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本篇所说的长征,是指毛泽东本人所经历的长征,也就是中央红军的长征,时间是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

十六字令三首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在行军途中,望着连绵的山岭,作《十六字令三首》,把山写得瑰伟雄奇,绚丽璀璨,流动回旋,又凸显了湘江之战后红军面临的紧张局势。“快马加鞭”“惊回首”“奔腾急”“天欲堕”,寥寥数语,战事危急的情形跃然纸上。但“万马战犹酣”“赖以拄其间”,笔锋一转,就把红军将士饱满的战斗激情和坚韧的革命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1935年2月二渡赤水后,红军猛攻娄山关高地金山,经过肉搏,占领了这个制高点,然后连续冲锋,把敌人完全击溃,傍晚占领了娄山关关口。关上只有茅屋两间,有一石碑,写着“娄山关”三个大字。

攻破娄山关是四渡赤水战役中间的一次战斗,整个四渡赤水河的战役是一场非常巧妙的运动战,用兵如神,是毛军事思想的一个光辉范例,也是古今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而《 忆秦娥·娄山关》 是他所有词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慷慨悲烈、雄沉壮阔,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风萧萧兮易水寒”般的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这一节情景这首词生动地描写了当年红军指战员从拂晓出发到傍晚结束战斗的动人情景。

有专家将这首词与李白的《忆秦娥·箫声咽》对比,认为毛词从艺术性上毫不逊色,而描绘更为细致,意境更为雄阔。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9月27日,红军到达甘肃通渭榜罗镇。9月28日,毛泽东在通渭县城东文庙街小学召开的中国工农红军抗日先遣队全军排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时,即兴朗诵了自翻过终年积雪的岷山后就酝酿在心中的诗篇《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长征时期毛泽东创作的唯一一首律诗,定稿于1935年10月,是毛泽东长征诗词的巅峰之作。 《七律·长征》 既是长征的史诗,也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崇高革命精神的赞歌。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引用了这首诗,使其成为与世界读者见面最早的毛泽东诗词作品。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月7日,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扫清了阻碍,摆脱了追敌,当天下午,一鼓作气,翻越六盘山。之后,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今吴旗县),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清平乐·六盘山》就是毛泽东翻越六盘山时的咏怀之作。

这首词上下两阕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言志, 这首气魄雄伟,音调铿锵的词,全词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宛若一幅壮美的诗情画,流转自然。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念奴娇·昆仑

横空出世,莽昆仑,

阅尽人间春色。

飞起玉龙三百万,

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

人或为鱼鳖。

千秋功罪,

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

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

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

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此作是1935年冬天中央红军走完了长征最后一段行程,即将到达陕北,毛泽东登上岷山峰顶,远望青海一带苍茫的昆仑山脉有感而作。这首诗毛泽东成功地表达了他的思想,词语雄浑气势磅礴,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而写成。既有现实巍峨、雄伟昆仑山的真实的描写,又有浪漫主义的“飞起玉龙三百万”丰富想象和极度的夸张,并赋予深刻的象征意义。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红军抗日先遣队结束了长征,到达陕北保安的吴起镇。10月21日,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取得“吴起镇大捷”,毛泽东为之大悦,马上就以他和彭草拟的作战电文中的“山高路险坑深”的原句为起手写下了这首诗。此后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获得青化砭大捷后,毛再次手书此诗传赠身处前线的彭老总。彭德怀接到此诗后,将最后一句话改为“惟我英勇红军”,将原稿送给了毛泽东,后加题目。 1947年8月1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战友报》将这首诗首次公开发表。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诗句短促快捷,铿锵有力的节奏、富有欢庆情感的韵律,读来如数鼓点,而寓意深长。主题是赞扬称颂彭大将军,可读罢全诗,很自然地仿佛看到了一位胸中自有雄兵百万、危难时刻表现出轻松豁达、潇洒自如、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伟大统帅形象。高度评价了彭德怀作为党和人民革命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树立了彭德怀骁勇善战、威武不屈的光辉形象,同时体现了毛泽东知兵爱将的博大胸怀和将帅之间的相互信赖。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再多说一首,那就是盖世精品《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创作于长征末期。1936年2月,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还有一种说法,1936年,毛泽东率领红军渡黄河东征,从山西省石楼县第一次踏上了山西的土地,并在石楼县留村写下了《沁园春·雪》。《沁园春·雪》是构思于渡河期间,写成于石楼境内。

上阕描写乍暖还寒的北国雪景,展现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下阕 对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并引出秦皇汉武等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作者伟大的抱负及胸怀。通篇 气势磅礴、气吞山河,可称盖世之精品。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