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两百万及以上资产的家庭大概有多少?

此天子气也

国内两百万及以上资产的家庭?我估计要以千万户来计算。

从2017胡润财富报告来看,大中华区600万资产以上的家庭就已经有460万户,就算除去香港的52.8万户、台北的6.74万户,国内也依然有近400万户。

而200万资产以上的家庭,你要知道,如今国内房子均价2万一平以上城市已经有10多个,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厦门、三亚、杭州、南京、福州、天津等等,也意味在这些城市有一套100平以上房子的家庭,他们的资产就已经是两百万以上!还有一批二三线局部的楼盘单价也已经突破2万大关,比如东莞、佛山、青岛、济南、苏州中山等地,这里又形成一批资产两百万以上的家庭。


风生焱起

“迷悟”爱思考,尽管目前还是财产没有公示的时代,但两百万以上的家庭应该还是很多的,即使是四五线的地方,随便一套房也还是值几十万的,而这些地方往往都有几套房,再有点别的资产,到二百万还是小意思。

如果是三线以上的城市,那就不是二百万能打住的了,像北京随便一套房怎么也有三五百万,那还是面积很小的,如果是知名小学边上的,20平米的地方也等值400万,所以,要问中国有多少二百万资产的家庭,那应该是非常非常多。

究竟有多少呢?据2011年有一个调查统计数据,说中国一共有4亿多个家庭,如果去掉9亿农民,城市里大概有1亿多个家庭。又据著名的楼市专家任志强所分析,城市家庭应该是80%以上都是有房家庭,算下来差不多有9000万个家庭都有房子。即便最保守计算,房产在200万以下的家庭打个对折,中国有200万资产的家庭应该也有5000万个左右。

这一点相信很多人也有切身的感受,在去年317新政之前,很多楼盘就像卖白菜一样,只要一开盘很快就抢光,托人找关系还只能是买一个购买资格,什么朝向啊楼层啊,根本没有机会挑选,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很多中国家庭不但有实实在在的房产,手里的现金流一样不差,能够拿出全款的不算,能够贷得起款的家庭,起码说明他还是有能力还上每月的银行贷款的,这样的财产实力,岂止是两百万能打住的。


富凯财经

你好,嗨住租房回答这个问题。

每12个人就有一个资产在200万以上的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的数据显示,资产在100到200万的家庭占比为8.9%,200万到1000万的占比6.9%,而1000万以上的占比大约为0.6%,因此家庭资产在200万以上的大约占比为7.5%。这么算下来在中国大约每12个人里面就有一个是资产在200万以上的家庭。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只要是当地房产的均价超过2万,并且拥有一套一百平米左右的房产,差不多资产就已经有200万了,因此对于北上广深,很多二三线城市,甚至于去年年末刚刚上涨的小县城都有可能已经到达了这个水平。

家庭年收入200万还不一定中产

这几年中产阶级的概念十分火热,这是人们对于一种无压力生活的向往。但如果我们的资产结构中80%甚至于90%以上都是由房产这样的固定资产组成,而又由于我们有居住的需求,房产不可能在短期内变现或者进一步增值成为新的现金流,因此很难从目前高的房产价值中获得生活的满足感。

如果我们在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中有一套房产,这套房产无论价值多少都不一定给我们带来生活的幸福感。因此对于资产的比较并没有那么大的意义,而生活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每年流水的多少,现金存款的多少。

年轻一代应该学会投资

根据胡润财富榜可知,在过去十年中国有15%的千万级富翁通过投资房产迅速积累起财富,而这一种投资的方式在将来十年可能会日趋乏力。对于大部分的年轻人而言,购房投资以追求财富的稳定增值已经越来越难。

但对于青年而言投资是必要的。这种投资并不局限于投资房产这一种途径,还可以用于投资金融市场,甚至可以投资自己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学习一个新的技能或者掌握一个新的技术都能让我们将来的工资变得更高以获得更多的现金。这样的投资远比买房更加保险也更加持续。如果你从家乡到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努力打拼,那么有一个好的住处自然是不可少的。选择租房就要选择合适的平台。嗨住租房-全城房源,一网打尽,房源多,房源真。


嗨住租房

没有官方的数据,但应该有很多很多,毕竟在一二线城市随随便便一套房子都能到200万万,房价的飞速上涨,推动了家庭总体资产总值的上升。

百万家庭资产的概念已经跟很多年前的“万元户”差不多了,在物价不断上涨的今天,百万家庭资产已经没有什么竞争力了,“千万”的资产才是奋斗的目标。


如何才能让自己的资产超过千万呢?

1、高净值人士的财富管理方式值得借鉴。

综合2017年《胡润财富报告》等多份高净值人群报告,资产达千万为中国高净值人群,在大陆每940人就有一个千万富翁。其中广东以占比9.7%的高净值人群蝉联榜首,成为中国大陆最多千万富翁的地区;上海、北京紧随其后,江浙、山东形成第三梯队,内陆仅有四川相对突出。


其中超过55%为企业主,20%为金领,他们更青睐把资金投入到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债券产品、保险、私募基金、股票等理财方式上。风险控制、实际收益仍然是他们配置资产时核心考虑的两大问题,相较受政策的影响投资行为,市场化投资行为更可预见和评估风险。


2、房产已经不是最佳的投资品

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构成也为大众资产配置提供了借鉴,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政策下,楼市已经趋稳,泡沫在逐渐被挤出,所以我们一般家庭不应该再只盯着房产投资,应该把资产配置眼界放开,手段放开。


对年轻白领来说,收入相对有限,手里闲钱不多,可首选货币基金等流动性较强的产品,其流动性强满足流动性需求同时,又可以收获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


对于家庭来说,考虑孩子出生、上学等因素,可以选择稳健型基金类产品、保险理财产品为主,少量配置股票等高收益、高风险产品。


对于中年人来说,在拥有相对较强的资本积累后,考量未来养老等问题下,可以以基金定投、国债、银行理财为主,将股票或者信托投资比例下降,防止投资损失过大导致退休生活受影响。


总的来说,若想实现“千万”的目标,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第一结合自身财务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第二,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有效分散风险,保证稳定收益的同时再博取高收益。



度小满金融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习惯性的将房产纳入到可统计的资产的范畴,其实是不妥当的。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快速推进中,截止到2017年底,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约59%左右,约2.2亿户左右,预计7、80%是以自购或贷款的方式持有唯一一套自住住房,尤其是一线、准一线和省会级城市,高房价、抚养孩子的压力,让大多数家庭为一套房子努力奋斗中。这套房子是全家赖以生活的基础,除非因病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缺钱或搬离生活的城市而不得不变卖房产,否则是不具备变现的条件,也不具备增值的条件,至于房价的上涨带来的收益,只能是一种自娱自乐的假象。而且相当多的家庭为了这套房子背负了高额的房贷,每个月睁开眼就多欠了银行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利息。

因此,房产不因归入资产,尤其是金融资产的范畴,反而,房产是一项负债。

家里有多套房的富二代和金领阶层除外了,毕竟这类高收入、重资产的高收入群体在所有的居民当中的比例不会超过2%,也就是3、400万户左右。

我们需要看的是,在剔除了房屋等固定资产之后,扣除银行借贷的债务,可供支配的具备较好流动性和变现能力的金融性资产的规模,比如现金存款、基金、股票、债券、贵金属、外汇等。

从各地的人社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北上广深杭等一线城市的年人均收入水平在8-10万元的区间左右,中等收入阶层或者中产阶层的按2-3倍计算,在20-30万元的区间,一个35-40岁区间的家庭年收入40-50万元区间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了。

以这五个一线城市的5-8万元左右的房产均价计算,一套90平的房产平均需要450-700万元的投入,还不包括装修、家电的投入,基本上都会按20年以上或更长的时间进行贷款按揭购置,在这期间,房贷的支出会占收入支出的很大的比重,比较难以进行快速的金融资产积累,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40岁之前,别说积累200万元的金融资产,就是积累下来100万都是很困难的。

虽然很多人会说早年购房的人的购房成本要低的多,但也需要看到薪资水平并不是一步到位的,现在30万年薪的人,当年买1万均价的房产时,年收入可能也只有7、8万元,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薪资在增长,但结婚生子、买车、赡养老人、孩子教育等支出也会逐年增加,最终每年能够省下来的钱并不多。

以答主身边的人为例,大多数35岁以下的同事和朋友,都不同程度的欠着银行几十万至2、300万不等的房贷和车贷,每个月的收入在支付完各项支出之后,剩下的钱大多是攒一部分就提前还一部分贷款,很难存下大额的资产。而35-40岁以上的人,有相当一部分因为生了二胎或老人同住等因素,衍生出换大房子的需求,导致刚从上一套房贷的坑里面跳出来,又接着跳进下一个更大的坑里,这样的情况数不胜数。

此外,现代人的保险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是中年人,在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会特别重视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进行风险预防和保障,这方面的投入也会占了很大的比重,导致可用于积累的金融资产进一步缩水。

综上来看,在城市人口中,即便是家庭收入最高的前10%的家庭里面,仍有大部分的家庭还处于这样一种努力奋斗,还房贷、投入孩子教育、赡养老人的阶段,没有太多多余的经济能力进行积累和投资,能够不靠有钱的爹、也没有做上高管,而只是靠薪资收入积累到200万以上金融资产的,真心不多,估计也就2%左右,加上前述的2%的富二代和金领,总计不会超过4%的家庭,估计也就600-800万户。


元宝爸的奶爸生活


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先算一笔账吧:

截止2017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00万,上海常住人口2400万,以三口人为一个家庭计算,北京有700万户家庭,上海有800万户家庭,这两个城市就有1500万户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有1套房计算,这两地的房子每套至少也要200万以上吧,也就是说,仅北京和上海两地200万以上资产的家庭至少也有1500万户。



而据统计,全国现在超过800万人口的城市已经达到了30个,这30个大型城市,房价都在2万以上。还是按三口为一户计算,就是8000万户,又是8000万户拥有200万资产的家庭。

这么算来,全国拥有200万资产的家庭,至少也应该在一亿以上吧。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原来我们这个国家已经有十分之一以上的家庭都是百万富翁了,可是我们身在其中怎么就没什么感觉呢?

残酷的现实是,这些百万富翁中,绝大部分都是近年的房地产造富造出来的。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房子就是全部资产。而对贷款买房的,房子就是负资产,所谓的百万富翁其实就是负债累累的房奴!即使那些靠着过去单位福利分到房子的老人们,一套房是用来住的,百万千万的资产吃不得、穿不得、用不得,就是一座金山,也只能饱饱眼福了!

你见过得病交不起住院费的百万富翁吗?这些资产200万以上的一亿多个家庭中,有很多就是。



内蒙古天宇

我告诉你,占了90% ,但是这些人都是穷人。

作为一个家庭,人口成分基本上作为80后主体的我们来说。爷爷奶奶,父母,自己,妻子与小孩。这样的一个家庭,必须有房子,有宅基地。当前的现状就是,你有这些基本上过二百万了。

现在的农村田地,房子哪家的能够卖?哪家的能换钱?这些都是不行的。

爷爷奶奶年龄绝对超过80,父母年龄过了五十。88年出生的都三十岁了。在这样的家庭里面,我可以告诉你,不要说结婚?你连病,都病不起。

一个家庭的收入有多少?一亩田不会超过五百元。家里人口多,田地不会超过十亩。当然这是在南方,你要是在新疆就当我没说。父母在家照顾老人,种田一年收入不会超过1万元。支出不会少于三万元。这还是有新房住的家庭。这样都不错了。一旦家里有点事情,出点事,基本上都是亲戚借遍,白眼瞧遍。

所以现在的女人结婚就是那么现实,家里有车有房,父母早亡。结婚以后,家里面的房子,土地出售,婚后财产就有两百万。然后两人出门打工或者创业,一不开心,我就跟你离婚,分你百万的家产。,再重复这样的生活!这就是现在80后农村二百万家底家庭的现状。两百万不是手上的,你在路上被人撞死了,现在都得陪68万。所以你说现在的人有钱还是没钱?

反正现在的人活的都很累。


二维蚂蚁看世界

在中国,有两百万及以上资产的家庭大概有多少?大概北上广深有房人士都超过了,两百万这个门槛实在太低了。

瑞士信贷集团发布的2017年度全球财富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年中,过去12个月以来,全球财富总值上升6.4%,创下自201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美国的家庭财富增长为10.1%,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中国以6.3%的增速位居第二。


路透社称,全球最富1%人口坐拥全球50.1%的财富,所占比例首次超过一半,而2008年金融危机高峰时,这一数字为42.5%的财富。报告预计到2022年,全球中产人口将增加2.3亿,总人数超过12亿,中国人占比例将升至40%。


亚太区财富增长3%,主要动力来源自中国.

2016年,亚太区财富增加了2.6万亿美元至89万亿美元,增幅达3%。增长放缓主要是由于货币汇率的不利变动。若按固定汇率计算,亚太区财富增幅则为5.9%。中国是亚太区财富增长最强劲的国家,财富总值增加1.7万亿美元至29万亿美元,攀升6.3%。按国家划分,其财富增长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由于日圆兑美元贬值,日本财富下滑6.1%至23.7万亿美元,若按日圆计算,日本财富总值温和上升2.8%。

表一:2016年年中至2017年年中的家庭财富总值变化(按地区划分)

附注:以当期美元币值计算


表二:2017年年中成人平均财富最高的10个主要经济体(美元)


中国近200万人资产超百万美元

自2000年以来,全球百万富翁人数增长170%,而超高净值人士的增幅更达五倍,是迄今增长最快的财富持有群体。百万富翁这一群体的构成正在迅速改变。2000年,多达98%的百万富翁主要集中在高收入经济体。自此以后,全球增加2,390万名“新百万富翁”,其中270万名来自新兴经济体,占新增百万富翁人数的12%。在超高净值人士群体中,这种转变更加显着。2000年,新兴经济体只占该群体的6%,时至今日,新兴经济体占超高净值人士增幅的22%(24,500名成人)。单是中国就预计增加17,700名成人,占全球新增超高净值人士的15%。

从2016年到2017年,全球百万富翁人数增加230万至3,600万,增幅为7%,主要来自美国、西欧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以及亚洲主要财富市场和发达经济体。亚太区方面,澳大利亚新增202,000名百万富翁,达到120万人;中国大陆新增163,000名,达到200万人;台湾地区新增58,000名,达到381,000人。尽管2017年亚太区百万富翁人数增长3%,但在2017年年中,亚太区位于财富金字塔顶部的超高净值人士(财富超过5,000万美元的人士)和亿万富翁的人数分别增长18%和24%,各达到37,420人和910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

更多资讯,请关注恒信贵金属!


恒信贵金属

这样的家庭,一般来说,在我们国家的大中城市中,只要有户口,有房产的家庭,他们的资产至少应该上一百万以上吧。好一点的,有私家车,房产几套的,资产至少二百万以上吧!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拆迁受益户的最大代表和群体。

相对于农村和中小城市,资产上二百万以上的一般都是公司企业,农场商铺,当然也有好多房产的老板家庭。此外,一些高官,高管家庭也应该拥有几百万的资产吧!至于普通百姓,不要说二百万了,就是一百万,几十万都很少。

总之,不论是城里人,还是农村人,凡是受益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地皮升值的地主,他们中百万富翁,二百万富翁应该最多。



小太阳958

不能用货币数字衡量人的生活质量。改革开放当初,我们那么去大庆建楼房的,三年就成万元户,那个风光,十里八乡的都称羡,因为建起了楼房。拿到现在讲,那时的万元户是当今的千万户吧?曾看过《百万英镑》的电影,那种贵族气,奢华是当今的亿万富翁吧?时代不同了,货币真贬值。农村的楼房拿到城市值千万。不就是住房条件好一些,哪家哪户不都荡尽了家财住的房子呢?房子已住人,人还有衣食行,消费如不行,实业会停运。实业一停运,物价会刷新。

本人认为,要按数字计,二百万的家庭是贫民。资产超千万的接近于中产,但财务离自由还远着呢。危机由阶层分化而来,分化会加剧危机深度,缩短危机的周期。治理上的难度会空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