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邑故事:膽姓起源於中牟縣

中牟縣東臨開封,西依鄭州,北枕黃河,南望許昌。處華夏之中,據中原腹地。地形更是得天獨厚,自古為交通樞紐,軍事重鎮。中牟歷史文化深厚,宛如遍地明珠俯拾皆是。

我前面有專文說中牟是牟姓的起源地,其實膽姓也起源於中牟。這一節就來談談這個話題,本文依據《春秋》、《韓非子》、《呂氏春秋》、《淮南子》中記載整理而成。此文即可做史料用,也可做故事看。

公元前476年,趙簡子去世,趙毋恤繼位成為趙國新一任君主,史稱趙襄子。襄子剛剛繼位,簡子尚未埋葬,就發生了一件大事:中牟舉城投奔齊國了。中牟降齊的隱患是由來已久的。在佛肸做中牟邑宰時想獨立為王,就用一鍋開水嚇唬中牟人:“不跟我乾的就扔到鍋裡!”當田基真的往裡跳時,卻把佛肸嚇住了,只是把田基關起來而已。可以推知佛肸在中牟沒有濫殺無辜。這反而贏得了人心。這也是趙簡子攻擊中牟城損失慘重,從而惱羞成怒“屠中牟”。隨後晉國在中牟城駐兵千乘(十萬人),在當時相當於一箇中等諸侯國的全部兵力。佛肸和趙簡子對待中牟人的方式導致兩截然不同的種結果:佛肸死後被埋葬在中牟城邊,宋朝時居然兩座佛肸墓,三國時曹操又把中牟城重新修繕並改名叫佛肸城,城和墓直到清乾隆時還存在;對於趙簡子呢,他剛一死,中牟人就投奔齊國。按當時的習俗,服喪期間是不宜動兵的。例如:楚、陳兩國打仗,陳國國君去世,於是兩國休兵三年。但是中牟城位置太重要了,襄子一反常規,在埋葬簡子後的第五天親自帶兵包圍中牟城。正準備進攻時,中牟城牆倒塌十丈。襄子立即鳴金收兵。此舉讓官兵們不解。有一個軍官就問襄子:“您來討伐中牟,城牆正好就塌了,這是上天在幫助我們,為什麼不進攻反而退兵呢?”襄子說:“我曾經聽叔向說:‘君子向不乘別人危難時謀取私利,也不會把人逼入絕境。’先讓他們把城牆修好,然後我們再打。”中牟人聽到此話,認為襄子是一個仁義之君,又迴歸趙國。

中牟邑故事:膽姓起源於中牟縣

此事過後,趙襄子親自選訪品行賢良的任登做中牟縣令。任登後來向襄子奏報說:“中牟有兩個名士叫中章和膽胥己,他們品行兼優,學識淵博,何不起用他們呢?”襄子說:“只要你認定了,我就任命他們為中大夫。”有一個叫相室的人聽說此事以後就去勸諫襄子:“中大夫是國家的重臣,這兩個沒有功勞就授此職位,這不符合晉國任命官員的慣例。再者,兩人的事您也只是聽說而沒有親眼所見,實際情況您還要再瞭解一下。”襄子回答道:“我在推薦任登前,已經親眼親耳查訪過。任登在向我推薦人選時也會這樣做的。”最終還是下了任命。任登果然像襄子說的那樣,在對中章和膽胥己做一番認真考查後,親自召見二人,宣佈使命,並賜給他們田地和房宅。此事帶動了中牟人學習的熱潮,很多人放棄傳統的耕種,甚至有人賣掉了房屋和花圃也要讀書,人數佔到全縣的一半之多。襄子知人善任並引發讀書熱潮的事被很多史料記載,傳為千古美談。

再說膽胥己和中章二人輔佐任登,把中牟縣治理的井井有條,成為一代名臣。膽胥己的後人就以膽為姓。膽姓族譜裡唯一一個郡望就是牟州,並且特意註明是河南中牟縣,還附有中牟縣歷史沿革。

中牟縣又多了一個姓氏起源地,同時也多了一箇中牟邑在中牟縣的證據。中牟縣很多歷史被掩蓋著,只要認真研究,這樣的證據會越來越多。

中牟邑故事:膽姓起源於中牟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