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區塊鏈能應用的行業和投資思考!

我們已經講過很多區塊鏈相關的問題了,從本質是什麼,到可以運用到什麼行業,可以改變未來哪些東西,和如何投資。現在我們歸納一下,區塊鏈可以運用的行業,看看有你們行業嗎?!

區塊鏈1.0支撐虛擬貨幣應用,也就是與轉賬、匯款和數字化支付相關的密碼學貨幣應用,比特幣是區塊鏈1.0的典型應用;

區塊鏈2.0支撐智能合約應用,合約是經濟和金融領域區塊鏈應用的基礎,區塊鏈2.0應用包括了股票、債券、期貨、貸款、抵押、產權、智能財產和智能合約,以太坊、超級賬本等是區塊鏈2.0的典型應用;

區塊鏈3.0應用是超越貨幣和金融範圍的泛行業去中心化應用,特別是在政府、醫療、科學、文化和藝術等領域的應用。

2018區塊鏈能應用的行業和投資思考!

&1.0:數字貨幣

目前區塊鏈技術最廣泛、最成功的運用是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近年來數字貨幣發展很快,由於去中心化信用和頻繁交易的特點,使得其具有較高交易流通價值,並能夠通過開發對沖性質的金融衍生品作為準超主權貨幣,保持相對穩定的價格。

自比特幣誕生以後,已經陸續出現了數百種的數字貨幣,圍繞著數字貨幣生成、存儲、交易形成了較為龐大的產業鏈生態。以比特幣為例,參與機構主要可分為基礎設施、交易平臺、ICO融資服務、區塊鏈綜合服務等四類。

&2.0:泛金融應用

區塊鏈應用於金融領域有著天生的絕對優勢,用互聯網語言來說,這是區塊鏈的基因決定的。主觀來看,金融機構在區塊鏈應用的探索上意願最強,需要新的技術來提高運營效率,降低成本來應對整個全球經濟當前現狀。客觀來看,金融行業市場空間巨大,些許的進步就能帶來巨大收益。金融行業是對安全性、穩定性要求極高的行業,如果區塊鏈在金融領域應用得以驗證,那麼將會產生巨大的示範效應,迅速在其他行業推廣。IBM在2016年發佈的報告中指出,2017年會有14%的金融市場機構和15%的銀行會採用區塊鏈技術商用解決方案,65%的銀行在三年內會採用區塊鏈技術。

在金融領域,除去數字貨幣應用,區塊鏈也逐漸在跨境支付、供應鏈金融、保險、數字票據、資產證券化、銀行徵信等領域開始了應用。

1)跨境支付

該領域的痛點在於到賬週期長、費用高、交易透明度低。以第三方支付公司為中心,完成支付流程中的記賬、結算和清算,到賬週期長,比如跨境支付到賬週期在三天以上,費用較高。以PayPal為例,普通跨境支付交易手續費率為4.4%+0.3美元,提現到國內以美元進賬,單筆一次35美元,以人民幣進賬為1.2%的費用。

區塊鏈去中介化、交易公開透明和不可篡改的特點,沒有第三方支付機構加入,縮短了支付週期、降低費用、增加了交易透明度。在這一領域,Ripple支付體系已經開始了的實驗性應用,主要為加人聯盟內的成員商業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提供基於區塊鏈協議的外匯轉賬方案。國內金融機構中,招商銀行落地了國內首個區塊鏈跨境支付應用,民生銀行、中國銀聯等也在積極推進。

2)數字票據

該領域痛點在於三個風險問題。操作風險:由於系統中心化,一旦中心服務器出問題,整個市場癱瘓;市場風險:根據數據統計,在2016年,涉及金額達到數億以上的風險事件就有七件,涉及多家銀行;道德風險:市場上存在"一票多賣"、虛假商業匯票等事件。

區塊鏈去中介化、系統穩定性、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特點,減少傳統中心化系統中的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道德風險。

目前,國際區塊鏈聯盟R3聯合以太坊、微軟共同研發了一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商業票據交易系統,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聯合銀行、巴克萊銀行等著名國際金融機構加入了試用,並對票據交易、票據簽發、票據贖回等功能進行了公開測試。與現有電子票據體系的技術支撐架構完全不同,該種類數字票據可在具備目前電子票據的所有功能和優點的基礎上,進一步融合區塊鏈技術的優勢,成為了一種更安全、更智能、更便捷的票據形態。在國內,浙商銀行上線了第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移動數字彙票應用,央行和恆生電子等也在測試區塊鏈數字票據平臺。

3) 徵信管理

該領域的痛點在於:數據缺乏共享,徵信機構與用戶信息不對稱;正規市場化數據採集渠道有限,數據源爭奪戰耗費大量成本;數據隱私保護問題突出,傳統技術架構難以滿足新要求等。

在徵信領域,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時間戳、非對稱加密和智能合約等特徵,在技術層面保證了可以在有效保護數據隱私的基礎上實現有限度、可管控的信用數據共享和驗證。國內目前中國平安在開展區塊鏈徵信方向的探索,創業公司如LinkEye、布比區塊鏈等也在這一領域進行嘗試。

4)資產證券化

這一領域業務痛點在於底層資產真假無法保證;參與主體多、操作環節多交易透明度低出現信息不對稱等問題,造成風險難以把控。數據痛點在於各參與方之間流轉效率不高、各方交易系統間資金清算和對賬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資產回款方式有線上線下多種渠道,無法監控資產的真實情況,還存在資產包形成後,交易鏈條裡各方機構對底層資產數據真實性和準確性的信任問題。

區塊鏈去中介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特點,增加數據流轉效率,減少成本,實時監控資產的真實情況,保證交易鏈條各方機構對底層資產的信任問題。

5)供應鏈金融

這一領域的痛點在於融資週期長、費用高。以供應鏈核心企業系統為中心,第三方增信機構很難鑑定供應鏈上各種相關憑證的真偽,造成人工審核的時間長、融資費用高。

區塊鏈去中介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特點,不需要第三方增信機構鑑定供應鏈上各種相關憑證的真實性,降低融資成本、減少融資的週期。

國內上市公司易見股份與IBM合作發佈了國內首個區塊鏈供應鏈金融服務系統 “易見區塊“;宜信、點融網與富金通、群星金融等機構也推出了相關應用。

6)保險業務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未來關於個人的健康狀況、事故記錄等信息可能會上傳至區塊鏈中,使保險公司在客戶投保時可以更加及時、準確地獲得風險信息,從而降低核保成本、提升效率。區塊鏈的共享透明特點降低了信息不對稱,還可降低逆向選擇風險;而其歷史可追蹤的特點,則有利於減少道德風險,進而降低保險的管理難度和管理成本。

目前,英國的區塊鏈初創公司Edgelogic正與Aviva保險公司進行合作,共同探索對珍貴寶石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保險服務。國內的陽光保險於2016年採用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技術架構,推出了“陽光貝”積分,成為國內第一家落地區塊鏈應用的保險公司。中國平安、眾安保險、中國人壽等多家保險公司也在推進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

&3.0:區塊鏈 + 行業應用

1)區塊鏈 + 醫療

醫療領域,區塊鏈能利用自己的匿名性、去中心化等特徵保護病人隱私。電子健康病例(EHR)、DNA錢包、藥品防偽等都是區塊鏈技術可能的應用領域。IBM在去年的報告中預測,全球56%的醫療機構將在2020年前將投資區塊鏈技術。

目前,國外如飛利浦醫療、Gem 等醫療巨頭和Google、IBM等科技巨頭都在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的醫療應用,也有Factom、BitHealth、BlockVerify、DNA.Bits、Bitfury等區塊鏈技術公司參與其中。國內,阿里健康與常州市合作了醫聯體+區塊鏈試點項目,眾享比特、邊界智能等區塊鏈技術創業公司也在佈局相關項目。

2)區塊鏈 + 物聯網

物聯網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如果將通信、能源管理、供應鏈管理、共享經濟等涵蓋在內,區塊鏈技術的物聯網應用將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領域。

場景一:供應鏈管理

現代企業的供應鏈不斷延長,出現零碎化、複雜化、地理分散化等特點,給供應鏈管理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核心企業對於供應鏈的掌控能力有限,同時對假冒商品的追溯和防範也存在很大的難度。作為一種分佈式賬本技術,區塊鏈能夠確保透明度和安全性,也顯示出瞭解決當前供應鏈所存在問題的潛力。

應用層面,IBM在16年就推出了一個區塊鏈供應鏈服務,客戶可以在雲環境中測試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應用來追蹤高價值商品,區塊鏈初創企業Everledger 就使用了該項服務來推動鑽石供應鏈實現透明度。在國內IBM也與易見股份合作了“易見區塊鏈應用”,用於醫藥供應鏈及供應鏈金融領域。微軟推出的區塊鏈供應鏈項目Project Manifest也已經吸引了13家合作伙伴,行業涉及汽車零部件件、醫療設備等。

初創型區塊鏈公司仍然是區塊鏈供應鏈項目落地的主體,國外如Skuchain主要開發區塊鏈供應鏈的解決方案,解決貿易融資當中的痛點,實現無紙化;Everledger主要開發鑽石防偽的區塊鏈應用;Chronicled利用區塊鏈技術來幫助驗證收藏類運動鞋; BlockVerify主打藥品的追蹤溯源等。

在國內,除了上述提到的易見供應鏈應用外,眾安科技推出了一項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雞養殖追蹤系統;區塊鏈初創公司食物優提供了一套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農場供應鏈客戶系統,已對接全球500多家農場,在提供驗證溯源服務的同時,還會提供基於物聯網的農業大數據分析,精準營銷獲客等服務,以增加服務附加值;唯鏈(VeChain)開發了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透明供應鏈平臺,與Chronicled類似,也是從奢侈品流通溯源入手,已經和10多個行業客戶展開合作。等等。

場景二: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是“去中心化”的典型例子。如Airbnb對接了有閒置房屋或者床位的房東和租房者,Uber、滴滴對接了閒置的汽車和乘客,摩拜、ofo提供的共享單車,等等。但共享經濟始終面臨的一大問題便是信用缺失。區塊鏈技術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區塊鏈去中介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特點能有效解決人與人之間信任基礎薄弱、個人信用體系不健全等阻礙共享經濟發展的因素。

基於以上特點,在共享經濟領域,Airbnb、Uber和滴滴、摩拜和ofo都在主動擁抱區塊鏈,希望藉助區塊鏈技術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創業公司中,贔特數字科技推出了運行在區塊鏈上的物聯網智能鎖系統,以此切入共享經濟領域。

場景三:能源管理

分佈式能源的發展帶來的一個問題是微電網的管理以及與現有的中央電網之間如何平衡。區塊鏈具有分佈式賬本和智能化的合約體系功能,能夠將能源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有效地銜接,成為能源互聯網落地的技術保障。

在國外,歐洲能源巨頭TenneT、Sonnen、Vandebron也在與IBM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將分佈式彈性能源整合至電網,以確保供電平衡。紐約初創LO3 Energy和ConsenSys合作,由LO3 Energy負責能源相關的控制,ConsenSys提供區塊鏈底層技術,在紐約布魯克林區實現了一個點對點交易、自動化執行、無第三方中介的能源交易平臺,實現了10個住戶之間的能源交易和共享。

國內也有一家能源區塊鏈初創企業Energo Labs,提供基於微電網和區塊鏈的P2P清潔能源生產和交易平臺及解決方案,目前在菲律賓已經有落地的試點項目,另外在澳大利亞和泰國也設立了分公司。另外,能鏈眾合打造的能源區塊鏈實驗室也在開發適用於能源環保行業的區塊鏈分佈式賬本以及企業級區塊鏈應用。

除了上述提到的三大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在物聯網領域還可應用於充電樁共享、工業互聯網、智能家居等領域,不一而足,本文不再展開討論。

區塊鏈去中介化、共識機制、不可篡改的特點,利用區塊鏈技術,能將文化娛樂價值鏈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整合、加速流通,縮短價值創造週期;同時,可實現數字內容的價值轉移,並保證轉移過程的可信、可審計和透明,有效預防盜版等行為。

4)區塊鏈 + 公共服務&教育

在公共服務、教育、慈善公益等領域,檔案管理、身份(資質)認證、公眾信任等問題都是客觀存在的,傳統方式是依靠具備公信力的第三方作信用背書,但造假、缺失等問題依然存在。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所有數據的完整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因而可以有效解決這些行業在存證、追蹤、關聯、回溯等方面的難點和痛點。

應用層面,如普華永道與區塊鏈技術公司Blockstream、Eris合作提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公共審計服務;BitFury與格魯吉亞政府合作落地區塊鏈技術土地確權;螞蟻金服區塊鏈公益項目;索尼基於區塊鏈的教育信息登記平臺,和數軟件針對教育行業的區塊鏈項目,等等。

綜合來看,作為一項基礎類技術,區塊鏈在眾多具備分佈式、點對點交易、去信任等特點的行業領域都有極大的應用價值,現階段整個區塊鏈產業生態仍處於起步階段,各行業應用大多還有待探索和試驗,各行各業的應用不一而足,本文不再展開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一步研究,也歡迎交流。

2018區塊鏈能應用的行業和投資思考!

區塊鏈領域的投資思考

Q:數字貨幣或挖礦類項目的投資機會

就比特幣而言,經過了7、8年發展,比特幣已經是目前最成熟的區塊鏈體系,圍繞其生態相關的項目對於早期投資而言基本上已經過了時間窗口,市面上的交易平臺已經有很多成熟的渠道(據統計,比特幣在國內三大交易平臺成交超過80%),新平臺機會很小;礦機制造商也有臨近上市的。宏觀而言,比特幣POW驗證的模式瓶頸明顯,未來相關業務是否會繼續存在是個問題。對於VC機構而言,圍繞比特幣生態相關的項目投資價值已經比較低。9月4日,央行等7部委下發了《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禁止代幣融資交易平臺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這一領域的投資機會也基本關閉了。

Q:ICO的投資價值與風險

ICO(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首次加密代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

具體來講,ICO就是區塊鏈項目通過發行代幣向投資者眾籌,而項目運營的情況將會反映在代幣的價值上,這樣投資者和創業團隊就都能享受到代幣帶來的收益。可以說,ICO使得開源IT社區裡,第一次有了針對開發者的激勵機制。

對於區塊鏈這樣的早期技術,退出週期很長,而參與ICO,投資代幣能夠獲得投資資金的流動性。因此,國內外有一些機構成立專門投資ICO的基金,或直接以ICO的方式募集基金來投資ICO項目。但對於大多數基金機構而言,ICO項目的風險依然過高,估值定價、資金管控等都不透明。9月4日下發的《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公告》明確界定ICO為非法融資,宣告了ICO的死刑。這一領域不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都不建議參與。

Q:底層技術類項目的發展

國內做底層技術的公司,一類是基於以太坊智能合約進行的修改和優化;一類是基於自定義的加密算法、共識機制等研發的區塊鏈協議。從整個業態來看,像比特幣、以太坊這種底層技術平臺是開源的, 因此對做底層技術及協議層的公司來說,不管是基於國外開源代碼改進還是自己重新架構,都需要找到一個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通常來說,技術類公司的發展選擇有兩種:一種是建系統、搭平臺、佈局生態;另一種是技術輸出,幫助客戶做應用。有理想的公司都希望做成開放式平臺,吸引各類開發者、創業者來開發自己的應用。但搭平臺前期比較難產生收入,投入高週期長,以前只能找VC投資,現在還可以依靠ICO融資,但風險依然很大,而且必然面臨巨頭的競爭,孰輸孰贏很難預料。

如果從應用切入,前期的投入少、門檻低,如果場景無縫銜接,很快就能變現。但這種“技術提供商”的模式很容易把自己變成一個勞動密集型的公司,實現規模化發展壓力大;比較理想的狀態是將應用模塊很好地產品化,與集成廠商合作推廣行業應用。

國內很多區塊鏈創業公司往往選擇同時涉足技術服務和平臺兩種模式。通過技術服務快速實現技術落地和盈利,支持平臺研發;通過平臺來佈局未來,同時也能獲得更好的市場估值。

目前區塊鏈底層協議的成熟度和穩定性都還有很大欠缺,這也給優秀的技術團隊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長期來看,掌握底層核心技術研發及優化能力的團隊更有機會成長為底層技術和協議開發的平臺公司,基於對性能和安全性及應用場景的不同需求開發公有鏈或聯盟鏈,然後上面生長嫁接出很多不同行業的應用。我們認為這種平臺應該是具備特定的行業屬性或者功能屬性的。

Q:區塊鏈應用場景的挖掘

區塊鏈本質上是通過數學密碼學解決了人與人之間價值交互的信任及公平性問題,是對現有互聯網技術的升級補充。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會對非常多的行業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但並不是所有行業都適合應用區塊鏈技術。如何分析區塊鏈應用場景呢?我們可以參照以下的邏輯:

第一,一個好的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一定會涉及到多個信任主體,大家需要有去信任中介的方式來合作。

第二,一定是主體之間有比較強的合作關係,這是商業的需要。

第三,目前的區塊鏈技術還只能用於中低頻交易,是否可以滿足交易需求。

第四,商業模式一定要完備、可持續。

從上述邏輯來看,金融、供應鏈管理、交通運輸、能源管理、電子政務等都是適合區塊鏈融合應用的領域。另外,區塊鏈領域的應用大體上可以分兩大類。一類是用區塊鏈的技術解決現今用其他技術已經解決的一些問題,但區塊鏈技術能更好地降低成本或者提升效率;另一類是用區塊鏈解決之前已有技術不能解決的問題。目前的區塊鏈應用還是以第一類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