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舌尖上的中國》讓你推薦一道家鄉美食,你會推薦什麼?

徐徳惠

我是地道的重慶人,對於我們家鄉的美食或許大家都耳熟能詳:火鍋、小面、串串……這些我都不想過多的去說,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的是我小時候最愛的一道美食——桐梓葉粑粑,我記憶中那是我小時候唯一經常可以吃到的美味。

我出生在重慶合川的一個小鄉村,小時候家裡經濟條件有限,那時候我們整個村落的經濟都不太好,家裡的頂樑柱,也就是每家的父親都相約南下打工,家裡就剩下更老的一輩和母親,其他的就是我們這些小孩子了。因為每家家庭條件都不好,我們小時候幾乎沒有什麼零食可吃,如果誰在學校每週能夠有個五毛錢的零花錢都是超級富豪的存在。我那時候因為家庭的原因,基本上沒有零花錢,所以我就與小吃沒有任何的緣分了。


不過我最喜歡回家讓母親給我蒸桐梓粑粑了,那時候它是我唯一的零食,也是我最愛的美食。它是用一種家鄉山上的樹葉再加上面粉製作而成的。每次放學只要聽到母親叫我去踩桐梓葉的時候,就會無比的開心和興奮,因為我知道母親又要給我蒸粑粑了,自然是跑得飛快。 桐梓樹在我們家鄉隨處可見,但是採桐梓葉還是很有“講究”的,要選那種沒有被蟲子咬過、不老也不嫩的、面積比較大的那種,如用蟲子咬過的葉子,麵粉就會漏出來;用太嫩的就會熬不到火候,用太老的就會沒有那麼香甜;葉子採回來後,洗乾淨晾乾侯著,等著媽媽進行下一步工序,畢竟那個時候自己還小,下面的複雜工序不是自己可以完成的。
桐梓葉粑粑的核心還是裡面的麵粉,需要很多工序才能達到需要的味道。麵粉需要加入白糖或者紅糖後,拿雙筷子攪拌,把糊狀的粉子放進葉子上面,再把它壓成跟葉子差不多大的形狀,放進鍋裡蒸。 母親用它們製作出了香甜可口的桐梓粑粑,我貧瘠的童年因此變得豐富而滋潤,至少那些回憶讓我至今記憶猶新,我覺得這樣的美食應該傳承下去,現在已經看不到外面有這些傳統美食在出售,我也已經很多年沒有吃的了,過年回家的時候,桐梓葉早就沒了,還談什麼吃桐梓葉粑粑呢?


重慶旅者

如果《舌尖上的中國》讓你推薦一道家鄉美食,你會推薦什麼?我是一個彌勒人,首先推薦的就是彌勒滷雞米線,今天推薦的這家滷雞米線,就在雲南省紅河州彌勒市,紅河水鄉旁的湖泉御府,沈源滷雞店,由彌勒第一代滷雞人創立。

從昆明坐高鐵38分鐘就可以到達小城彌勒

到彌勒,少不了要吃一碗滷雞米線。

沈源滷雞店和大部分滷雞店都不一樣,牆面刷得和滷雞顏色一樣,都是金黃色的。

他們家的滷雞,好多人從娃娃就吃到如今的為人父母,估計味道已經在基因裡面留有印記了。

彌勒最正宗的滷雞就屬他家,滷雞肉的湯,要陳年老湯,滷料多達20多種,除了眾所周知的草果、茴香、八角、老薑之外,還有傳統的“各家祖方”,進行滷雞這道工序的大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都是有10年以上的經驗的老師傅)。

雞肉的生熟韌度必須掌握到位

還有他們家的酥肉,選用最好的大豬的肉,雖然賣相一般,但味道卻驚為天人。

現場炸出來的酥肉,金黃酥脆的外皮,咬一口外酥裡嫩。

剛炸出來的酥肉香脆可口,吃到嘴裡,暖和和的。

經過我的親口鑑定,這家“彌勒滷雞米線”味道還是挺不錯的,第一眼看上去比較清爽,湯色味道也很不錯,有別於平時吃的其他彌勒米線,並且滷湯的香味濃郁,感覺能甩昆明滷雞米線店不知幾條街。

鮮炸酥肉還帶著油的餘溫,嚼起來咔吱嘣脆,有嚼勁兒。

酥肉米線配上滷湯,雖然感覺看上去挺奇怪,但是味道卻真的是非常美味,光看就想流口水,量很足,一大碗吃完,估計會被撐死,米線口感和昆明完全不一樣,十分勁道。

酥肉香脆入味,香脆鬆軟,非常好吃,完全不像有的店裹得全是麵粉和老肥肉,一嘴下去,絕對落空。

講究的食材,每一口都是滿足

滷味很不錯,大大的一碗米線吃完,捧起碗大口喝湯,真是爽。

趁熱吃的滋味是你從未感受過的濃郁和香脆

滷雞米線酥肉米線中的滷湯和油辣椒,真是絕配!

滷雞切好了放在滷雞米線碗裡,油亮黃嫩,一見之下就有了食慾。

挑出一塊,大約是雞胸脯上的肉,咬下去,雞肉的清香和滷藥的混合的複雜的五味雜陳的香氣彌散開來。

滷雞米線裡面加了些雞胗

香淳的滷湯,金黃色的滷雞,配上別具特色的彌勒黃米線,讓人有一種滿城盡是黃金宴的感覺。

雞皮特別的Q,辣椒芹菜韭菜清香可口,再陪幾口菜根酸菜,爽哉!

據當地人說,在彌勒吃米線,一定要吃出“刷刷”的聲音,這樣才過癮。

沈源滷雞,地址:彌勒市中山路湖泉御府(毗鄰紅河水鄉)

戀上彌勒滷雞米線,只要給我機會,我會一直吃一直吃,直到~~給它加個期限,會是一萬年?no,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昆明美食臺

作為湖北人,壹周君其實很為自己的家鄉菜自豪,雖然鄂菜未能躋身四大菜系、八大菜系之列,但家鄉的味道最讓人鍾情的。

如果要讓我推薦一道家鄉美食,不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武昌魚,也不是已經在舌尖上火了一把的藕,更不是長在深山中的小花菇等,而是一道尋常的粉蒸菜。

粉蒸菜最有名的當然是湖北的仙桃,原名沔陽,是著名的“蒸菜之鄉”。

沔為陽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樣造型蒸等多種蒸菜技法沔陽三蒸有粉蒸、清蒸、扣蒸、泡蒸、花樣造型蒸等多種蒸菜技法。

在武漢,最有名的粉蒸菜是在江夏。

據傳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後,其子孫封候,六子朱楨被封楚王,封地在現江夏區流芳街。一日,朱元璋到楚地遊玩,其子朱楨命廚師做眾多美味佳餚款待他。但他卻很少動筷。

於是朱楨陪他在王府花園散步,在花園中聞到一股肉香味,朱元璋胃口大開,命朱楨去廚房察看,原來是廚師們自己用做菜多餘的五花肉蒸成的粉蒸肉。端上一大盤,朱元璋連吃幾塊,不停稱讚:“好肉,好肉”,因廚師是五里界人,後人便稱此菜為五里界粉蒸肉。

五里界粉蒸肉油而不膩、嫩而香滑,肉質酥爛,米粉粘而有肉香,色澤金黃,其製作非常講究。

要問壹周君為啥鍾愛粉蒸菜,因為這是一種美食技藝,心口傳承的做法,讓粉蒸菜即使是非常普通的食材也可以做出驚豔的效果。

整個菜用的是通過最健康的烹飪方式——蒸,能最大限度的保留營養成份不流失。

也許一道粉蒸肉讓你覺得沒有什麼特別,精選的肉質保證了成品的口感。另外,粉蒸的“粉”是炒米磨碎而得。你知道嗎,這炒米可不是超市買來現成的,而是店裡大廚自己炒制而成。

最常見的當然是粉蒸肉,農家土豬的肋條肉是最好的,肉要選三層肥配三層瘦的五花肉。

正宗粉蒸肉其中的門道,粉蒸的“粉”是炒米磨碎而得。做法是用姜、早稻米、大料一同放入炒鍋內,用小火炒成淺黃色,揀出大料。

肉片放入淨盆內,加入薑末、醬油、料酒、麵醬、鹽,少許糖、香油、米渣,拌勻,使肉片上蘸勻米渣。

取用蒸碗,將肉片理順,皮朝下碼入碗底,加入高湯;上屜用旺火頂沸,再用小火蒸酥爛,出屜。

掌握了粉蒸的技巧,可以依葫蘆畫瓢,做出一桌讓人垂涎三尺的美味。

比如粉蒸田雞,比如粉蒸豆角等。

粉蒸田雞和粉蒸肉還多少有點相似,都是葷菜做出油而不膩的口感,而粉蒸豆角,則有自己的特點。

豆角又叫豇豆,是夏天盛產的蔬菜,有“蔬菜中的肉類”的美譽。我最愛之一是它以酸豆角的姿態出現。

但粉蒸做法的豆角,自有一種獨特的新鮮的魅力。

少許精鹽和生粉,將洗淨的豆角攪拌均勻;撒上蒸菜粉攪拌均勻,放入蒸籠格子;可以根據口味增加一些粉蒸肉或者自制的粉蒸米粉裹住,增加菜的油氣;

放入沸水上汽的蒸鍋蒸,一定要蒸透,擺盤撒蔥花即可。


武漢壹周

如果《舌尖上的中國》讓你推薦一道家鄉美食,你會推薦什麼?

座標廣東中山市,我會推薦中山的脆肉鯇魚

中山脆肉鯇,廣東省中山市地理標誌產品。中山脆肉鯇的養殖需經過特殊過程,第一步是養魚苗,大約用一年時間養成半斤左右的小魚,再花一年時間就可以養成5至7斤重,此時,它和普通的鯇魚還沒有任何差別。但在第三年,如果在25°C以上的溫度條件下餵養蠶豆,鯇魚的肉就會慢慢變得脆起來。經過120天以上的蠶豆餵養,就形成了名副其實的脆肉鯇。


由於獨特的養殖環境和技術,脆肉鯇肉質結實、清爽、脆口,耐煮不爛、且肉味清香可口,家裡人特別喜歡吃,而且吃法多樣,一魚多種吃法,昨晚,特地去了龍瑞市場買了一斤,做法---姜蔥焗脆肉魭腩,不多說,上圖


更多脆肉鯇魚的做法


椒鹽脆鯇腩


姜蔥炒脆鯇片


豉汁蒸脆鯇腩條



椒鹽脆鯇骨


手打脆鯇魚蛋


切好的準備火鍋的脆鯇魚




歡迎大家來中山做客,品嚐地道美食


墨粉飛揚

題記:1000多年前,中國以秦嶺淮河為界限劃出了南稻北麥的農業分佈,這就造成了南方人以米為主食,北方人以面為主食的習慣;特別是秦嶺腳下的關中人,對面食有著天然獨特的喜愛


結論:因為我是陝西人,如果《舌尖上的中國》讓我推薦一道家鄉美食,我會推薦我家鄉的陝西渭南槐花麥飯


槐花麥飯講究是吃鮮,是一道時令美食,面的醇厚配以槐花的香甜,用蒸汽蒸出,出鍋後,一陣香甜鋪面而來,讓你回味無窮


一、選料

在關中平原每年的7月左右,洋槐書上的槐花就會如期而至,這個時候才是製作槐花麥飯的最好時機,槐花要選擇是有講究的,要選用色澤鮮豔的,含苞再放的槐花,因為這樣的槐花會將花的香甜隱藏起來,只有等到蒸出後,花香才會瀰漫出來,才會讓人回味無窮;麵粉的選擇是要剛打出的新麥子製作而而成的新面,這樣的面才會有夏天的陽光為,才會更有麥香味,切記一定不能用往來的陳面,這樣的面做出來很不好吃的。

二、製作

1、槐花清洗乾淨,放在控水藍中控幹水;

2、將新麵粉和槐花拌在一起,稍微加點水和鹽,將槐花和麵粉拌勻,讓每一粒槐花都沾上面粉,這樣才能把香味裹起來;

3、鍋內放水,水燒開(一定要等水開了在蒸),放上蒸籠,蒸籠內放上溼的籠布,主要是為了讓槐花麥飯不沾籠;

4、20分鐘左右即可出鍋,一出鍋,香氣四溢,口味直流,可以不用加任何調料直接食用,也可以加蒜泥(蒜泥(蒜泥中要加鹽和醋)配飯簡直是絕配),稍微配點蔥花;

三、營養

槐花味苦,性平,無毒,具有清熱、涼血、止血、降壓的功效,是夏天食用的佳品,當然槐花也可以直接吃的,那也是香甜可口。


關中道中一隻虎

雖然從小四處漂泊,可是我到底還是個東北人啊,如果真要推薦一道家鄉美食的話,應該是酸菜白肉鍋吧。

四季分明、土地肥沃,但是經濟有些凋零的東北確實不盛產精緻菜式以及甜食。但是也正是因為有著漫長、寒冷的冬季,在缺少保鮮手段的時代,卻可以用酸菜在萬物凋敝的嚴冬獲取珍貴的維生素以及其他植物性營養成分。在過去不管窮人家還是富戶,每年的酸菜儲備都是大事,決定著一家人在來年春天之前的生計。

酸菜白肉鍋:

1、五花肉沖洗乾淨,切大塊下冷水鍋,水裡加入蔥、姜、桂皮、八角、料酒,大火燒開,撇去浮沫改中小火繼續煮。

2、煮至肉塊熟透,即用筷子可以穿過去而不見血就可以了,肉塊撈出來放涼切薄片,留適量肉湯備用,撇去表面的浮油和血沫哦。

3、酸菜用清水沖洗乾淨,(一定要選用醃製成熟的酸菜,否則有可能會亞硝酸鹽中毒的,醃製過程絕不要少於20天。)切成細絲,擠出多餘水分備用。

4、炒鍋下適量油,油溫7層熱時候下酸菜絲煸炒出香味,然後把炒出香味的酸菜絲倒入燉鍋,上面鋪好五花肉片,之前留下的清澈肉湯倒回來直至剛剛沒過肉片。

5、大火燒開湯汁後,蓋好蓋子改小火燜煮10到15分鐘,適量調味就可以吃了。

其實很小的時候不喜歡吃酸菜,可是四處走走,各地漂泊之後,反而開始懷念記憶中那份酸香味道了。可能就像我總說的,每個人覺得最好的味道,就是家鄉的味道,就是媽媽廚房裡的味道吧。歡迎小夥伴們分享你最喜歡的家鄉菜,就是讓你漂泊在外,還時不時會深深懷念的味道哦。

記得幫我點個關注和贊哦!


啞巴美食家

我的家鄉是山海關,號稱“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在山海關上向東看,不遠處有一高地,俗稱“歡喜嶺”。古時,遣戍關外的南方將士經歷九死一生,走到這兒就能望見山海關了,像見了親人,淚水滂沱,喜極而泣。 史上戍守邊關的名將多矣。從“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的蒙恬,到修建明長城的徐達,長城一直都以咽喉要塞存在。

抗倭名將戚繼光曾率部駐守山海關長城,戚家軍是南方人,吃不慣北方的粗糧,思鄉情切,採集長城下特有的桲欏葉(櫟樹葉),再將粗糧發酵籮細(近乎我們今天的澱粉),用桲欏葉包成餅蒸食,清香可口,清熱去火,攜帶方便,解決了戍邊的一大難題。



現在用澱粉包餡仍是南方諸省的美食,如廣東蝦餃等。山海關依山背海,不乏野菜和海鮮,順理成章地成就了桲欏葉餅精益求精的餡料。餅皮透明,餡料隱約可見,一口吃下去,香得停不住口,鄉愁也減了幾分。 現在的山海關,桲欏葉餅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名吃。它見證了山海關的厚重滄桑。



桲欏葉餅的做法:

餅皮的主要食材:桲欏葉6張、玉米澱粉100克、熱開水90克、涼水50克 餡料的主要食材:韭菜100克、肉餡100克、蝦肉(蜆子、皮皮蝦等小海鮮)100克、雞蛋1個

主要調料:食用油1茶匙、芝麻油1湯匙、花椒粉1茶匙、食鹽3克、醬油1茶匙



餅餡的主要做法: 1、將小海鮮在沸水焯一下,殼裂開即撈出。 2、剝出肥嫩的蜆子肉。 3、將小海鮮的內臟除掉,順手掰成幾段。 4、將肉餡在鍋中煎至斷生。用花椒粉、食鹽、醬油調味兒。 5、將雞蛋在鍋中用食用油煎成型,用筷子夾碎成餡料。 6、將韭菜洗淨、瀝水、切碎,澆上芝麻油防止出湯。 7、將肉餡、海鮮、雞蛋攪拌均勻。 餅皮的主要做法: 8、桲欏葉清洗乾淨,用熱水燙一下,撈出備用。 9、將玉米澱粉加入熱開水,燙成麵糰。 10、逐漸加入涼水攪拌,成光滑的麵糊狀。備用。 11、將一張桲欏葉在手掌中攤平。 12、用刀或者刮板在桲欏葉上均勻抹一層玉米澱粉漿。 13、再放上三鮮餡,餡料的平攤面積要小於粉皮。 14、再將桲欏葉對摺合上,自動粘合成一張桲欏葉餅。 15、鍋中蒸屜上汽,放入桲欏葉餅,大火蒸8分鐘,即可食用。桲欏葉自動就和餅皮分離了。



手上的面還沒洗淨,就迫不及待地嘗一個。 用桲欏葉當“餃子皮”,是餡類食物更勝一籌的吃法,嘗過才知有多香。



貼士: 1、 玉米澱粉攪成稀糊狀口感較好。 2、 趁熱食用味道最鮮香。 3、桲欏葉網上有賣,叫“菠蘿葉”,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清香。


流星雨兒下

誠邀!

舌尖二已經推了家鄉的楓鎮大肉面了

不過對於老蘇州人而言,巷子裡的蘇州美食才是蘇州最經典的味道。

推個不是秋冬季節的蘇州美食吧,茨菇片!

蘇州大明星劉嘉玲每次回蘇州都會買的!有圖有真相!

蘇州最有名的茨菇片是老新村彩香一村菜市場的彩一茨菇片

茨菇片其實就是茨菇切了薄片以後油炸的,茨菇有些苦澀,有些人不愛吃,但是茨菇片每個蘇州人都愛吃哈哈!

這家老店開了有20年了,蘇州人都知道他們。雖說茨菇不是什麼名貴食材,但是其美味讓每個蘇州人都務必嚮往,茨菇燒肉也是秋冬季節我們餐桌上的必備菜餚。

茨菇營養很豐富,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止咳化痰,小時候感冒咳嗽,爸爸媽媽就讓我多吃茨菇,好得快,藥補不如食補!

希望這家老店能一直開下去,留住我們的兒時味道!

大家還有什麼想了解的蘇州美食,快來留言區討論吧!


蘇小食

如果要推薦一道家鄉美食上《舌尖上的中國》,那一定要好吃、美味、有文化、有歷史,最好還要“出得廳堂、入得廚房”。

真要做到這些,我推薦的,一定是——北京烤鴨。

北京烤鴨,歷史悠久,就老字號便宜坊來說,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北京烤鴨,一定要用北京填鴨來做。

那麼,北京填鴨,有什麼講究呢?

正宗的北京填鴨,一般要5-6斤重,遠遠重於普通的鴨子。之所以叫“填鴨”,就是因為鴨子本來吃不了那麼多東西,所以需要“填”,也就是硬灌食物進去,迫使鴨子長大、長肥、長重,這點,跟歐洲的頂級鵝肝飼養方法,有得一拼。

北京烤鴨,火候非常關鍵。好的北京烤鴨,會把鴨皮和鴨肉中間的脂肪,完全烤化。向外,滋潤到鴨皮中,鴨皮才會焦香酥脆,入口即化。向內,滋潤到鴨肉中,鴨肉才能不幹不柴,爽嫩可口。

北京烤鴨,在片鴨子裝盤的時候,要片108片,每一片,都要有皮有肉。

不過,現在還有一種流行的吃法,就是單吃鴨皮。

可以把片好的鴨皮,蘸一些白砂糖,輕輕放入口中,舌頭輕輕一抿,鴨皮就在口中融化了,鴨子的焦香,混合著白砂糖的甘甜,慢慢地充滿口腔,怎一個“爽”字了得!

鴨子要在2分30秒內片完,這樣鴨胸肉才不會塌陷,鴨子上桌時的口感,才是最佳。

吃鴨子的時候,拿一張鴨餅,用兩三片鴨子蘸好鴨醬,再放幾根蔥絲,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記住,一定不要放黃瓜條!

黃瓜條其實是用來清口的,作用相當於口香糖。

因為卷鴨餅的時候,裡面要放蔥絲,所以吃完後,嘴裡一定會有味道。這時候,吃幾根黃瓜條,可以起到減弱蔥絲的味道,清爽口腔的作用。如果夾在鴨餅裡面,雖然會多了黃瓜的清香,但會衝擊並降低烤鴨本身的香氣,所以最好不要放。


放飛九月

我的老家在杭州農村,浙江西部山區,杭州下屬的一個縣級市。我們哪兒雖然沒有特別出名的菜或者小吃,口味也完全和杭州不一樣。

但是從小給我們記憶猶新的永遠是那些媽媽輩製作的各種小吃,基本上每個節日我們哪兒都會製作不同的沒事,元宵節的湯糰,清明節的清明粿,端午節的粽子,冬至的米粿等等。

在這些美食中,最特別的就是七月半吃的一種小吃,具體學名叫什麼,我們那兒的人都不知道,大家都管他叫千層糕。為什麼管他叫千層糕,因為它有很多層薄片組成,吃的時候需要一層一層撕開。

在製作千層糕的時候,最特別的就是它需要用稻草灰泡水然後浸泡大米。下面我來說下製作千層糕的流程,讓你更好的瞭解。

第一步:需要將稻草燒成灰,去除雜質後留下的灰泡水。

第二步:將大米放進稻草灰水裡浸泡半天。

第三:將浸泡的米放在石磨上攆出米漿。

第四步:在鍋裡燒水,並放入蒸籠,鋪上紗布。蒸籠一定要那種帶框的,否則就不可以用。(要用大灶蒸)

第五步:將米漿用勺子舀進蒸籠,切記每次不要太多,以鋪滿一層為主,等一層米漿熟透之後,接著鋪第二層,以此類推,大概鋪十幾層。

一般吃千層糕都是直接吃,或者撕成一片一片煎著吃,也可以撕片加嫩南瓜一起煮著吃。吃法眾多,因為口味比較Q,所以在夏季吃著還是很美味的。

現在在杭州市區工作,基本上七月半的時候都不在家過,所以有好幾個年頭沒吃到了,如果舌尖上的中國讓我推薦我們那的美食,我一定會把千層糕推給他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