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指甲、吮吸手指?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该警惕了!

偶尔去开家长会,幼儿园老师就会叮嘱家长,要勤给孩子剪指甲,不然孩子总是咬指甲,这样不但不卫生,还会导致孩子得甲沟炎。

咬指甲、吮吸手指?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该警惕了!

其实深究孩子咬指甲的背后,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害处多到你害怕!

杨洋(化名),男,5岁,性格内向、胆小、怕孤独、不合群,尤其受到成人指责时表现得紧张。上课、睡觉时,经常将手指放在口中,入神地咬指甲。从周岁起,他先是吃衣角,咬被角,后来由于达人阻止,虽不再吃衣角、被角,但产生了吮吸手指的行为。洋洋出生后由于母乳不足,由人工喂养,一岁半后由外婆抚养。父母在外打工,每周到外婆家去看望他一次。长大一些后,跟父母同住,但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在家玩耍。

咬指甲、吮吸手指?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该警惕了!

心理学专家指出:孩子爱咬指甲,有时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敌对感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咬指甲经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心理专家指出:1.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由于父母工作太忙,对孩子要求过严,家庭成员关系紧张等原因,使孩子得不到充分的爱和关注,特别是母爱。

咬指甲、吮吸手指?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该警惕了!

2、缺少同龄伙伴。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住在单元式的房子里,当孩子从学校、幼儿园回家后,常常是一个人在家做作业、玩玩具、看电视,但感到孤独、寂寞、乏味时,便不自觉的去吮手指,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习惯。

3、适应困难。当孩子适应新环境感到困难时,或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下,也会产生这种行为。

4、模仿。有的儿童是在幼儿园、学校里从同伴那儿模仿学来的。

5、教育不及时。当孩子从吮吸手指的过程中得到一种快感后,便会时刻想着去吮吸手指,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及时进行教育和制止,而是“看”之任之,也易使孩子养成习惯性行为。

6、其他原因。如在饥饿、身体有疼痛或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时,吮吸手指可以转移分散对饥饿、身体疼痛和不舒服的注意力。若这种饥饿、疾病等不良情景经常出现,则可能使这类动作变成习惯性动作

那么,最终放任不管的后果就是:将影响甲床发育、指甲生长,轻则导致皮肤反翘、反复撕拉、甲床变形,重则诱发炎症、关节变形及后期啃指甲行为。轻则乳牙早失、成年后的龅牙或是凸嘴矫正不可避免,语言发音受影响。重则孩子日常上下牙咬合困难、面部肌肉功能失衡。

那么出现以上两种行为,家长该如何处理呢?听听专家为你支招

咬指甲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与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家中孩子咬指甲的习惯。

咬指甲、吮吸手指?孩子出现这些行为,家长该警惕了!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要尽早矫正。步骤

1、教给孩子分辨识别习惯性行为出现的情况,例如想办法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最爱咬手指头。

2、教给孩子掌握在习惯性行为出现时运用的对抗反应,例如对自己说“妈妈说了,咬指甲容易生蛔虫。我不要长虫子。”

3、让孩子想想用对抗反应控制习惯性行为时的情景,如想象肚子里不再有蛔虫,不在闹肚子疼了、

4、父母要给与必要的督促,当孩子成功地使用对抗反应不在出现习惯性行为时,一定及时给与表扬,这叫社会支持。

吮吸:1、尽量满足孩子被关注的需求。如多与孩子交流感情,进行肌肤接触,如陪孩子做游戏,带孩子郊游;睡前给孩子以温情,让他能愉快安详达地入睡,使孩子有一种安全感、满足感与幸福感。

2、为孩子提供合适的玩具和场所。借此鼓励儿童多与同伴一起玩耍,安排一些合适的手工活动,尽量使他们手不空闲。

3、厌恶疗法。可在孩子经常吮、咬的手指上放一些胡椒粉,或涂些黄连水等苦味剂,或缠上些胶布,使之在吮、咬时产生一种厌恶感,可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

4、负性活动联系。规定患儿在一段时间里反复不停的吮、咬手指,直至感到不舒服、不愉快,促使其慢慢改掉这一习惯。

5、正确的教育与强化。在对孩子进行矫正时,态度要亲切,语言动作要轻柔,不要大声地呵斥、恐吓、打骂。另外,当孩子啊在矫正的过程中有所进步时,应及时给与表扬及鼓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