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全真教

全真道也稱全真教和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始終代表著全球道教主流,被天下奉為“太上玄門正宗”。該宗嗣太上老君遺教,秉東華帝君演教,承正陽帝君鍾離權和純陽帝君呂洞賓二祖傳教,開宗於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王重陽。以全老莊之真為宗旨,摒棄了前代迷信的色彩從更高的地方向老莊迴歸,並逐漸包容合併了太一道、真大道和金丹南宗,雖提倡“三教合一”但從未敢離道,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道門——全真教

王重陽

全真教的教義總體來說,在煉養上祖述黃老,繼承了還黃帝、老子、尹喜、文子、列子、莊子、屈原、魏伯陽、鍾離權、呂洞賓的思想。此外,提倡三教合一,三教平等,認為儒、道、釋的核心都是“道”。其宗教實踐的原則是“苦己利人”。而且實行出家制度,道士不鼓勵婚娶。全真教除了繼承了中國傳統道家思想以外,更將符籙、丹藥、齋醮科儀等思想文化內容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下了堅實的根基。

該教教義受時代思潮影響,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經》、《般若心經》、《孝經》作為宣傳口號。修行智慧則以祖經《道德經》、《四子真經》、《文始真經》、《陰符經》、《清淨經》為主;修行方術以華夏內丹為主,兼修外丹符籙,主張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認為修真養性是道士修煉唯一正道 ,除情去欲,明性見道,使心地清靜,才能返樸歸真,證道成仙。規定道士須出家住觀,嚴守戒律,苦己利人。對犯戒道士有嚴厲懲罰,從跪香、逐出直至處死。金元之際邱處機嗣教時,全真道得到大發展。

道門——全真教

呂洞賓的傳人——王重陽,開創了內丹北宗並以道派教團形式弘揚丹道學,從而在道文化發展史上第一次正式地將丹派與道派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王重陽推廣修持自身陰陽的清淨丹法,以廣度有緣,體現出普度眾生的大乘豪氣。王重陽創立全真道,革故鼎新,以卓然不俗而又至真至純的“全真家風”,上承黃老列莊思想,下繼中唐以來日漸興盛的鐘呂及陳摶、張伯端的內丹學,在符籙道教極其凋弊的條件下,發展出新的道教理論,以三教合一為宗,以性命雙修、功行並重為修煉門徑,繼承道家心性理論,以及汲取本土化禪宗的心性理論對傳統道教從教義、戒律,到宮觀組織都進行全面革新,可以說是開中國道文化千百年來未有之局面,從而促成了中國道教的新生。

全真道的發展儘管有低谷,但並沒有停滯。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元朝實現了南北統一,為原在北方的全真道提供了南傳的條件,當然也為原在南方的道教南宗提供了北上的機會。最早進入黃河以南傳道的全真道士是吉志通,他是陝西合陽人。“師喬潛道及潘清容。博學多聞。後居武當山,十年不火食。”於中統甲子(1264)逝世。喬潛道是馬鈺弟子,吉志通即是馬鈺之再傳。推其居武當山的時間,當在元憲宗時。比吉志通稍晚,武當山又有魯大宥和汪真常相繼成為全真道士,此後全真弟子日眾,武當山遂成為全真道的重要據點。繼武當山之後,全真道繼續南傳至蘇、浙、閩、贛等地區,如居江蘇儀徵的李道純(或謂居鳳陽盱眙),居浙江杭州的徐弘道、丁野鶴、黃公望,居浙江黃岩委羽山的趙與慶,活動於江西、福建一帶的金志揚、桂心淵,以及活動於江西、浙江、福建一帶的李珏至陳致虛一系等。他們大多是南宗道士而加入全真道者。  

道門——全真教

純陽帝君

全真道的南傳,使原來互相隔絕、但卻同源於鍾呂金丹派的南、北二宗(南宗與全真道)增加了接觸的機會。由此經過接觸,彼此認同,逐漸產生了合為一宗的要求,特別是南宗更有迴歸全真道的願望。為了使二宗合為一宗,必須對二宗原來各自尊祀的祖師傳系作必要的研究,以便合宗後共同崇祀。這是二宗合併必不可少的工作。在這過程中,陳致虛是積極的推動者,他根據二宗已有的成說,在《金丹大要》和《金丹大要列仙志》中,提出了“五祖七真”的祖師系統,完成了二宗的合併。時間大約在元代中後期。

全真道除合併南宗以外,元代中後期又合併了真大道、樓觀道和部分淨明道,成為唯一的一個丹鼎大派,蓋過了符籙教派正一道。自元成宗即位,解除了對全真道的禁令以後,苗道一、孫德彧、蘭道元、孫履道、完顏德明等相繼掌教。自苗道一起、每任掌教皆授封為真人、演教大宗師、知集賢院道教事。這是除玄教以外,其他道派掌教皆未獲得過的褒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