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魯班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魯班:姓公輸,名盤(bān)。魯國公族之後。又稱公輸子、公輸盤(bān)、班輸、魯班。因是魯國(都城為今山東曲阜)人,“般”和“班”同音,古時通用,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以後,生活在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跟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工程勞動,逐漸掌握了生產勞動的技能,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大約在公元前450年以後,他從魯國來到楚國,幫助楚國製造兵器。他曾創制雲梯,準備攻宋國,但被墨子制止。墨子主張製造實用的生產工具,反對為戰爭製造武器,魯班接受了這種思想。

公輸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於創造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於是就模仿草葉製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藉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覆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公輸般一生注重實踐,善於動腦,在建築、機械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貢獻。他能建造“宮室臺榭”;曾製作出攻城用的“雲梯”,舟戰用的“勾強”;創制了“機關備制”的木馬車;發明了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瞭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

魯班的發明創造很多。不少古籍記載,木工使用很多的木工器械都是他發明的。像木工使用的曲尺,叫魯班尺。又如墨斗、鋸子、刨子、鑽子等,傳說均是魯班發明的。這些木工工具的發明,使當時工匠們從原始、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勞動效率成倍提高,土木工藝出現了嶄新的面貌。這裡面都包含著原始的物理科學知識。

魯班還是一個很高明的機械發明家。他製造的鎖,機關設在裡面,外面不露痕跡,必須藉助配合好的鑰匙才能打開。

《墨子》一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公輸子削竹木以為鵲,成而飛之,三日不下。”就是說魯班製作的木鳥,能乘風力飛上高空,三天不降落。

後世不少科技發明家,如三國時期的馬鈞、晉朝的區純、北齊的靈昭、唐朝的馬待封等,都受這個傳說的影響,相繼朝這個方向發展過。

在兵器製造方面,魯班曾為楚國製造攻城用的器械,在戰爭發揮過巨大作用。後來在墨子的影響下,不再製作這類戰爭工具,專門從事生產和生活上的創造發明,以造福於勞動人民。

2400多年來,人們為了表達對魯班的熱愛和敬仰,把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也都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關他的發明和創造的故事,實際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故事。

魯班的名字實際上已經成為古代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象徵。

李春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李春是中國隋代著名的橋樑工匠,建造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開創了中國橋樑建造的嶄新局面,為中國橋樑技術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據唐代中書令張嘉貞為趙州橋所寫的“銘文”中有:“趙郡河石橋,隋匠李春之跡也,製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為。”故知李春建造。

趙州橋是安濟橋的俗稱,位於今河北省趙縣城南五里的 河上,橫跨 河南北兩岸,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橋,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跨度最長的敝肩圓弧拱橋。大橋全長50.83米,寬9米,主孔淨跨度為37.02米。全橋全部用石塊建成,共用石塊1000多塊,每塊石重達1噸,橋上裝有精美的石雕欄杆,雄偉壯麗、靈巧精美。它以首創的敝肩拱結構形式、精美的建築藝術和施工技巧等傑出成就,在中外橋樑史上引人矚目,充分代表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橋樑建造方面的豐富經驗和高度智慧,把中國古代建築技術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

趙州橋的設計在中國橋樑技術史有以下創新:(1)採用圓弧拱形式,改變了中國大石橋多為半圓形拱的傳統;(2)採用敝肩。這是李春對拱肩進行的重大改進,把以往橋樑建築中採用的實肩拱改為敝肩拱;(3)單孔。我國古代的傳統建築方法,一般比較長的橋樑往往採用多孔形式。因此,李春在設計大橋的時候,採取了單孔長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橋墩,使石拱跨徑長達37米之多。這是中國橋樑史上的空前創舉。趙州橋不僅設計獨特,而且建造技術也非常出色,有許多創造性,趙州橋的敝肩圓弧石拱形式是中國古代人民的一大創造。西方在14世紀才出現敝肩圓弧石拱橋,已經比中國晚了600多年。英國著名中國科學技術史專家李約瑟博士在其鉅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曾經列舉了26項從1世紀到18世紀先後由中國傳到歐洲和其他地區的科學技術成果,其中的第18項就是弧形拱橋。

趙州橋建成後成為中國北南交通的要衝,有“坦途箭直千人過,驛使馳驅萬國通”的美譽。這座大橋自建成至今已有130O多年,這期間經歷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響,8次以上戰爭的考驗,承受了無數次人畜車輛的重壓:趙州橋已成為中國人民聰明智慧的象徵和進行愛國主義、歷史主義教育的場所。趙州橋的建成在中國橋樑史上具有重要影晌,它的大跨度、圓弧拱、敝肩形式力以後的橋樑建設開創了新的天地。李春作為一代橋樑專家,趙州橋作為一座歷史名橋將永載祖國史冊,為後人所牢記。

那些傑出的工匠

商高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公元前1100年前後的西周數學家。最早提出了勾股定理,比古希臘數學家兼哲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勾股定理早500多年。 丁緩 西漢時代著名工匠、發明家。曾有不少發明創造,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發明了“被中香爐”,類似於今的空調。

魏伯陽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會稽上虞(現浙江省上虞縣)人。生活在距今1800年前,東漢時代的煉丹家(煉丹即冶煉),被後人尊稱為“萬古丹經王”。積多年實踐經驗寫成《周易參同契》,這部不朽著作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冶煉著作。 戴逵 東晉時著名的石刻雕塑家。為人謙和,技法高超,傳說洛陽龍門大佛像為其所雕。

裴秀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魏晉時河東聞喜人(今山西省聞喜縣),中國優秀的地圖學家。曾主持完成了中國最早的歷史地圖集《禹貢地域圖》和《地形方丈圖》。在實踐中創立的“製圖六體”,成為世界上最早的地圖學理論。

綦毋懷文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生卒年不詳)是中國南北朝時著名的冶金家。創造了一種新的鍊鋼方法,後世稱之為“灌鋼法”或“團鋼法”。這是我國冶金史上一項傑出的成就和創造,在世界鍊鋼史上佔有一定地位。

劉焯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信都昌亭(今河北省冀縣)人,隋代科學家。劉焯把一生的研究成果都寫進了《皇極曆》這一部曆書中,其中最偉大的成就是提出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這在世界上是第一次。

歐冶子,鑄劍師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歐冶子(約公元前514年前後),春秋末期到戰國初期越國人,中國古代鑄劍鼻祖,龍泉寶劍創始人。一說為古代甌江流域生活著的閩族匠人。福州古稱冶城,市北的冶山和歐冶池,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另福建北部的湛盧山、浙江龍泉七星井,均有歐冶子鑄劍遺蹟。

歐冶子誕生時,正值東周列國紛爭,先是吳國攻破楚國,後吳越先後吞併長江以南45國。少年時代,他從母舅那裡學會冶金技術,開始冶鑄青銅劍和鐵鋤、鐵斧等生產工具。他肯動腦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身體強健,能刻苦耐勞。他發現銅和鐵性能的不同之處,冶鑄出第一把鐵劍“龍淵”(後改名龍泉劍),開創中國冷兵器之先河。

丁緩

西漢時代著名工匠、發明家。曾有不少發明創造,其中重要一項就是發明了“被中香爐”,類似於今的空調。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戴逵

東晉時著名的石刻雕塑家。為人謙和,技法高超,傳說洛陽龍門大佛像為其所雕。

中國古代最有名十位工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