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是蜀國的無奈還是三國的落幕?

東漢末年董卓入京,自此之後掀起了無邊的風雲,到魏蜀吳三國歸晉,這百年的時光演義出時代的精彩紛呈,同時也呈現出別樣的淒涼哀婉,英雄輩出群星璀璨的前期和豪傑遲暮謀臣武將的逝去,這鮮明的對比,令人心情複雜,感慨諸多,事事無絕對,滄海桑田,細細品味這三國的落寞讓人莫名的哀傷,原來沒有不散的筵席,也沒有永恆的帝王!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是蜀國的無奈還是三國的落幕?

蜀漢,在小說演義的渲染下,聚攏了一批心嚮往之的鐵桿粉絲,赤壁之戰的勝利,為蜀漢政權的鼎立局面而提供了最有利的時局,果然荊襄七郡,蜀漢獨佔其四以上,益州之戰,劉備奪得蜀中根據,又有漢中而大敗曹操十萬大軍,自此三足鼎立而形成,這一刻興奮和高興的不僅是劉備的蜀漢政權,還附帶著無數的蜀漢迷們,他們同樣有著身臨其境之感,終於“匡扶漢室,收復中原”不再是流於紙上談兵的空想,時間終將證明,繼光武帝中興漢室建立東漢王朝之後,劉備也同樣將承繼先祖之志,雄心壯志在不久的將來即將完成,劉備集團深信,同樣的蜀漢迷們也深信。奈何笑傲的氛圍不曾過去,傷心的事情接踵而至,原來關羽大意失荊州,雖然他曾在此戰中圍困曹仁於樊城,且水淹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打到曹魏腹地600餘里,令得曹操震恐不已,甚至於有了遷都的打算,可謂是一時間威震華夏,可是孫吳的呂蒙“白衣渡江”,在背後捅刀子,荊州內部有人反叛,前有強敵環伺後有追兵堵截,為此關羽兵敗而最終被擒殺,這一刻多少蜀漢迷們是心痛不已的,眼看著《隆中對》的戰略即將開始,卻中途夭折,損失的不僅僅是大將關羽還有著興復漢室的戰略要地,不甘和憤怒在這一刻淹沒了整個蜀漢政權,也淹沒了無數蜀漢迷。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是蜀國的無奈還是三國的落幕?

誰曾想,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繼關羽之後,又有張飛被屬下所殺,接著劉備憤而起兵,夷陵之戰,劉備終究被火燒連營七百餘里,蜀漢大敗,劉備逃亡白帝城,一年後病逝,他是帶著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的遺憾而逝的,自此蜀漢劉關張三英傑故去,劉備集團的衰敗不可避免。

“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表現的是蜀漢後期的一種景象。廖化在蜀漢前期是一個籍籍無名的角色,他的揚名源於這句話,此話彰顯出了蜀漢後期人才不濟的局面,想當年“五虎將”威震天下,名傳於世,各個以一當十,鎮守一方,威名赫赫,文臣謀士也比比皆是,臥龍鳳雛得以可安天下,而劉備是兩者皆得,法正,簡雍、糜竺、劉巴、馬良等無不是智謀超群,手底下也是百戰之師,雄霸天下。這才過去多少年,如今的蜀漢卻如晚秋一般進入到了倒計時,人才奇缺這個詞,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已變成一種常態了,攻勢變成守勢。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是蜀國的無奈還是三國的落幕?

其實蜀漢也僅僅不過是三國的一種縮寫罷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泛指的不僅僅是蜀漢一家,孫吳和曹魏也同樣如此。自孫策、周瑜、魯肅、呂蒙接連逝去之後,東吳也雄風不再,後期雖然有著陸遜的出現卻也難撐大局,俗話說“江東多才俊”,可是東吳晚年卻擔當不起如此高看,也只能企望著長江天險和水師來守護江東八十一郡。曹魏自從荀彧、郭嘉、賈詡、程昱、曹真、曹休、曹仁、夏侯淵等人的故去,到了曹叡,特別是曹芳時代,曹魏政權的英傑可謂是損失殆盡,雖然仍然是三國最強,也多是源於其土地和人口以及經濟的優勢,否則也不會出現司馬懿高平陵之變奪權之事,魏蜀吳三國落寞了,已經不復當年的盛世年華和血性拼搏。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是蜀國的無奈還是三國的落幕?

三國歸晉的最終落幕,彪炳著又一個時代的來臨,人們都說三國是黃金盛世,群星璀璨,雖各據一方,內鬥不止,卻仍可碾壓蠢蠢欲動的異族,可能華夏在此時間中用盡了全力積累了一世的武功和智慧,導致了晉朝的羸弱和不堪一擊,五胡亂華時代的到來可能就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局勢的一種延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