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后代那么牛,为什么诸葛亮后人却那么没用呢?

性感的小石头

亲知道琅琊诸葛氏吗?诸葛家族可不是没有后人的,真正没有后人的可能是司马氏。

司马家族到了后面王朝覆灭的时候,可是被灭了族的,而诸葛家族一直是豪门。

诸葛家族往上有诸葛丰,这是做过司隶校尉这样类九卿的官,而到了东汉末年,是有些下降,但他们家还是研读经书的,这个很关键,因为东汉讲究家学,这个家学主要就是经学,解释儒家的经典著作,然后通过这个成为一方学阀,东汉末的超级家族,如果说没有在学术上成为一面旗帜,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袁绍,人家那么牛,除了四世三公的家世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是治经学的,他们治的是《孟氏易》,还有弘农杨家,治的是欧阳尚书。

而司马家族是干嘛的,研究史学这些东西,这个东西高不高级,高级,但没有经学高级,因为经学更形而上,更高大上。

具体到诸葛家的后人,司马家族虽然当了皇帝,但是他更多的是像曹操家族一样,是地方豪强掌握军队之后,成就的霸业,还算不上士家门阀。而诸葛家是的,比如诸葛诞,他在魏国是镇东将军,他的威望就特别高,他反司马氏,后面城破的时候,数百个人被抓了,一个个抓来问,降不降?不降!杀!

降不降?不降!杀!

没有一个降的,最后全部陪诸葛诞死了。

这说明,人家是有底子的,一般的寒门,谁陪你死?

还有诸葛诞的儿子诸葛靓,他投靠了东吴,东吴灭了之后,他回到了洛阳,但不当官,而是躲起来。为什么呢?因为自己的老子就是死在晋人的手里嘛,怎么好出来当官,而当时的皇帝司马炎跟诸葛靓大概是发小,而诸葛靓的姐姐是嫁给琅琊王的,诸葛靓就躲在姐夫家,司马炎找上门,诸葛靓没办法躲到了厕所里。

司马炎就在外面喊:没想到我们还有再见的一天啊。

可以说,诸葛靓要是想当官,那是很容易的事,当个三公也不是事,但人家就是不出来。说明还是有骨气的。

而诸葛靓的两个儿子,诸葛颐当了太常,小儿子诸葛恢当了尚书令。

后面,东晋名臣王导曾经还跟诸葛恢论族姓高低,王导说:人家都说王、葛,不说葛、王。

意思是说王比葛还要高一级。

诸葛恢马上答:世人不说马驴,而说驴马,难道驴比马强?”

这说明,当时诸葛氏跟王导家就是一样的,那王导家大家知道的,琅玡王氏,中国古代社会顶级豪门。琅玡诸葛氏也是当时社会的一流名门啦。

最后,回答题主的问题,诸葛亮的后人为什么不如司马懿的后人,这一是诸葛亮没空抓教育啊,人家忙公事都累死了,那有时间啊,所以,以后代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是不如司马昭司马师。但是其子诸葛瞻也不差啊,人家最后是战死殉国的,而且三国志里讲诸葛瞻没有什么经世之才,他的名气全是他爹给的。

这个评价不算太错,但可能还有陈寿私人的原因,据说陈寿家里曾经受过诸葛亮的气,陈寿曾经被诸葛瞻羞辱过。所以故意黑了一把。

而蜀国灭了之后,诸葛亮还有一个孙子诸葛京到晋国当了一个县令,据说也是有才能的,但毕竟是蜀国过来的,不受重用是自然的,所以诸葛亮这一脉后面也就没有什么动静了。


脑洞历史观

富不过三,穷不过五。无论是司马家族,还是诸葛家族。在历史的车轮的滚动下,犹如耀眼的星辰一样,刹那耀眼璀璨,随后消失在宇宙尽头!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刹那的光辉!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对于这个典故,我们耳熟能详,是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而作为,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几乎是贯穿整个三国的传奇人物,历经四代,曹魏政权的,权利高层,核心中坚,作为魏国柱石!最终笑到最后,最终被他的孙子司马炎一统三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晋!

一个家族的建立,除了人才之外还有教育!作为三国时代,司马家和诸葛家都属于世族。说白了就是名门望族!家族人才济济,朝廷都有根基,而不是一般的寒门士族!虎父无犬子,在司马懿家族里得到了充分的证明,司马昭、司马师那都是那个时代无人替代的枭雄!最出名的莫过于司马炎!诸葛亮,虽然一生传奇!天下闻名,多智尽妖!然后人却没有延续这种传奇,以至于我们通读三国,只知道他有有两子,一是养子诸葛乔,二是,亲子诸葛瞻。诸葛乔很有才能,而且诸葛亮也在一直锻炼他,让他跟随自己南征北战,可惜的,诸葛乔英年早逝,刚开始展现才华就离开了人世,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培养最终是空付东流!诸葛瞻虽然在蜀汉的危难之际,为国捐躯,留下忠勇之名,而没有留下任何传奇!

根本原因在于,司马懿和诸葛亮!一个活的太久,一个死的太早。在对教育后代的问题上,做父亲的都是严父。司马师,司马昭,从出生到成长,一直待在司马懿身边。对他们言传身教,比较多。毕竟那时候,司马懿还没有掌权。空闲的时间比较多。反观,诸葛亮,从养子英年早逝,到亲子的出生,这个阶段。蜀国正处于内忧外患,青黄不接的年代!诸葛亮作为自刘备之后,蜀国实际领导人!肩负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使命和责任!根本没有精力去教育亲子诸葛瞻的成长和成才!再者就是那时候亲子还很年幼!属于老来得子这么个情况,和刘备老来得刘禅一样。溺爱绝对多于严厉培养!都属于只要不出意外,将来都有一个不错的前程!毕竟拼爹也是一种实力!到了后期,司马懿逐步掌权,立足于朝堂。南征北战。在战火血泪的洗礼下,司马师,司马昭逐步建立了根基。慢慢亲历政变磨难,成为父亲得力的臂助。这种真正的言传身教加上实践磨炼,更有司马懿这般雄才大略的熏陶,想不成器都难。一门三豪杰。

对于诸葛亮和司马懿,民间的说法就是,司马懿谋朝篡位,聪明绝顶。以至于把子孙的气运抢走了,以至于后来的八王之乱,并使中国北方经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司马氏的皇帝从开国皇帝司马炎开始就没一个值得称道的英明君主,多傀儡多短命,更出现了晋怀帝司马衷这样的痴呆弱智皇帝。

老子英雄,儿好汉!相对于三国,留给们太多的故事和经典!无论是虚构的人物,还是历史真实的事件。我们作为后人和读者,以身陷其中,不能自拔!对于三国之后的故事,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蜀国诸葛亮,魏国司马懿!为我们演义了一段,可歌可泣,悲欢离合,斗智斗勇!一战定国运的经典大战!


相瓜796

其实并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

司马懿的后人出生在曹魏,诸葛亮的后人,他在蜀汉。之所以司马懿后人那么牛,那是因为有政治资源和土壤,蜀汉偏安一方,诸葛亮去世以后,蜀汉一落千丈。



司马懿在世时 已经为他的儿子们铺好的路,他的儿子掌权以后,他才去世的。而且司马懿生前的荣耀和权威,都世袭给了他的儿子们。

反观诸葛亮,54岁就已经死了,而且他的相位继承人并非是他的儿子。而是给了蒋琬,所以呀,这方面就差距很大。没有了权力,自然而来的,慢慢的就会边缘化。



更关键诸葛亮死的太早了,儿子们都没有成长起来,都需要自己面对,蜀汉复杂的政治局面。蜀汉本身就是三国最弱的一方。所以诸葛亮的后人想要崛起非常难。

而且曹魏后期,司马家族已经权倾朝野,大势已成,曹魏的各代皇帝都是傀儡皇帝。再加上有很多人支持,所以呀,不牛也不行。



所以说一个人的出生环境非常重要,哪怕你再逆天,再有才华,也无法将一个破败不开的帝国带上新的局面。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弱小的。


不懂小石头

司马懿后代也不见怎么牛吧,你说的应该是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吧。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才不堪大用,但也是战死沙场,以身殉国。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我下面来简要的讨论一下!

首先,司马家族的天下主要是由司马懿和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打下来的,至于得国正不正我们今天不讨论。

司马懿


司马懿作为曹魏三朝元老,曹魏权臣,通过高平陵事变成功把持了曹魏政权,司马师和司马昭从小跟在司马懿身边,耳濡目染,军国大事也有几把刷子,但也不见得特别出众。

司马师和司马昭


司马师在新城之战击败诸葛恪,是对手太无能,平定毋丘俭,文钦之乱,不过倚仗的是曹魏兵力之多。司马师为后人所记的是他的阴险和心狠,为了夺权,杀了妻子夏侯徽和大舅子夏侯玄,并诛灭其三族,只因为他们是曹魏宗室。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借刀杀人,借成济之手杀了曹奂,假意悲伤,猫哭耗子。唯一拿得出手的功绩是灭亡蜀汉,但是那也不是他指挥的,是邓艾和钟会之功,当然,最后用计除掉了邓艾和钟会,说他权谋挺高,不是虚言,但是要说他行军打仗,治国理政有多强,我不敢苟同,跟诸葛亮不是一个档次,甚至比不上姜维,邓艾。


晋武帝司马炎坐享其成,当了西晋开国皇帝,但他荒淫无度,不思进取,十足的昏君。继任者司马衷更是低能儿,更是说出了"百姓穷苦,何不食人肉?"的骇俗之言。最后西晋皇族被胡人屠杀殆尽,东晋南渡后,也没有出现什么明君。

其次,关于诸葛亮和诸葛瞻父子。诸葛亮治理蜀国时,诸葛瞻只有四岁,加上诸葛亮忙于内政和南征北伐,根本没有时间教导其子诸葛瞻,只是为其子写了一篇,告诫他"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虽然诸葛瞻没有继承乃父诸葛亮的一身本领,但是他继承了诸葛亮的气节,为保成都,诸葛瞻和他的儿子战死绵竹,以身殉国,没有丢掉诸葛亮的名节。


总结,诸葛亮一门皆是忠烈之士,司马懿一家皆是虎狼之心,孰是孰非,后人明白!


历史中穿越过来的侠客

这问题描述的有点失于偏颇,诸葛亮后代是有点不争气,不堪大用。但司马懿后代也没有多么牛。原因其实很简单。四个字:言传身教。

其实一比较就知道了。这里就说诸葛瞻、诸葛尚父子,还有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一家吧。

诸葛瞻是受诸葛亮庇荫太深了。

  • 虽然有著名的《诫子书》,但诸葛瞻也仅仅是承袭了父亲忠君爱国的高尚道德情操,精通的是书法绘画。要知道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年仅八岁。诸葛亮在给大哥诸葛瑾写信的时候就说,他这儿子聪慧早熟,但恐怕成不了大器。这与诸葛瑾从小聪明外露的儿子诸葛恪何其像也。

  • 所以一是诸葛亮没有机会耳提面命的给儿子充足的教育培养,二是一般自诩聪明的孩子很难深入学习知识本领。是故诸葛亮一身经天纬地的本事并没能传承给儿子



  • 再者,诸葛亮的遗泽和名声实在太大。在诸葛瞻成长的过程中,可谓受到万千宠爱。臣民们往往把莫名其妙的政绩、功劳安在诸葛瞻的头上,溢美之词不绝于耳。少年人年轻气盛,难免膨胀自满。这就造成了诸葛瞻名不副实,没经历过什么磨难,难成大器


  • 到最后,没有半点实战经验的诸葛瞻临危受命去抵抗身经百战的名将邓艾,不听良言据守险要,遗失战机而与邓艾在平原上野战,兵败身亡丧失掉蜀国最后的抵抗力量。说他一句“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是不为过的。

  • 但诸葛瞻父子慷慨赴国难,尽忠全臣节是值得肯定的。上不负君恩,下无愧父名。就风骨气节而论,我觉得比之屈膝卖国者,可是有用多了。





至于司马家几位,恰恰相反。

  • 司马师和司马昭可都是长期跟随父亲司马懿征战四方的,饱经战火洗礼,亲历政变磨难,成为父亲得力的臂助。这种真正的言传身教加上实践磨炼,更有司马懿这般雄才大略的熏陶,想不成器都难。


  • 加上司马懿留给他们的是雄厚的资本和稳固的基业,接班的时候又都是成熟稳健的年纪,所以传承进行的是顺顺当当。相比之下,晋朝奠基开创的几位都可谓一时之雄杰。

  • 不过也仅仅就这么几位而已。作为大一统王朝,晋朝出了名的短命。如从灭吴统一算起,西晋立朝仅37年便被灭,国家再次陷入分裂。期间历经八王之乱,并使中国北方经历五胡乱华的黑暗时期。司马氏的皇帝从开国皇帝司马炎开始就没一个值得称道的英明君主,多傀儡多短命,更出现了晋怀帝司马衷这样的痴呆弱智皇帝

所以说司马懿的后代说牛也不出三代之外呀。


如切如磨

首先,表明下司马懿的后代中,其子司马師、司马昭有其父之风,



但其它并没有多牛,反而被他们的乱政(封分制,八王之乱),至使中原大地陷入长达三百多年黑暗混乱时代,使北方汉人受到了灭顶之灾(十室九空)。

诸葛亮后代确实没用


诸葛亮自己评价其子诸葛瞻成熟太早,难成大器。


其言非常准确。

因为诸葛瞻其本身没能继承其父的优秀才能,反而靠着其父的盛名才逐步迁升的,不是自己一步步打拼出来的,蜀汉政权又因为对他父亲的怀念,将本不该属于他的功劳官职赏于他,使他得意忘形,自信过头,最终至使绵竹失守,陷蜀汉政权于不利态势(灭亡)。

欢迎大师们给予评价,谢谢……


历体爱好者

这正说明两人道德情操不一样啊。

司马懿生前带领两个儿子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反对自己的大臣,把持朝政,两个儿子也被委以重任。司马懿死时,把权力传给司马师,司马师死得早,又把权力传给司马昭。当时魏国国力在三国中最强,可以说,这哥俩只要不是像晋惠帝一样的白痴,就不可能干不好。

诸葛亮呢?虽然生前也大权在握,但他靠的是威望、人品、才干,而不是靠阴谋诡计。诸葛亮的政敌李严,在听说诸葛亮病逝以后,认为不可能再有人赏识自己了,抑郁而终。这说明诸葛亮人品何等高洁,处事如何公正!诸葛亮逝世时把权力传给蒋琬、费祎等,他考虑的是国家,而非自己家族的荣辱。当然他的儿子们也没给他丢脸,才干如何不说,至少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远超司马师、司马昭哥俩。


梦露居士


历久不忘

司马懿的后代并没有多高明。

因为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已经将所有事情收拾好了,司马师兄弟两掌握军队,自然能够控制政权。坐到那个位置上只要不是晋惠帝那样的白痴,都能出色。而且司马师没儿子,将来的一切都是司马昭的,自然不会发生兄弟阋墙的事情。

诸葛亮子孙只是普通官员,如何发挥才能?


张勇達州

司马懿,祖孙三代确实牛。司马懿使诸葛亮饮恨五丈原;司马昭几乎完成天下一统;司马炎建立晋朝,正式统一天下。后来就乏善可陈了: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再度使中原陷于战乱局面;东晋一百余年之间,内忧外患,江山终于落于刘宋之手。从西晋265年建立算起,到东晋420年灭亡,总共不过160年。而晋朝的建立,既有当时曹魏打下北方经济发展基础的原因,也有人才济济的原因,司马懿当然也有雄才大略,司马师,司马昭都能承其余绪。所以司马氏的崛起,要客观看待。至于诸葛亮,他的子孙当然没有像司马氏那么著称,然而却始终得到后人尊重,他本人的后人也应该一直存在。能够世世代代做无忧无虑的平民百姓,也算子孙有福,国内很多地方至今都有所谓‘诸葛村’。诸葛亮未出山之前,一直隐居躬耕,他的子孙或许就继承了这个传统吧!一个姓氏是否能出叱咤风云的人物,那不是哪一个人能决定的,有时代因素,社会因素,政治因素,当然还有个人因素。所以,诸葛亮只能管他的生前,管不到身后;司马懿能让子孙取代曹魏,却不能永保万年江山。这或许也就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眼光看问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