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中興事件教訓 董明珠要500億自己做芯片 究竟勝算幾何?

1、賬上躺著鉅額現金卻不分紅,為何?

在4月底的時候,格力發佈了2017年年報,年報顯示,公司2017年營收1482億,同比增長37%,淨利潤224.02億,同比增長45%,創出歷史新高。

但隨後董明珠宣佈格力電器今年不分紅,據悉這是格力電器11年來首次宣佈不分紅。

從數據來看,除了1997年和2006年之外,格力上市21年幾乎年年分紅,共分紅19次,累計分紅金額高達400億元

此次格力宣佈不分紅一事被曝光後引發了網友熱議,股民也一片譁然。不分紅,格力電器省下的錢用來幹什麼?

吸取中興事件教訓 董明珠要500億自己做芯片 究竟勝算幾何?

截至2017年年末,格力貨幣現金總額達996.1億元

2、董小姐要造芯片,有沒有決心?

董明珠表示,格力要長期持續發展,就必須掌握核心技術,比如芯片。

對於投入資金研發芯片,格力遭到了部分質疑,董明珠對此回應:“哪怕投資500億,格力也要把芯片研究成功。當我們能夠掌握芯片,而且我們能把高端芯片如果能拿下來的那一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服務全球了。”

以格力的財力,公司投得起區區幾百億。那麼,董小姐“500億造芯片”的背後,是人傻錢多啥都想幹?還是為了博眼球,甚至有公司內部政治考慮?其實,格力很可能是真的想造芯片。

吸取中興事件教訓 董明珠要500億自己做芯片 究竟勝算幾何?

這也解釋了,格力去年賺了200多億,公司賬上有上千億,卻11年首次未分紅;芯片投資大,風險大,週期長,一砸就是幾百億,多儲備點現金,成功概率就更大一些。

3、格力空調,真的必須自己造芯片嗎?

目前在我國的空調市場,格力佔有重要地位,同時也是變頻空調的領導者,如今的空調要求智能控制和感知環境,對芯片要求越來越高。

而格力此前一直用著第三方芯片,也購買了高通等公司的專利,卻缺乏自有芯片技術。一直強調“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並不甘心,基於自主變頻技術打造的G10變頻空調的變頻控制芯片由格力團隊研製,但卻是由美國的一家半導體公司代工生產

中興的事件剛過,教訓確實告訴我們如果芯片等核心計劃掌握在國外,一旦合作不愉快,很可能很被動,格力想要掌握核心技術在情理之中。

格力“核心科技”的背後,涉及芯片中最重要的當屬ADC。ADC也就是模數混合。在工業領域,很多輸入信號多是連續變化的物理量,往往用與之對應的電壓、電流或頻率等進行模擬,因而這些都屬於模擬系統。

通過ADC模數轉換將這些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計算機可以處理的數字信號,充當物理世界與計算控制的溝通橋樑

吸取中興事件教訓 董明珠要500億自己做芯片 究竟勝算幾何?

ADC控制芯片正變得愈發重要,它幾乎應用於所有高速發展的新興領域——5G、短距離互聯通訊、新能源的電源控制、電動車的馬達控制、機器人最關鍵的伺服控制、變頻器控制...可以說沒有ADC在內的工控芯片,中國製造2025就實現不了

在這個領域,我國幾乎為零。雖有中科院微電子所、上海貝嶺等宣稱小批量量產,但耐操性上跟國際巨頭比差距懸殊,市場供應基本掌握在亞諾德、德州儀器等美、日本公司手中。據媒體聲稱,超高速ADC/DAC也位列美國對中興的制裁名單之上。

其實,早在2010年,中國企業們便吃過ADC的大苦頭。2010年,四萬億大放水後,市場需求大爆發,由於ADC芯片供應只掌握在美日少數企業手裡,它們遠遠沒預料到需求的爆發,ADC芯片出現全球性缺貨,甚至價格上漲10倍也仍然沒貨。一些價格上百萬的風能電機設備,就因為缺這個芯片而無法出貨,據說格力甚至要把倉庫中的廢品空調電路板上的芯片焊下來使用

以如今格力的體量和對空調行業的理解,再加上“中興事件”的切膚之痛,格力想要將芯片命門掌握在自己手裡的訴求完全是合情合理的。

4、要做芯片的,不只是格力

前不久,圍繞中興芯片事件,引起了全民關注芯片研發的熱潮,給國內其他科技廠商敲響了警鐘:

一顆芯片就能決定一個公司的生死

也使我們重新審視我國製造在核心領域短板。現在看來要“掌握核心科技”的格力對於空調芯片是鐵了心要做成了,阿里巴巴更是宣佈收購中天微,成中興芯片事件後,首家大張旗鼓投入芯片研發的公司。

4.1、目前國內芯片比較有聲望且量產的首先想到的是華為的麒麟芯片,麒麟芯片正是當初“有備無患”的戰略部署下開展起來的,回頭來看,會覺得任正非確實看得挺遠的,而且確實做成了

但是至於華為花了多少錢來做芯片研發,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直到去年光研發投入,華為就花了近千億人民幣,在全球都能排進前20,這麼高的研發費用是絕無僅有的。

吸取中興事件教訓 董明珠要500億自己做芯片 究竟勝算幾何?

4.2、 馬雲及其阿里巴巴則採取的兩條腿走路,一方面也宣佈要投入千億在達摩學院搞研發,其中芯片肯定是一個方向,而且阿里巴巴還開啟了買買買模式。

阿里巴巴已經投資了大量芯片公司,阿里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 Networks、深鑑、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中天微等多家家芯片公司,其中寒武紀為華為麒麟970處理器提供了NPU。可以說,馬雲馬下了國內大半個芯片企業。

可見,即便是阿里,投入的費用也不少,很可能也超了500億。

4.3、 芯片的研發除了錢到位,人才到位也很重要。畢竟芯片的人才是稀缺的,阿里巴巴和華為對人才的吸引力是公認的,確實不錯。但格力就未必了,芯片的高端人才不一定會願意去,對董明珠來說,說服董事會和股東們支持投資只是一個難點,能夠“籠絡”更多的研發人才的挑戰更大。

5、董明珠做芯片,是一時心血來潮?

前段時間流行一個段子:“

一堆上市公司說要做芯片,股價都漲了,因為投資者都知道他們不會真做芯片,只不過是炒概念。然而格力一說要做芯片,投資者都怕了,因為他們知道,董明珠說到做到,當她說要做芯片時,就是真要做了。”

早在2016年,格力就成立了微電子部門打造自有芯片,不過格力做的芯片,不是給手機這類通用電子使用的CPU,而是專門給空調使用的芯片。據瞭解,董明珠當時的構想是:格力空調本身跟芯片有關係,現在我們要把空調和芯片捏成一個未來的世界,讓消費者體驗智能環境。

吸取中興事件教訓 董明珠要500億自己做芯片 究竟勝算幾何?

據悉,格力微電子部門隸屬於格力通信技術研究院,這是董明直屬領導的研發單位,團隊成員全部來自於業內知名企業的資深工程師,與海外著名大學、 世界知名 IP 設計公司等有著長期的研發合作關係

目前,微電子部門立足於格力千億家用電器市場,著重智能家居,物聯網,處理器及高級安全 SoC 的芯片研發,全速推進格力多元化佈局。目前,微電子部門的研發團隊也已配齊,擁有數字前端、數字後端、模擬設計、版圖設計、硬件設計、軟件設計及功率器件設計等覆蓋整個芯片設計所有環節的完整研發團隊。

顯然,格力有備而來。事實上,早在2016年年報中,格力就首次披露要“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

董明珠也曾在2016年4月份對外界透露,“(格力)正在研究芯片,還要做新能源。”2017年2月董明珠做客人民直播時再次提到,格力正在研究芯片,而且很快就要出來了。

6、做芯片,500億夠不夠?

我不需要國家給我拿錢,我就自己投入,我一定要把芯片研究成功,只不過是個時間問題,我投入芯片研究並沒有影響我企業的發展,我投入芯片並沒有影響我的利潤,我反過來要問,如果今天我做了1500億,我的利潤只有5%,你怨我嗎?我有七十幾個億的利潤,我現在做了15%,我拿10%出來搞研發,難道不可以嗎?如果我沒有這個利潤,你能怪我嗎?在家電行業,我的最高利潤也就7%,我(格力電器)15%,我就跟人家一樣,那我就拿個7%,我拿出100多億做研發,沒有什麼不可以。”

隨後董明珠又對芯片研發的投入成本和遠景進行了展望:“我今年投入100億,明年投入100億,三年投入300億,甚至三年以後投入500億,我沒理由做不成

吸取中興事件教訓 董明珠要500億自己做芯片 究竟勝算幾何?

500億研發投入夠嗎?

500億的投入顯然是不夠的,不過從董明珠的意思是會一直追加投資進入,而且做的是高端的芯片,這個的難度就非常高了,因為低端的芯片是比較容易做的,比如像小米的澎湃S1處理器很快就可以研發出來,但是高端的芯片就沒有那麼容易做了,澎湃S2到現在還沒有出來。

華為投入了那麼多的時間才把麒麟970做到現在這個位置,而且重要是就是華為的麒麟系列到目前還無法完全做到自主知識產權,不過國內的企業可以通過中興事件對於技術的投入還是讓人欣慰的,況且格力一直都是宣傳掌控核心技術,有了自家的技術打底,在研發上面應該還是比較容易的。

董明珠說的500億,在幾乎所有行業都是一筆鉅款,但在存儲芯片領域,完全只是個零頭;2017年英特爾研發費用131億美金,高通研發費用60多億美元,格力再有錢,在巨頭面前也是小巫見大巫,根本不在一個量級。

7、董明珠,狂人還是救世主?

當年海信在中國彩電行業率先開發出“信芯”,引發國內一片國內外震驚,因為信芯的橫空出世,提高了中國彩電行業技術自主程度,減輕甚至徹底擺脫對外依賴,中國彩電業也實現了彎道超車。

現在格力也一樣,作為空調行業霸主,如果能夠掌握製冷制熱領域的功能芯片,不僅能為格力自己的空調配套,還能造福整個行業!

因此,格力要做芯片,最該顫抖的是國外那些目前掌控了芯片,尤其是家用電器芯片的企業,他們將迎來一個強勁競爭對手!

目前格力一年就要進口5億美元芯片,整個行業進口多少?必然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整個中國芯片業,每年進口超過2000億美金,已經取代石油,成為國內最大進口品種,對外依賴度極其高。

格力宣佈做芯片,對格力來說,每年花一筆錢,哪怕是每年100億,也是值得的;即使不成功,對格力也不會傷筋動骨!但格力參與戰局,對國外芯片廠商則是一個巨大戰略威懾!

畢竟,格力是芯片消費大企業,有巨大的需求,而智能電器芯片,技術上並不構成壟斷,格力有叫價的權利。格力自己幹,起碼在自家產品實現部分替代進口;其它廠家迫於壓力,也會主動來和格力合作,等於間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了競爭力。

現在國內媒體,一說到芯片就是高通、英偉達、英特爾...短期想追趕這些巨頭,談何容易?還不如腳踏實地,先把機械、電器等領域專業功能芯片做起來,一步一個腳印,假以時日,中國芯強大將成為必然!

相比搞手機,這次格力搞芯片成功概率要大得多,因為手機是消費終端產品,消費者起到決定性作用;但芯片是面向企業的,在標準化方面會更有優勢;況且格力自己也需要大量芯片,算得上是產業鏈延伸戰略。

吸取中興事件教訓 董明珠要500億自己做芯片 究竟勝算幾何?

可以說,董明珠不是一個資本家,她是一個純粹的企業家,資本家只為利益而為,而民族企業家還肩負著社會責任感!

所以,多一些像董明珠、曹德旺、任正非這樣的實幹家,是全中國企業之幸,這才是真正為社會造福。

中興事件後全國都在反思,為什麼我們造不出芯片,不是因為錢,也不是沒有人才,而是社會太浮躁了,人人只想賺快錢,炒房,搞一夜暴富,沒人願意靜下來心來做事!

這幾年隨著房價暴漲,更加人心惶惶,中國的高科技人才,多數都集中在一線城市,一套房動輒幾百萬,孩子教育也無著落,生活都不體面,誰還有心情搞研發?

但格力不一樣,就在前兩天,董明珠直接表態,“只要是格力人,我保證我也承諾,一人一套房”。這並非是開空頭支票,珠海政府已承諾,給格力一萬套住房的土地!但是也有條件,以當時董明珠的話說:

“大家要知道,我們憑什麼給,如果我們還是一個落後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我們給得起嗎?給不起,所以最振奮人心的是什麼?只要你想幹,就給你一片天地,只要你想幹,就給你機會。”

畢竟,如果一個人才不能安居,孩子教育不能解決,他肯定靜不下心來研究...格力現在能給員工這個待遇,人才問題基本不是問題了,只要公司肯投入,方向對...在珠海這種二線城市,格力做芯片,尤其是智能電器類芯片,反而會更有優勢。

中國需要董明珠這樣的企業家,中國需要能培養出更多董明珠的土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