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立了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杀了马谡却没有杀关羽?

一只漂亮的花狸

其实这是两个问题,在同样立了军令状的情况下,一是为什么不杀关羽?二是为什么要斩马谡?只能说诸葛亮的唯物辩证法比我们学的好,诸葛亮根据客观情况出发,以客观条件为主,主观因素为辅,相辅相成,同样的条件不同的客观情况,结果肯定不会相同!

一:诸葛亮为什么不杀关羽?

  1. 刘备根基弱,如果曹操被关羽杀了,曹魏在赤壁之战后其实损失并没有太大,万一进行反扑后果不堪设想,诸葛亮深知关羽性情,定不会杀曹操,所以派关羽出战,还了人情。

  2. 如果关羽杀了曹操,换句话说东吴做大,刘备同样得不到丝毫的利益,再加上派关羽前去,特意让关羽立下军令状,其实关羽心中所想,就算曹操被我抓到也不杀他,宁愿自己被斩,结果关羽确实放了曹操,这样诸葛亮就可以趁机打击关羽的嚣张气焰,让他有所收敛。

  3. 关羽好歹是刘备的二弟,位高权重,人情社会古代就有,诸葛亮不可能真的傻了关羽,刘备能同意吗?

  4. 关羽放了曹操实则是成全了刘备集团,为大局着想,稍加惩罚就可以了。

二:诸葛亮为什么杀马谡?

  1. 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胜利在即,可马谡一意孤行失街亭,直接导致诸葛亮腹背受敌,只有退军,大罪!这是其一。

  2. 诸葛亮一直叮嘱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不但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假以时日还可以北上进攻魏国,可马谡不听王平劝阻,在有人劝告的情况下还不听,这是其二。

  3. 军中士兵将领都认为要杀马谡,大家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不杀马谡难以平息众怒,这是其三。

  4. 马谡没有背景,说到底杀不杀还在于诸葛亮,诸葛亮前思后想,纵观大局,还是杀了吧!于是就有了挥泪斩马谡。

  5. 政治原因,当时除了荆州,还有东州、蜀地等集团,不杀马谡怕其他集团人说诸葛亮的坏话,本身他们就不同意北伐。

  6. 刘备的遗言,诸葛亮这才想起来,确实不堪大用!

其实关羽放走曹操只是演义里的内容,二马谡失街亭被斩在三国志里也有好几种说法,想了解的可以加关注私信。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观看最新动态】


羽评历史

首先,要说明一点,正史华容道拦截曹操的不是关羽,而是刘备,刘备到华容道是曹操早跑了,根本没拦截到。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泪斩马谡是事实。根据题主提的应该是指《三国演义》里面的桥段。那么就来谈谈演义故事里的桥段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为什么诸葛亮杀了马谡却没有杀关羽?

先说说为什么没杀关羽。诸葛亮舌战群儒,说服江东孙权合力抵抗曹贼,火烧赤壁,曹操大败,关羽立军令状要求带兵赴华容道截杀曹操。

首先第一个不杀关羽的原因:是关羽经不住激将法,中了诸葛亮的圈套,诸葛亮明知曹操不能死于蜀汉之手,故意放出一条生路给曹操逃生。东吴孙权也是一样的意思,都没有对曹操本人下死手,在加上昔日关羽投降曹操时,曹操赠送赤兔马、真金白银给关羽,对关羽有恩。诸葛亮也知道关羽为人忠义,定会放了曹操,所以才安排关羽去华容道拦截曹操,让关羽还了曹操的恩情。既然是诸葛亮的圈套,那肯定不会杀了关羽。

第二个不杀关羽的原因:此时刘备帐下将少兵弱,蜀魏吴三个集团,蜀是最弱的,而关羽又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属于刘氏集团二当家的,又是得力干将,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能杀,也不敢杀了关羽。试想一下,如果此时杀了关羽,刘氏集团还没壮大的队伍就少了一员猛将,魏吴两方可能会趁机吞了刘氏集团。再者就是诸葛亮一集团经理你敢杀董事二当家的?活腻了?所以综合上述分析,诸葛亮是不会杀关羽的。

在来谈谈马谡。为什么马谡立了军令状兵败后却被诸葛亮杀了?

杀马谡有两点原因

首先第一点,诸葛亮第一次率大军北伐中原,诸葛亮经不住马谡软磨硬泡要求让自己带兵镇守街亭而任用马谡为参军。马谡镇守街亭期间不听王平谏言执意违反诸葛亮当道扎寨军令而屯兵于山上,最终遭到司马懿围困烧杀,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蜀国不惜劳民伤财,千里迢迢出祁山北伐中原,还未伤到曹兵就先大败一仗,损兵折将,所以诸葛亮一定会杀马谡,也该杀。

第二点,诸葛亮用人不当,利用马谡背黑锅。刘备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过:“马谡之才言过其实,日后不可重用”,大概意思是说马谡的才能只是嘴皮子厉害,只会纸上谈兵,其真实本领不行,以后不能重用,更不能让他带兵指挥打仗。所以马谡必须死,诸葛亮也绝对下得去手。

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与真实历史无关,如有不妥之处,欢迎评论留言


知识能否改变命运

这个问题,从出发点,背景等等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先说一说关羽吧,关羽本是刘备二弟,是最早跟着刘备的,可以说既是刘备的兄弟,也是刘备的得力助手;


还没有诸葛亮的时候,就有关羽了,所以关羽的重要性十分大,这是关羽的地位,其次关羽立军令状是在曹操败走华容的时候,关羽徇私情放走了曹操,导致了后来几十年的征战,可谓是最大的错误;

但是,关羽回来以后,是刘备替他求情的,而诸葛亮说的是本来派遣关羽就是让他去还一下情分的,迟早是要还的,圆了刘备的台阶,给足了刘备的面子,野舒缓了诸葛亮自己和关张二人的关系,所以不管哪个方面,对于诸葛亮而言,都不得不放关羽;


而马谡呢?首先,刘备看不上这个人,在白帝城临死前就说了,马谡此人纸上谈兵,不当重用,这些话,不只是诸葛亮知道,应该很多人都知道,后来诸葛亮重用马谡,大家顾及诸葛亮面子,都不说出来;

但是,马谡失守街亭后,这个尴尬的场面让诸葛亮很难做,诸葛亮不想杀他,但是大家都在看着,而且求情的是蒋琬,又不是蜀国一把手,所以根本不够诸葛亮留下马谡的性命;

所以对比下来,关羽和马谡才是有了不一样的结局,才是一个死了,一个活着!


百变历史秀

在回答问题之前,现申明一件事情,那就是在真正的历史上,马谡真的失街亭,而关羽并没有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关羽放曹操这件事件根本就不存在。

澄清了这个历史问题,让我们回到本题,既然这么问了,我想只能从《三国演义》的角度回答下这个问题。

同样是里军令状,马谡被杀,关羽却没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1、关羽放走了该放走的人

关羽在华容道放走曹操的时候,是在赤壁之战之后,曹操失败了逃走,刘备这边一阵忙活,很多大将都被安排出去了,只有关羽没有安排,关羽坐不住了,主动请缨,于是诸葛亮才让关羽去守华容道,截住曹操,并表达了对关羽的不信任,关羽立了军令状,这才让关羽去拦截曹操。

关羽走后,刘备和诸葛亮的对话意味深长,玄德曰:“吾弟义气深重,若曹操果然投华容道去时,只恐端的放了。”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玄德曰:“先生神算,世所罕及!”

这说明诸葛亮安是故意安排关羽去守华容道,目的就是为了放走曹操,而不是杀曹操,目的是为了三足鼎立,刘备有一席之地,再说了,关羽是刘备的兄弟,诸葛亮不会随便杀关羽的。

2、马谡败了不该败的仗

到了马谡情况就不一样了,诸葛连对待马谡非常好,像自己的亲儿子,追随诸葛亮多年,一直出谋划策,但是从来没有独自带兵打仗。

此次北伐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是形式最好的一次,只要守住街亭,北伐就成功了大半。

诸葛亮派马谡去,也是对马谡的信任,想历练下马谡,诸葛亮大概不会想到马谡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马谡丢掉街亭,也就意味着北伐失败了,诸葛亮也失去了局势最好的北伐,而且在安排马谡之前,众多将士都劝过诸葛亮,诸葛亮如果不杀马谡,诸葛亮的威信就不在了,所以马谡必须得死,才能保持蜀军的气势。


历史百家争鸣

军令状就是保证书,如果立军令状之人没有完成许诺的任务,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一般来说,这处罚就是付出生命。

演义中有许多立军令状的情节,赤壁之战时,周瑜要求诸葛亮造十万支箭,诸葛亮自立军令状,最终通过草船借箭完成了任务。另外,关羽和马谡也向诸葛亮立过军令状,虽然他们都没有完成任务,但诸葛亮对两人的处理方式却不尽相同,放过了关羽而杀掉了马谡,这是为何呢?


一、关羽立军令状时,诸葛亮刚刚出山辅佐刘备,虽然他在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赤壁之战时表现出色,但从地位和资历来说,是不如关羽的。如果硬要杀关羽,刘备肯定不同意,自己也没法在刘备身边混了。

更重要的是,关羽立军令状的后果,完全在诸葛亮的掌控之中,是诸葛亮事先计算好的。在诸葛亮的三分天下计划中,曹操是不能死在赤壁之战中的,如果在华容道安排别的将领,曹操基本就完蛋了,只有关羽能够完成这个特殊的任务。所以,他没有杀关羽。


结果和诸葛亮预料的一样,关羽在华容道放过了曹操,而诸葛亮通过放过关羽既树立了威信,又卖了个人情,还让三分天下的计划得以实现。一箭三雕,十分高明。

二、马谡的情况就和关羽大不一样了。别看马谡只是一个小小的参军,但马谡和诸葛亮的关系不一般。诸葛亮和马谡的哥哥马良私交甚好,诸葛亮待马谡像亲弟弟一样。而且,马谡有些本领,诸葛亮又很器重他,把他当做重点培养对象。所以诸葛亮才会让一个没有实战经验的参军去作为前锋,想让马谡在街亭展现才华,他认为马谡可以做到。
可是,马谡却办砸了。街亭失守,让诸葛亮的北伐计划功亏一篑,只能放弃占领的三郡退回汉中。行动失败,总要有人负责。其实,马谡是可杀可不杀的,但诸葛亮是蜀汉丞相,又赏罚分明,所以不杀马谡难以服众,不杀马谡对战败没有交代,马谡就只能一死了。


石头有话说

诸葛亮未出茅庐便为刘备规划了三分天下的争霸格局,曹操八十万大军攻打江东,孙刘联盟火烧赤壁。分兵派将之时诸葛亮让关羽把守华容道,并让其立军令状,弑杀曹操,用诸葛亮的话讲,曹操要是该死则到了不华容道。要是命不该死必走华容道,定遇关羽

诸葛亮这样做用意有三:

第一、大计划中的三分天下尚未形成,曹操不能死。曹操一死北方大乱,对于将来统一汉室相当不利。关羽曾受曹操恩惠,曹操若是苦苦相求,关羽肯定是义气为重,感念往日放其一条生路。这个原因是出于政治和军事。

第二、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拜为生死之交。诸葛亮出山后帮刘备筹划军国大计,虽然小有成绩,关、张因为和刘备的关系一直以皇亲自居,对诸葛亮更是不甚臣服。这次明知道关羽会犯下大错,诸葛亮还是让关羽前去华容道,就是想让关张心跃诚服,关张是重义之人,对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生准则追的求的及其深刻。

第三、火烧赤壁后的下一步战争形式即将走向三国鼎力的局面,这是一个关建性的时间,权力必须要统一中央,这其中也包括刘备的权力。为什么诸葛亮一直等到刘备下跪求情才肯答应不杀关羽,原因应该是让他知道,军事上诸葛亮有一定的决策权


蜀汉建兴六年春诸葛亮领大军首出岐山,让赵云等人作疑兵姿态摆出由斜谷攻郿城的样子来迷惑魏军自己带领主力向祁山方向进军,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收付,而后又收服了姜维。可以说这是蜀立国以来第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也就在这次行动中马谡违背诸葛亮精心部署,擅自改变作战方略导致街亭丢失。街亭处于军事上的重要地理位置,相当于给敌人敞开吧蜀国的通道。这个事件导至首出岐山以失败告终。诸葛亮认同杀马谡杀原因有三:

第一、 马谡此人平日里多以精通战略兵法自居,和诸葛亮一起平定南方不毛之地。诸葛亮对他即以后望,如不杀他,诸葛亮的威信也会荡然无存。

第二、 朝中势力现在并不是只有诸葛亮这一个派系,朝堂上的势力派会抓住这个机会拼命的抹杀他,对于后方的安定极其不利,为不留下这样的后遗症,必须要杀马谡

第三、 三分天下已然形成,现在面对的是军事为主,政治为辅的局面。军事上如果不杀一儆百已正军威,将来再次北代会出现第二个马谡。

此三个原因马谡没理由再活下去,即便诸葛亮再不忍心也只能挥泪斩马谡



自由答人

孔明说曹操命不该绝,其实当时曹魏实力作为强劲,取曹操人头也不难,问题是取了曹操性命,曹魏继任者会以复仇之名对蜀汉穷追猛打。蜀汉尚不能正面对抗曹魏,其次打破了三分天下的平衡,从长远看,取了曹操性命是很亏本的事,所以曹操能败,不能死于蜀汉之手。看清楚这个大势之后,那么就要看谁来放曹操性命了,关羽忠义又受曹操恩情,借此机会给关羽还了曹操恩情的机会。最后,关羽高傲,此次孔明计算精准却因为关羽而痛失良机,从此让关羽对孔明安排俯首帖耳。整个蜀汉之后刘备和孔明的话才能入关羽耳,在无人可以差遣了。

在看马谡。先帝已去,五虎将先后离世,蜀汉后继无人,朝中竟无多少可用之人。孔明已年迈且身体状况欠佳,基于北伐光复大汉。蜀国比魏国国力弱,打仗就是打钱,常年征战必不是魏国对手。所以孔明北伐贵在快稳狠,而正是对战关键时期,最关键的街亭失守。这对蜀军是致命打击,转而放弃此次北伐。常言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蜀军北伐路途遥远,劳民伤财,攻无所获,发起北伐都要来年再做打算。这一切的损失就是马谡不听军令的结果。注意不是未料到而失守,不是兵力不足而失守,不是中了什么轨迹而失守,而是不听命令而失守。马谡的渎职行为为蜀国造成巨大损失,从后来看,这次也是北伐最接近成功的一次。马谡该死,尽管他是孔明最得意门生,人人都看着孔明面子上为马谡找台阶,放他一马,但是无论孔明还是马谡都明白,事已至此已经无力回天了。小说这章叫做孔明挥泪斩马谡。

说回关羽和曹操的故事,与之类似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吕蒙取了关羽首级,刘备不惜满朝文武的阻挡也要举国伐吴。这也造成蜀吴两国国力大损,为魏国一统天下埋下了伏笔。打仗这种事,不要只看眼前得失。不杀曹操是孔明聪明,杀关羽是吕蒙蠢,一对比就明白了。


白博弈

这个问题一定是来自《三国演义》,那么我就来谈谈《三国演义》。



关羽立下军令状是因为诸葛亮让他去华容道堵截曹操,这本身就是个套路。当时诸葛亮认为曹操不该死,“命不该绝”,或许觉得曹操死了权力不好平衡。关羽忠义,曹操曾有恩于关羽,诸葛认为关羽必定放了曹操,想给关羽留个美名就让他去了,而且关羽孤傲不好指挥,趁此机会正好挫一下他的锐气 方便以后管理。

马谡立军令状的时候就完全不同了,街亭如果丢了,诸葛亮北伐就要被影响,所以街亭是万万不能丢掉的,马谡理论强,诸葛认为他应该能胜任,况且那时候也没有太多人能用了。

街亭一丢,准备很久的北伐就要搁浅,刘
备生前对诸葛说马谡不能大用的事情更让诸葛亮懊恼不已。所以为了军律不得不杀了马谡


大眼大世界

关羽是何等人物啊?军令状对刘备关羽和张飞是无效的,他们桃园结义,同年同日死的,他们可以说是三个王牌,所谓无君不成国,特别是建国初期。免死王牌是底线,也是诸葛亮施计的基础,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出这样的计策,后面诸葛亮不是一直演戏要斩关羽吗?所有的将士求都不依,尽最大演技表现军令状的权威性,同时也是等刘备这个王出来求情才能说得过去,君王和所有将士都求情,那份量也足以压制住这个军令状了。另外诸葛亮也料到关羽必会放了曹操,这事不是错误,是让关羽顺势把情义还回曹操,不拖欠曹操之前的人情,保全关羽忠义之名。最后拍板的还不是诸葛亮吗?也就是说诸葛亮饶了关羽,相当于关羽又欠了他诸葛一个不杀之恩,便于后面听从军师指挥。这个计策相当完美!马谡相比关羽,差太远了,只是诸葛亮欣赏的谋士,本身丢了战略地形,真犯了大错。平时诸葛亮赞赏一下,小聪明就直接登上脸了,诸葛亮也不爽,再者马谡本身就是光说不练,诸葛亮早就发现了,正好找个机会试试,结果真出乎诸葛亮意料之外了,差的太远了,最关键是犯的错足以斩掉了!


杰作良品

首先他杀不了,因为论交情,刘备可以弃了诸葛但不能弃老关,所以诸葛也就借了个台阶,这样可以杀杀关羽的威风,还给了刘备面子,仅此而已,其二就算诸葛老儿用军法强杀了关羽,那么他自己离死也不远了,孔明早就知道刘备是翻脸不认人的主儿,从抢徐州(陶谦不把城给儿子却尼玛留给你刘备?),夺荆州(刘表的基业两个儿子都不给,却给你个刘备?)就可以看出来了,所以他不强杀关羽也是给自己留后路,其三这创业初期就把少有的强力下属怼掉,那对以后的创业工作这不是无形中增加了难度吗?其四最重要的是华容道是演义瞎编的,三国志里根本没这回事,关羽根本没犯过什么军法,那斩个毛线啊!马谡就不一样了,第一是真事,第二诸葛当时权利非常大,第三马谡犯的错误相当大,相当于现在一个市值1000万的公司因为投资失败,赔了500万,你说诸葛要不要砍了他以示国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