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罹患糖尿病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古代沒有“糖尿病”的提法,一般以“消渴”代之(當然,兩者並不是完全對等的)。此外,用的最多的一個代名詞,是“長卿病”。

在古代,罹患糖尿病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司馬相如,字長卿,應該是正史中較早記載明確有糖尿病的名人。晉代葛洪的《西京雜記》中記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

在古代,罹患糖尿病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這段文字說明患糖尿病的是個風流才子,而且最終也是巫山行雲過多,導致了不治而亡。於是,在古代文人墨客眼裡,“消渴”是風流雅士該有的一種疾病,是身份的象徵。


有比沒有好。

譬如南北朝時期,梁朝的王僧孺就曾經抱怨道,“吾無昔人之才而有其病,癲眩屢動,消渴頻增。”元代劉鶚的詩集中曾寫道“茂陵須病渴,太守尚能文。雲映山光近,煙開柳色分”,說明作者是認為得了糖尿病是有才的象徵,才能像司馬相如那般筆下生花,行雲流水。

在古代,罹患糖尿病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此外,“消渴”病也貼合了部分文人騷客懷才不遇、舊情離索的心境。

如詩聖杜甫本身就是個糖尿病患者,他的詩文中很多都與糖尿病相關,當然詩中也隱含了國事不舉,報國無門的淒涼心境。如《十二月一日三首》中的“新亭舉目風景切,茂陵著書消渴長。春花不愁不爛漫,楚客唯聽棹相將。”,還有《同元使君春陵行》中“我多長卿病,日夕思朝廷。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孫城。”

在古代,罹患糖尿病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的詩文中,也有類似的情結。“蝶粉花沾紫,蜂茸露溼黃。愁醒與消渴,容易為春傷。”

此外宋代大詩人陸游的詩中,也常以司馬長卿的病與情,勾起自己與唐婉那段生命不能承重之痛。“歸來偶似老淵明,消渴誰憐病長卿? 小雨染成芳草色,好風吹斷畫簷聲。”,60多歲的老人隱居紹興,“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勝情”。

有什麼樣的往事,讓人如此眷戀?

離逝的歲月,搔短的白髮,蒼天才知曉…“喚回四十年間夢,燈暗無人說斷腸。”

在古代,罹患糖尿病是一種莫大的榮幸?


古人,主要是文人雅士那個群體,不把消渴當回事,甚至以消渴為幸事,更多地其實是一種情懷的流露。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或羈於風月,或憾於平生,或流連舊事,“消渴”一病可以承載諸多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