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和尚作詞調戲俏佳人,最後卻抱得美人歸,你怎麼看?

這個故事發生在元朝的明州。一個叫柳含春的姑娘,與姐妹結伴去踏青祈福,姑娘正是十七歲的青春年華,生的又是格外美麗,將寺廟一個叫竺月華的小和尚的心那是看的小鹿亂撞,於是情不自禁上前詢問姑娘的姓名家庭住址。

小和尚作詞調戲俏佳人,最後卻抱得美人歸,你怎麼看?

柳含春看是寺廟的小師傅,也九沒起什麼疑心,一一相告。誰知那小和尚聽完之後,表示要贈詞一首,送給柳含春,就是這個:江南柳,嫩柳未成蔭;攀折尚憐枝葉小,黃鸝飛上力不禁,留取待春深。

柳含春作為大家閨秀,自然懂得詞中的輕薄意思,十分的生氣,當下便回家告訴了父親,柳父一聽,登時火冒三丈,立馬就寫狀子將這個色和尚告上了公堂。整好趕上杭州府臺方國珍在明州巡視,一看這個狀子也是十分的生氣,這個和尚太過分了,於是立即派人把這個小和尚抓過來,並且準備好竹籠,若是真的,就把這個小和尚沉潭。

小和尚作詞調戲俏佳人,最後卻抱得美人歸,你怎麼看?

竺月華和尚被帶來的時候本還算鎮定,也對自己犯下的事供認不諱。方國珍十分的生氣:“竺月華,你既皈依佛門,理應六根清淨、四大皆空、嚴守清規才是,為何出言輕薄閨閣千金,擾亂佛門清淨之地?今日我也以你的姓氏為題,贈詞一首,你好生細聽,碧波潭深,你可在其中慢慢品味。”繼而念道:江南竹,巧匠結成籠;好與吾師藏法體,碧波深處伴蛟龍,才知色是空。

這下,竺月華面如死灰,百感交集,長嘆一聲說:“大人,我自幼孤貧,不得已皈依佛門,以求自保。也曾熟讀詩書,勤誦經文佛法,夢想成為高僧,只因當日面對佳人秀色,難禁青春情愫,忘了三戒真諦。大人要治我死罪,也是合情合理,小人不敢有任何微詞。只求大人讓我在死前再作詞一首,以表心跡,後定當死而無怨。”

小和尚作詞調戲俏佳人,最後卻抱得美人歸,你怎麼看?

方國珍批准之後,竺月華寫道:“江南月,如鏡也如鉤;如鏡不臨經粉面,如鉤不殿翠緯羞,空自照東流。”然後閉上雙眼,等著被沉潭。

方國珍接過這首詞,細細推敲一番,發覺這個小和尚不僅浪漫多情,而且頗有文才,又見他生得明眸皓齒,眉清目秀,雖身穿舊袈裟,腳踏舊芒鞋,頭頂光禿禿,卻仍掩蓋不了他青春年少的丰姿,不禁生髮感慨,同情起他來。一改原先主意,宣佈當堂釋放竺月華,並令他蓄髮還俗,求學上進。

接著,他又對柳父說:“這個小年輕容貌端莊,才思敏捷,不是市井鄙俗之流。我願為你女兒作媒,讓她與竺月華結為夫婦。”

柳父見是府臺作媒,又看到竺月華頗有才華,並非輕薄之徒,就同意了。柳含春一面傾心於小和尚文雅的談吐、端莊的相貌,一面又想到他只是個光頭和尚,心中不免有些疙瘩,便提出竺月華只有求取了功名才可下聘迎娶。

小和尚作詞調戲俏佳人,最後卻抱得美人歸,你怎麼看?

兩年後,小和尚高中歸來,結婚當晚,柳小姐派丫環給竺月華送去兩張帶有兩個題目的書箋,他只有答對了題目才可入洞房,否則再去讀兩年書。

竺月華拆開一看,只見第一題是一副上聯:朝誦經,晚誦經,蒲團古殿伴青燈,情豈入空門。竺月華明白小姐這是在詰問,就很快和了下聯:人有情,佛有情,華光普照有情人,慈悲本是情。

下聯送了進去,柳小姐沒有提出異議,算是通過。竺月華再看第二題,見是一首五言詩:纖手執瑞香,香插案几上。芳心求俊秀,偏遇俏和尚。

這首詩描繪了柳竺二人初次見面時的情形,並巧喻一個“禿”字。竺月華一見,不禁暗暗發笑,高聲說:“小姐你,何必舊事重提?自那日府臺允我蓄髮之始,已過整整兩年,如今青絲已抽,長可比小姐秀髮,今天正是我倆結髮佳期。”一邊說,一邊輕輕推開洞房門。

柳含春聽著竺月華的回答,確定他果然才思敏捷,文采風流,不覺喜上心頭,一抬頭見著對面夫君這般容光煥發、神采飛揚,又是一喜。在竺月華的深情凝望下,柳小姐只覺兩頰緋紅,心頭灼熱,嫣然一笑,百媚頓生。從此兩人情投意合,白頭偕老,傳為佳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