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傷孩子最深的往往就是父母”這句話有道理嗎?

新解連環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很多父母不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一輩教育觀,摒棄粗暴的方式,對待孩子的教育更加溫和、科學。


可是很多時候,不打罵並不就意味著“萬事大吉”,在日常親子生活中,仍然有一些事情,比打罵更加傷害孩子。


1. 父母吵架


有些父母總覺得孩子小,大人之間說什麼、做什麼,孩子都不懂,其實孩子感受情緒的能力出乎我們意料。


父母經常當著孩子面吵架,或是因吵架流露出各種負面情緒,孩子都會察覺。


緊張的家庭氣氛,會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壓力,損害心理健康。


畢淑敏在《家問》中說:“在紛亂和醜惡的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是偽劣家庭的痛苦產品。他們在家中最先看到並習慣的待人處世經驗,是破碎流離和粗暴殘酷。”


一個在父母常年爭吵環境下長大的朋友,曾描述過他童年時期的心情:“每一次進門,每一次吃飯,每一次睡覺,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生怕父母情緒的火山再度爆發。”


吵架帶給孩子的傷害是一輩子的,孩子的親密感很難建立。


對家的不信任、缺乏安全感,對婚姻的不信任、對愛情的失望、對生活的某種恐懼,都有可能在成長的某一階段爆發。


很多父母總想著給孩子創造多麼好的條件,給孩子多麼優質的教育,殊不知,最好的教育來自父母本身。


父母相親相愛,努力營造一個情緒穩定的家庭氛圍,就是給孩子成長最好的滋養。


2. 貶低孩子


我們在成年人的交往中,都懂得說話的分寸,不隨意中傷、貶低他人,小心地維護著彼此間的關係。


可是很多家長,知道孩子不會生他的氣,不敢背棄他,跟孩子說話便常常肆無忌憚,很多時候都很傷人。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將來還有什麼用?”

“這麼簡單的題考這麼點分,怎麼這麼笨!”

“房間又不知道收拾,懶死了。”


在臨床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語言虐待”,家長有意或無意貶損孩子的話,就是一種語言虐待,也是孩子產生自卑、挫敗感的源頭。


長期生活在這些暴力語言的環境中,孩子漸漸變得對自己不自信,膽小懦弱、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影響親子關係。


孩子犯了錯誤,或者事情沒做好,一定要就事論事,給出有建設性的意見;不貶低孩子的人格,不用侮辱性語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和孩子好好說話,是父母需要一直堅持學習的必修課。


3. 不守承諾


電影《麥兜的故事》有這樣一個片段:麥兜生病了,媽媽為了哄他吃藥,就說吃了藥病就好了,病好了就帶他去馬爾代夫。


結果麥兜吃了藥,病好了後,媽媽卻再也不提去馬爾代夫的事了,麥兜再問,媽媽就說,發了財再說吧。


經常有一些父母,喜歡輕易承諾孩子,或者利用這些承諾和孩子講條件,讓孩子聽話:


“你好好去上補習班,媽媽週末帶你去水上樂園。”

“你如果表現得好,我就給你買想要的那個玩具。”


等到孩子達到期望,到了兌現承諾的時候,家長卻因各種原因不能實現,或是故意找藉口推脫。


日劇《四重奏》中,有一句臺詞說:“比悲傷更讓人難受的是空歡喜。”


父母不守承諾,就是給孩子一場空歡喜。


父母言而無信,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孩子的信任,降低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和話語分量。


同時,會讓還未形成守信觀念的孩子覺得,一個人說話可以不負責任,答應別人的事情也可以不辦,很容易養成“輕率”“無信用”的壞習慣。


因此,父母如果不能保證,不要輕易承諾孩子;而一旦說出去的話,就一定要做到。

親子之間的信任和彼此支持,正是通過這些小事逐漸建立起來。


4. 情感忽視


很多家長重視孩子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卻常常忽視了孩子的情感需求,當孩子流露出負面情緒時,他們選擇無視或者譏諷。


知乎上的一個回答讓人印象深刻:“我傷心難過哭到虛脫的時候,父母看著我說:犯什麼神經?”


“多大點事,有什麼好哭的?”“搞不懂你有什麼好生氣的。”這樣的話生活中經常能聽到。


在一個家庭中,當孩子的情感需求長期得不到父母足夠的認可、接納和回應,孩子便學會了去隱藏或者壓抑他們的真實感受,變得敏感脆弱。


你要相信,孩子的每一種情緒都是有理由的,都需要父母重視,給予積極的回應。


一個懂得關注孩子情感需求的家長,在孩子哭泣的時候會關心他的情緒:“你現在是不是很難過?”,孩子由此明白了自己的情緒狀態是“難過”。


只有在孩子能夠認識自己各種情緒的前提下,他才能夠學會正確處理情緒。

關鍵之處,就在於父母對孩子情感的關注。


學會正確表達愛和關心,是很多父母特別需要學習的一項能力。


孩子高興時,發自內心地為他開心,和他一起歡呼、慶祝;

孩子哭泣時,站在孩子的角度盡力去體會他的感受,表達關心;

孩子沮喪時,耐心和孩子溝通,同情他的遭遇,給他支持和鼓勵······


弗洛伊德說:“一個人童年時期的經歷雖然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逐漸被淡忘,甚至在意識層中消失,但卻會頑固地潛藏於潛意識中,對人的一生產生恆久的影響力。”


教育無小事,作為父母,應當懂得不斷反思,不斷調整自己的言行,為孩子的人生負責。


錢志亮工作室

以我的親身經歷來看,這句話特別有道理。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告訴我關於她的痛苦經歷,從此之後,我對媽媽多了一份疼惜,自己不再有主見,凡事都會尊從母親的安排。

幼年的我,沒有得到應有的照顧,留給我一生無法圓滿的傷,而當我向母親問為什麼時,她的一句“這就是你的命!”,而我只有沉默。


二十六七歲時,催婚的她面對不急不躁的我,一句“你那麼大不結婚,丟我的人”,我竟無言以對,合適我又用心對我的人,她曾經不是嫌距離遠嗎?

恨自己在婚姻大事上,沒有堅持自己的初心,總被她左右。疼惜著她的經歷,以為留在她的身邊就是對她好,殊不知,母親並沒有如我這般憐惜我啊!

而今的我,婚姻之路坎坷,才終於明白,在愛情和婚姻問題上,堅持自己的喜好是多麼重要!斯人已隨時光遠去,獨留自己悵然餘生!

最愛孩子的無疑是父母,但傷孩子最深的往往也是父母!只有那些勇敢做自己的孩子,才不會被父母所謂的為你好而誤終身!


三寶長成記

我感覺這句話說的有一定的道理,首先還是來到這個世界上,最親的最依賴的是父母,離開父母都無法生存。有些家長覺得我是你爸爸媽媽,我的職責就是管教你。父母常常希望樹立一個威嚴的形象,當孩子把父母氣得火冒三丈,有些父母不但打罵孩子,還對孩子實行語言暴力。



有研究表明打罵孩子和語言暴力可能給孩子可能給孩子造成的身心傷害:

退縮、自卑、不願與人交流;
自我批判、壓抑焦慮情緒增多;

無法形成獨立健全的人格、個性和自我被扼殺;

影響學業表現、與同學之間的關係;

成為暴力溝通模式的傳遞者。


熙芮魚兒

這句話以偏概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看見,有的家長特別惡劣,但是孩子很優秀; 也會看見,有的家長特別優秀,而孩子培養得特別惡劣。

這說明,家長只是孩子成長的外因。只是對於孩子來說,他弱小又容易受環境影響,所以家長這個外因,尤其重要,對孩子的影響也特別重大。

但是家長並不是決定孩子的狀態好壞的唯一原因。

原生家庭觀念

孩子的很多行為,語言,甚至價值觀都是習得的。近些年非常流行一個觀念,叫原生家庭創傷。

原生家庭創傷說,大部分兒童的問題都是由於家長本身有問題。這些問題甚至會形成創傷,導致兒童在成年以後仍然難以解決,甚至變成無意識,或者是潛意識下的創傷。

實際上確實有這類創傷,存在於少數人身上。但並非所有人都是如此。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朋友關係、戀愛關係、社會關係,這些關係都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比如有的孩子在初中學習期間,曾被全校的人孤立。在孩子青春期,尤其重視他人的認可的時候,這件事對他的創傷,比他的原生家庭帶給他的創傷要大得多。

什麼樣的家長會傷害孩子最深?

如果,你的家庭是一個充滿愛,關懷、包容的家庭,那麼,家長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通常不會是最大的。孩子身上也不會有特別明顯的創傷,只是說孩子的某些行為模式或者是價值觀受到了家長的影響,而孩子的行為模式和價值觀,是隨著孩子的成長可以改變的。

如果你的家庭是一個冷漠,充滿暴力爭吵的家庭,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中,自然會有各種焦慮、壓力等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導致孩子沒有辦法正常的成長。

在最需要愛和最需要建立親密關係的時候,孩子並沒有建立起對他人的信任,這才造成了孩子的創傷和對孩子的傷害。

所以,孩子只要在正常的家庭環境中成長起來,就算家長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也不會對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創傷。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家長。



Annie媽媽育兒

我覺得有一定的道理,特別是對年幼的孩子,父母不當的語言和行為可能會對孩子造成極大的傷害。

父母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就是他的天,他的地,離開父母他無法生存,孩子很依賴父母,所以父母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父母的一句話有可能對孩子造成終生的傷害。比如,有些父母開玩笑的,醜八怪,黑妞,諸如此類的話,有些父母毫不在意,小孩子卻在心裡對自己不接納,原來我這麼醜,爸爸媽媽都這樣說我,以至於長大後對自己的容貌完全不自信。

對於青春期階段的孩子,特別需要得到父母的肯定和支持。父母往往害怕孩子驕傲,不會表揚孩子,殊不知讓孩子感覺沒有人支持自己,對自己特別失望。在這個階段自殺的孩子特別多,往往都是無法得到父母的支持。

父母對於孩子是最重要的他人!一個人的成長很難離開父母和父母的支持。


曉華149062955

非常有道理,以愛之名的傷害最可怕


我們經常說的原生家庭的影響,其實就是一個孩子在童年時代受到的來自父母的傷害或者不好的影響,並不會因為年齡的長大而消除,而是深深的藏在某個角落裡,當她自己再成為爸爸或媽媽時,這種傷害有時候就會冒出來繼續去影響她的孩子,而她也會不知不覺的成為他曾經討厭的爸爸或媽媽的樣子。想想這傷害多深啊,隔代都能繼續傷害,繼續影響


父母的傷害往往是以愛之名,這種傷害無法逃避,難以擺脫,不能怨恨,無處發洩,因為愛,因為血緣,他們應該被原諒,傷害你應該去理解,你應該去釋懷。其實越是這樣越是釋懷不了,不敢直面,傷口永遠難以癒合。可見之深


小晗晗愛閱讀

愛之深.言直白.欲速不達。但是愛就是愛.時間會證明這一點.如果時間都沒能證明這一點.那就說明有人在這個世界上存在的過於長了。


若行70452457

錯,兒女的認知,取於父母的教育,為什麼說父母是第一老師,是看你怎樣教育兒女,讓他們認知世界,看清世界,讓他們認識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不是依靠父母取得成果,活在這個世界上,讓他們明自,自立自強方能生存。


聽聽路人

在孩子人格的健全上,父母起決定性作用,因此父母關係影響孩子成長!如果整個社會的家庭教育都能把孩子的教育重點放在人格健全上,中國這個社會不會這麼多問題!當然社會反過來影響家庭,所以,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474098269

我剛才已經回答過了,但是並沒有看到,一半一半吧,父母是孩子的最親的、最信任的人,被至親傷害的滋味,大家成年人都深有體會吧!但是,還有些從小就很懂事的孩子,理解父母,尊重父母,父母在他們身上形成不了傷害;要知父母心,懷內抱兒孫!估計那個時候才能真正的體會到父母的良苦用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