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代表的三种态度: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儒家讲“入世,故拿得起,关键字在于一个“仁”。

道家讲“出世”, 故想得开,关键字在于一个“道”。

释家讲“超世”,故放得下。关键词在于一个“空”。

儒家:

儒释道代表的三种态度: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受到重创, 在汉武帝为维护专制统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施思想钳制后兴起。

儒家是主张参与社会的,而且主张个人的自我完善是在参与社会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比如儒家的人生目标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是把人自身的发展与对家庭、社会的贡献紧密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儒家是主张"入世"的。

道家:

儒释道代表的三种态度: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创于老庄的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诸子百家"中一门极为重要的哲学流派,

此外,道家讲出世是一种修行,要超然世外,无拘无束,逍遥济世,羽化成仙。

释家:

儒释道代表的三种态度:拿得起,想得开,放得下

即佛家,指诸佛之净土。如:《观无量寿经》:"当坐道场,生诸佛家。"后来也指佛教者。

佛家主张“无生”,认为现实对人来说都是苦海。对现实人无能为力,所以要忍受和超脱----即“超世”。要忍受和超脱,就要放弃各种欲望,追求超脱生死轮回的"苦海"而进入涅磐(无苦的极乐世界)。佛教主张舍弃对现实物质的追求,注重精神的修持和对来世的向往。

提示:

"学"、"家"、"教"这些概念要分清。学作为一种学说,家作为一个阶层,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