殼體鋼板破裂,海水湧入,那麼剩下的基本上就是死亡!潛艇救援是世界級的難題!

1968年以色列“達卡爾”號潛艇被海水壓力擠壓成三段,沉沒海底三十年後才被發現

第二、就是長尾鯊號所遇到的海底斷崖現象,潛深由於可控,可以慢慢來,一有危險就可以上浮,但是海底斷崖現象很難預知,一旦遭遇,危險性相當大,那麼海底斷崖現象到底是什麼?在海水的垂直方向由於海水溫度、鹽度、密度出現不規則的突變會形成海水躍層,如果海水躍層形成上層密度大,下層密度小的狀態,就被稱為海底懸崖,潛艇遇到海底懸崖會因為浮力小於重力而產生急劇下降,最終因為壓力過大而發生殼體爆裂或者直接掉落海底的慘痛事故。

1988年4月,我國第一艘核潛艇進行第一次深潛試驗,在試驗開始前,由於大家都知道深潛試驗的危險,因此氣氛極其凝重,如同大戰來臨,有些試驗人員給家人寫好了遺書,有些則唱起了戰爭歌曲,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而我們的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總設計師為了給大家打氣,64歲高齡的他在和夫人告別後,毅然選擇了和大家一起下潛,雖然最終試驗有驚無險,完美收官,但是鑑於深潛試驗存在的巨大不確定性,這依然是當時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不曾有過的壯舉,總工程師親自參與核潛艇深潛試驗!

深潛試驗圓滿成功,但是背後的艱辛與危險有幾人知?

軍史吐槽君

圖為巨大的俄羅斯“庫爾斯克號”核潛艇

每型核潛艇的首制艇,在其完全裝備結束之後,按規定要求作初始深潛試驗,以獲得潛艇的各項技術參數和極限數據。

此項試驗是該型核潛艇在服役使用之前進行的一個重要檢查環節,是交船試驗項目之一,包括對潛艇不同條件、不同狀態下的一系列實驗。而核潛艇的最大下潛深度由潛艇艇殼的材料、結構、厚度、海洋環境等多種因素決定。如何測定核潛艇各種條件下的最大潛深就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在水下幾百米的深度一旦出現意外,往往無法挽回。上世紀70年代末,美國的“長尾鯊號”潛艇就是在深潛試驗時,下去後再沒有上來,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至今無法知道失敗原因。

由於海底環境非常複雜,比如海底“懸崖”現象,在通常情況下,海水深度越大密度越高,因此在溫度和鹽度躍層分界線上,大多是下方海水的密度較大,這一現象被稱為"液體海底"。在少數情況下,溫度和鹽度躍層分界線上方的海水密度較大,而下方的海水密度較小,這就形成"液體懸崖",穿越溫度和鹽度躍層的潛艇會由於重量大於浮力而迅速下沉。如果深潛水壓超過潛艇耐壓殼的極限,水壓會馬上把潛艇壓到破碎,裡面的人員都沒有生還的可能。

“庫爾斯克號”核潛艇沉沒後,整個俄羅斯都在哭泣

我海軍某新型潛艇首次極限深潛時,在進入該新型潛艇下潛極限深度後,某艙海水泵進口處突然發生射漏。艇長立即下令上浮、堵漏,待特情排除後,又指揮潛艇向更深海域繼續下潛。可見深潛實驗是非常危險的。


楠竹一

海底環境非常複雜,比如“海底懸崖”現象,在通常情況下,海水深度越大密度越高,因此在溫度和鹽度躍層分界線上,大多是下方海水的密度較大,這一現象被稱為"液體海底"在少數情況下,溫度和鹽度躍層分界線上方的海水密度較大,而下方的海水密度較小,這就形成"液體懸崖",穿越溫度和鹽度躍層的潛艇會由於重量大於浮力而迅速下沉。如果深潛水壓超過潛艇耐壓殼的極限,水壓會馬上把潛艇壓到破碎,裡面的人員都沒有生還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