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岁宝宝敏感,粘人,大人怎么办?

流光与花色

宝宝太黏人,其实是他的依恋正在形成的标志。这是每个宝宝成长的必经之路。不要担心这样下去宝宝会不会变得不独立,只要处理好,以后他也会变得独立起来的。

有相关的心理学指出,宝宝的依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0-6周是前依恋阶段,宝宝还不是特别依恋妈妈。6周到8个月的时候,宝宝就要怕生了。而1岁以前,是他的明确依恋阶段,是他黏人的顶峰。

到了两岁以后,是双向关系形成阶段,宝宝能理解爸妈离开以后总会再次回到他的身边,分别对他们来说,不是那么痛苦的事情了。此后,他会和我们建立一种持久的情感联结,信任和依恋。这也是他走向独立之路的基础。在这个阶段,如果他和我们的亲密互动中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那么他就会努力飞向天空。变得更加独立。

不同的孩子气质是不一样的,有的天生就安静,不吵不闹,可以自己一个人玩很久,而有的则对外界比较敏感,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抚慰。

如果孩子太黏人,你可以陪着他一起玩,和他互动,只有大脑在感觉安全的情况下,才会发展出学习这种高级的技能。或者也要适当地鼓励他独自玩耍,这样可以增他的学习探索能力,让他学会自我安抚,并更加专注。

那么如何平衡陪玩和让宝宝自己玩?我们使用游戏力中的轻推的方法,在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他独自玩耍的技能,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学会慢慢放手。

一定要掌握其中的度,避免刺激过度。要细心观察孩子的状态,让他形成良好的情绪。


壹父母

粘人宝宝的关键时期:1-2岁之间;


粘人宝宝的养成原因:


1、此阶段宝宝的大脑处在关键性的发育阶段。这种成熟过程主要发生在大脑处理负面情绪的区域,更容易感受到不快乐的情绪,相比其他时候,他们需要更多的安全感,需要更多的安抚;


2、这个阶段的宝宝大多学会走路和跑步,以及发展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宝宝正努力应付这些刚刚出现的强烈而又复杂的感觉,因此这时候,他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你;


3、这个阶段的宝宝对亲子感情的理解越来越深,也就开始有了“

分离焦虑

”,一旦妈妈在日常的教养中没有给予足够的安全感,就会焦虑,转而更加粘人;



我们来尝试了解一下宝宝,然后见招拆招吧



表现1:才几分钟没看到妈妈,宝宝就焦虑哭泣,找到妈妈以后一直就不愿意再离开哪怕几秒钟;


宝宝的想法:也许妈妈把我忘掉了。--对孩子来说,时间概念还很淡薄,几分钟对于1岁多的宝宝来说就是很难捱的时间了;


你该怎么做:和宝宝待在一起。要充分利用你和宝宝在一起的时间,充分交流——和他一起玩耍,给他读故事,全心全意地关注他。美国依赖情感研究专家霍华德·斯蒂尔教授解释说:“这样做会让宝宝知道:你多么可靠,多么愿意和他在一起,那么他的焦虑最终会慢慢平息。”




表现2:玩得好好的,妈妈一说要走开一会,就哭闹不止;


宝宝的想法:如果我在妈妈离开的时候大声哭,她就会多陪我一会儿。


你该怎么做:告诉宝宝:你会回来。宝宝的想法是从经验中得到的,如果你被他的哭闹征服,并因此而留下来,那么等于你教给她眼泪能够留住你,也就教她每次在你离开的时候哭闹。相反,你应该立刻离开,但要在走以前告诉他:“一会儿见”或者“我下了班就回来”,这样做会让他意识到:你总会回来的。



表现3:妈妈不在身边就吃不好睡不好,一直郁郁寡欢.


宝宝的想法:和妈妈说再见就意味着世界末日。


你该怎么做:记住,在你离开的时候要装作冷淡,即使这多么让你难受。你要让宝宝意识到:你们两个偶尔分开是件很自然的事。另外,你也可以考虑让其他人接替你照顾宝宝。有时候,把这个任务交给宝宝的爸爸,把粘你一个人变成粘你们两个人,慢慢宝宝就会和更多的人接近了。



表现4:已经很困了,但是不肯睡去,一定要摸着妈妈的耳朵或是其他的能确认是妈妈的部位


宝宝的想法:我不想一个人睡,一个人睡很可怜,万一他们趁我睡着走了怎么办?


你该怎么做:坐在宝宝的床边等她睡着。专家解释说:独自睡觉是宝宝建立健康的独处模式的第一步。你可以让宝宝一点点的脱离你,每天晚上离她远一点,直到她看不到你,但能听到你的声音。如果宝宝在半夜的时候喊你,开始的几次你要走过去,安抚他入睡。慢慢地,你只要答应一声就可以让他感到安全,消除他的焦虑,他便会开始自己睡觉。


表现5:吃硬不吃软,温言细语的引导无效,凶两句反而乖乖的了。


宝宝的想法:如果我吵闹着不愿睡觉,妈妈也许就会过来陪我一起睡,还会陪我一起玩。


你该怎么做:如果你不希望宝宝和你一起睡,那么态度一定要坚决。试着不要在宝宝的房间睡觉,也不要让他爬到你的床上睡,除非你愿意这种情况一直维持几年之久。如果你坚持和他分开睡,一定要让他明白,虽然他看不到你,但你一直在保护他。还要让他明白,家里的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来休息。 实际上,或早或晚,所有的宝宝都会知道,和爸爸妈妈分开是件激动人心的妙事。你的小家伙走出去征服世界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减轻宝宝粘人的问题,还必须试试以下方法:

1、必须让宝宝懂得你是爱他的。虽然有时你不在他身边,你还是爱他的,可以多抱他、亲他、和他说话。


2、都在家时,你可以让他一个人玩,但常回来,他可以常看见你。这会使他在妈妈上班去不在家时,想到:“现在妈妈不在,过一会儿会在的,等着吧!”


3、在你离开前让宝宝处于愉快的状态。早上你早一点起来,做好上班的准备,再和他玩一玩他感兴趣的事,然后在他正玩得高兴时,和他再见,并说:“一会回来和你玩”。


4、当宝宝不冷静时,你要冷静。你要坚定地对他说:“妈妈一会儿就回来”,使离开、回来变得很自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给宝宝,走时要微笑、声音要轻柔。


5、在你回来时一定要对他说:“我回来了,你玩得高兴吗?”。老说同样的一句话,他会对你离开他了再回来,不那么在意,安全感不受影响。

6、不要偷偷溜走。不和他说声再见就走,会显得你真的消失不见了。






兔ski2012

还记得《爸爸去哪儿》里面的吴镇宇和他的宝贝Feynman吗?当时已经50多岁的吴镇宇带着年仅5岁的Feynman参与节目,在节目里对儿子表现出一种强硬与温柔兼有的独特教育方式,为什么呢?当时他是这么对公众说的:

他很怕自己离开世界时,没有人教Feynman,因此急切地希望他学会独立,快速成长。



培养孩子独立性

吴镇宇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成长经历,他说,是妈妈向他展现了生存的智慧——以发自本能的生存智慧,对抗着恶劣的外部世界。

“我们那个年代不是要生活,我们是要生存。”

为了生存,必须学会应对各种潜在危险。那时吴镇宇家附近是当时香港最鱼龙混杂的地界:九龙城寨。他记得有一天睡梦中被小伙伴拉去房子外面上厕所,他迷迷糊糊到了那里,突然惊醒了。有一群人围堵另一些人,殴斗一触即发。那个小伙伴瞥了一眼,就默默走开了。“(他)是回去叫大人。那么小的孩子已经习惯了危险,会跑回家叫父母,多厉害啊,”吴镇宇说:“而现在很多人都是宅男,不知道什么是危险,也不懂得逃跑。”


不溺爱,让你去体验危险

这就能够理解吴镇宇对Feynman的教育方式了。他不像大多数“老来得子”的父亲那般溺爱孩子,而是让Feynman去体验危险,从而加深记忆,形成一种发自本能的“危机意识”。

Feynman落水的情节就是很好的印证。Feynman因为贪玩不小心落入水中,眼角受伤,吴镇宇不是第一时间查看宝贝伤情,而是远远看着,还对编导说:“别管他。”回家后,Feynman照镜子发现自己挂彩,哇哇大哭,吴镇宇也不哄,反而发出一阵狂笑。

不过,当他把Feynman抱在怀里不停说“爸爸love you”时,观众分明看到他泛红的眼眶,这也让不少人瞬间飙泪。

在家中也是如此。吃饭时Feynman爱伸手乱摸,劝阻不听,吴镇宇就按着Feynman的手,烫他一下,让他记住。Feynman非要一个人下楼梯,吴镇宇就推他一把,Feynman跌倒记住痛了,以后就不会犯错。Feynman在游乐场同其他小朋友有争执,吴镇宇不会干预:“这样可以先训练他自立,即使被人骂和打,我都不插手,只会之后教育他。再遇到这样情况能避就避,避免同人起冲突。”

来自父亲深沉的爱

不少网友表示,吴镇宇的父爱其实很深沉。

他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已53岁,而Feynman才5岁,他很怕自己离开世界时,没有人教Feynman,因此急切地希望他学会独立,快速成长。而Feynman在节目中,每每想哭,都会深吸一口气硬忍住,也是因为吴镇宇曾教他,男子汉有悲伤情绪时要深吸一口气,把悲伤都留在心底,留给别人一个挺直的背影。


正是在爸爸这样独特的教育下,费曼成了“国民小男神”,无论是他忍住哭泣时的深呼吸,还是在选择代理爸爸时把机会让给曹格的大度,都让观众越来越喜欢这个性格坚毅的小男孩了。


Hi,我是童姐。我是一个3岁孩子的妈妈,也是孩子王首席育儿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育儿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孩子王育儿顾问

妈妈不用过于担心,婴儿1岁以前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以后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分开的两个人时,心理上还不能与妈妈分离,这个阶段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适当引导可以改善孩子的情绪。①妈妈要接纳他的焦虑、恐惧情绪,用“妈妈在”“妈妈来了”等话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②尽可能陪孩子,或让自己呆在孩子的视线里,一边做事一边给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自己黏住妈妈了,就不会那么焦虑了,有可能过会自个儿去玩了。③让其他人想办法多陪孩子,让孩子“黏”,当“黏”人从专一对象变

成多个对象时,反而不容易黏住妈妈一个人了。孩子慢慢引导,认识周围后就不会那么黏妈妈了。


这种依赖性也会体现在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孩子入园初期如果很抗拒,我觉得没必要坚持送孩子入园。因为孩子愉快的情绪,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孩子很抗拒入园,说明孩子的情绪非常不稳定,适应能力欠弱。孩子带着这样的不良情绪入园,会造成生理机能的失调,甚至失去心理的平衡,造成心理异常或障碍。当孩子情绪处于安定与愉快的状态时,机体会分泌出对身体有益

的物质,有利于孩子身体正常发育与健康发展,还有助于积极探索环境,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关系。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时尚育儿圈子

我突然想起了一句话,有一天当孩子长大了,你会怀念他特别依赖你的那几年。

所以,我的建议是,允许他粘着你。

一个两岁的孩子,敏感,粘人,这是很正常的情况。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来看,为了学习独立,孩子必须先接受、处理他的不安全感,所以作为父母,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注和安全感。当孩子需要你陪的时候,关上电视,放下手机,就专心的陪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使他有信心探索世界。

当他感觉安全了,知道你就算不再他身边,也是爱他的,他就不会焦虑和害怕了。

很多孩子粘大人,都是害怕分离害怕被遗弃。他还太小,这个世界他还完全陌生,离开父母,他会活不下去,对于父母的依赖,是一种本能保护。

做父母的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有质量的陪伴,就会顺利度过这个阶段,从而建立孩子更良好的性格体系。


  


周周小奇迹

我想大人首先该做的应该是接受宝宝这种敏感,粘人的行为,满足孩子的这种需要。多抱抱他,亲亲他,陪陪他,全面接受,不要推开他。

两岁的宝宝自我意识不断发展,行动上也会跑,会跳,能够更好探索这个世界。也许他发现世界这么大,有太多未知和陌生,内心有很多不安,所以需要更依恋妈妈,妈妈给他足够安全感了,他才有能力进一步探索。

再者,可以找一下有什么原因,也许是妈妈最近离开太多或者和宝宝感情交流的太少,没有高质量的陪伴宝宝,他感受到了,害怕和妈妈分离;也许是他碰到了大人的争吵 或者突然的惊吓;或者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宝宝都会很粘人。

如果宝宝一直很粘人,敏感,可能是从小安全感建立的不好,妈妈并没有高质量的陪伴宝宝,不能理解他的需要,我觉得这需要大人自己改进。

还有就是也许宝宝天生气质就是这样,是高需求宝宝,那我们接受并好好满足他,小时候粘人,大了知道体贴人,到时候你就会收获一个贴心小棉袄了。




夏季的风62

每个宝宝都会有这个阶段的,不用担心。出现着这情况很大的原因是孩子开始懂事了,有自己的想法了。懂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我这么小离不开保护要追求安全感。

我家闺女两岁的时候一看见爷爷奶奶来就往门口推不让进,因为她琢磨出来每次奶奶来就是妈妈要出门,所以就不让奶奶来。

这个阶段需要慎重处理。不要太粗暴的不让孩子跟着而是各种拐弯抹角地讲道理,为什么不能带她一起。给她一些可实现的承诺比如爸爸妈妈很快就回来了(尽量别离开太久)妈妈回来给你带礼物。然后就是用一些东西(玩具、零食)分散他的注意力(这个对我闺女比较管用)

处理好的话这个阶段我估计也需要有半年左右。然后就该上学去了,想粘人也该独自成长了。而且大了以后有各种爱好了包括看电视哈哈,就更不会粘着你了。

我现在出差半个月我闺女都不带想的。奶奶照顾的好着呢。


养公主的女汉子

我家小宝将近2岁,也是这种情况,特别粘人。

爸爸去上班,哥哥姐姐去上学,他都要大哭一场,念叨说:人“爸爸走了,哥哥走了,姐姐走了,都走了。”当然他最粘的人还是我,一旦离开他的视线范围,他就会表现得特别不安。即使我上个洗手间,无论他正玩得多么开心,也会赶紧追过来,否则他就嚎啕大哭。

这是明显的分享焦虑,孩子在2岁左右已经分得清亲人和外人,‘当亲人特别是妈妈离开自己时,他会觉得没有安全感。

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用玩具或抱他到其他地方,让他暂时忘记亲人离开的焦虑。

要多安慰孩子,给他足够的安全感,享受孩子的依赖带给我们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因为孩子粘我们的时候不会太长,一旦他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小圈子,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天天粘着我们了。


有书蜗牛妈妈育儿



不要试图改变他,及时回应他的需求。高需求宝宝如果能得到及时回应,感觉到被爱被满足,会更容易建立对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和父母建立起良好信任机制的他们,长大后情绪更稳定,更喜欢与人交往,也更容易成为成绩优秀的孩子。

顺应他的生长规律,给他自由的权利。高需求宝宝很有自己的想法,当别的孩子聚在一起玩耍时,他可能在一旁安静的看书,当别的孩子听话懂事时,他可能正在破坏规则。不要用旁人的做法去要求他,不要用他人的规则去限制他,相反,要多给他一些自由的权利,这样高需求宝宝的创造力优势才能全面发挥出来哦。

别担心他的冒险,给他一些挑战。高需求宝宝的敏感神经,需要新鲜的刺激来保持他们的好奇心。他们好像总是在尝试一些新事物,有时难免显得像个冒险家,其实,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让他去挑战。


流光与花色
宝宝会这样,一是没安全感,二是和你的母女亲密关系建立的很好,对孩子多点耐心,我家娃有段时间特别敏感,跟你家情况基本一样,我就每天对他说无数遍“你很棒","妈妈爱你",“妈妈会一直陪着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