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奶蓋茶賣15塊,究竟是不是耍流氓?

一杯奶蓋茶賣15塊,究竟是不是耍流氓?

一杯奶蓋茶賣15塊,消費者嫌貴,商家說沒利潤,究竟是誰在耍流氓?

1

一杯奶茶賣那麼貴,是不是在耍流氓?

“我們叫個外賣喝吧?”

昏昏欲睡的午後,辦公室偶有小夥伴慷慨請大家喝奶茶。

搜索了半天外賣頁面後,“算了,乾脆買水果吧。”

迎來一眾白眼。

一不小心,一杯奶茶的價格就成了辦公室情誼的試金石。

講真,現在不是關係特別瓷,真不敢請客喝奶茶,動輒一百多塊,就像灑灑水。

我也不止一次聽到朋友們吐槽現在的奶茶太貴,“不就是一些植脂末加糖攪拌攪拌嘛,賣這麼貴,現在的商家真是流氓,搶錢吶!”(也有可能是我和我的朋友們太窮…)

一杯奶蓋茶賣15塊,究竟是不是耍流氓?

我懂的,作為商家的你,一定也是滿肚子委屈,“還嫌貴,我利潤已經那麼低了還嫌貴,究竟要怎樣滿意?這屆消費者真流氓!”

一杯奶蓋茶賣15塊,究竟是不是耍流氓?

得,兩幫流氓誕生!

這其實是信息不對稱的鍋:縱然商家打出了新鮮水果、原葉茶底、純正芝士的廣告,還是很難讓消費者買賬——奶茶不健康、原料不好的印象根深蒂固。

但說真的,奶茶作為非剛需的精神享受型產品,就是會讓人對價格十分敏感。消費者雖然戒不掉,但一定會影響消費頻次、考慮性價比。

又到一年奶茶旺季,我們來認真聊聊怎麼讓顧客多買還不心疼。

2

奶茶價格漲了,利潤卻低了

我發現,讓消費者敏感的價格集中在15塊——

在二三線城市,15塊以上的就是高端奶茶了,能接受15塊/杯的消費者,基本就無敵了,再貴也沒有感覺。

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這個線是25塊,但15塊基本是傳統奶茶和新茶飲的分界線,想喝點水果茶,還要放心的,15塊以下基本沒有。

喊著消費升級的口號,奶茶品質得到整體提升,價格也以火箭的速度,翻了好幾番。

一杯奶蓋茶賣15塊,究竟是不是耍流氓?

▲品質升級,奶蓋茶價格漲了,利潤卻低了

那15塊一杯的奶蓋茶,對商家意味著什麼?我們來算一下成本:

茶基底:按1:50的茶水比,一杯要5g茶,50元/斤的話是0.5元成本。據瞭解,目前市面上的茶飲店用茶,集中在30~50/斤,品質較好的名優茶在100元/斤左右,但僅有不多的品牌使用。

芝士奶蓋:如果使用芝士奶酪,一杯要3元左右,如果是用奶蓋粉大約1.5-2元。

加上糖漿、包裝成本等,加起來一杯在4~6元,賣15元左右的產品差不多就這個水準了。

當然這並沒有把房租、水電、人工等各項費用包含進去,毛利才達到60%。相比以前80%的利潤,這個數字並不算高。

水果茶的成本要比奶蓋更高一些,以上海一杯20塊左右的水果茶為例:

包裝材料+糖漿+茶底要4~5元,鮮果成本6~7元,人工時薪大概30元,製作一杯需要兩分半,一個人一個小時可以製作24杯。這樣,成本已經到了12元左右,不算租金水電,毛利率也只剩4成了。

一杯奶蓋茶賣15塊,究竟是不是耍流氓?

▲水果茶成本更高

據知情人透露,喜茶的水果茶,比如定價21元的滿杯橙橙,一杯茶裡只橙子大概就要7~9元。

和不少老闆聊天中,大家也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新茶飲價格漲了,整體利潤反而低了;但即便賺得少了,生意也越來越難做。

太扎心了!

3

做好溢價,把產品賣出高價

和粉末勾兌相比,用健康、新鮮的原料,成本一定會高,面臨的問題也會更多。但這是趨勢,趨勢是不可逆的。

不過可以從“定價”入手,讓消費者逐漸接受這波價格上漲。

基礎段位:講究定價策略,讓每一杯貴得合理

一杯奶茶該賣多少錢,不少老闆是看隔壁老王家的,那老王看誰的呢?所以這裡面要講定價策略。

據產品研發老炮兒吳建伸介紹,菜單結構裡一般要有3種產品類型:1種是犧牲價格、引客流的;1種是高毛利的明星產品;還有1種是同行競爭款產品。

帶客流產品很好理解,比如低價促銷款或特色款。像一點點的養樂多產品,一瓶養樂多零買3.5元,大量採購也要3元,2杯硬生生就6元的成本了,而大杯才賣19元。這就屬於策略引流產品。

一杯奶蓋茶賣15塊,究竟是不是耍流氓?

▲用低價款或特色款引流

高毛利產品一般是純茶和奶蓋茶,成本相對可控,利潤也好把握。當然,高毛利的基礎是品質,否則一味追求利潤會很危險,容易迷失。

賽局理論認為“我的策略必須考慮你的策略,而你的策略也考慮了我的策略”。於是,同行競爭款產品,要看同一地區其他品牌進行的定位、價格進行定價。

另外,這三類產品佔據的比重要根據實際開店位置不斷調整變化,找到屬於自己的最佳搭配。

高階段位:打造品牌溢價,增加“產品”附加值

最讓人受傷的不是價格貴,而是點了幾杯20多塊的奶茶,送過來的品質十分廉價。

所以,價格算不算高,也和消費者對你定位的心理預期有關。

但不管什麼定位,尤其是高價產品,評價一杯奶茶值不值最終要看附加值——打造品牌,做溢價,彌補心理差價。

一杯奶蓋茶賣15塊,究竟是不是耍流氓?

▲低價也要做品牌

同樣價格的一杯咖啡,為什麼喝星巴克覺得很值,隨便小店裡買一杯,總覺得老闆“賺多了“?這就是品牌的心理暗示。

買杯喜茶、奈雪,年輕人也覺得貴啊,但還是覺得值,不僅會拍照發朋友圈,還信任他們使用的就是好的原料。

不僅高價款需要做品牌,想想名創優品、優衣庫,平價款也能讓消費者買出時尚和麵子,都是品牌的力量。

將價格和定位相匹配,再打造品牌力提升溢價,是個正向的循環。如果消費者還嫌你耍流氓,那就真的是他們在耍流氓了!

關於這波新茶飲的價格,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