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湘江流域長沙境內,1900年代的人們


湘江,長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是湖南省最大河流。在長沙市境內,湘江干流自湘潭縣昭山流經長沙縣西南邊境,經九曲黃河、暮雲市、東窯港入長沙郊區大鄉。在長沙縣境內流程10.5公里 。然後由南向北縱貫市區,經望城縣喬口出境。經過市境的長度有74公里,其間流入湘江的支流有15條。

長沙歷史發展,可追溯到遠古時代。據考古判斷,在距今15-20萬年的舊石器時代,長沙地區即有原始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殷商之世,長沙屬揚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春秋戰國時期,長沙屬楚國黔中郡。秦設長沙郡,為秦初全國三十六郡之一,長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權的行政區劃。

西漢置長沙國,治臨湘縣,轄臨湘、羅、連道、益陽、下雋、攸、酃、承陽、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縣。王莽始建國元年改長沙國為填蠻郡,改臨湘縣為撫睦縣。東漢復置長沙郡,改撫睦縣為臨湘縣,仍為郡治,上隸荊州。


三國時期屬東吳。吳晉南朝,臨湘縣析出湘西縣,臨湘縣為長沙郡首邑。公元589年,隋統一中國,廢州郡,行州縣二級制,長沙郡改潭州,轄長沙、衡山、益陽、邵陽4縣。臨湘縣改稱長沙縣,為潭州州治。

唐武德三年入唐版圖;貞觀元年設十道,潭州屬江南道,轄長沙、衡山、醴陵、湘鄉、益陽、新康等6縣。

宋太祖乾德元年二月,入宋版圖,至道三年分全國為十五路,潭州為荊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分長沙縣5鄉及湘潭縣2鄉設善化縣,與長沙縣同附廓,潭州轄長沙、善化、瀏陽、寧鄉、湘潭、湘鄉、益陽、安化、湘陰、醴陵、茶陵、攸縣等12縣。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長沙入元版圖,設安撫司。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長沙府,轄長沙、善化、湘陰、湘潭、瀏陽、醴陵、寧鄉、益陽、湘鄉、攸、安化11縣及茶陵州,府城依舊設於長沙、善化兩縣,上隸湖廣佈政使司。

清順治四年四月初八,高士俊領兵入長沙,長沙納入清版圖,沿明制設長沙府,上隸湖廣,仍轄12州縣。康熙三年湖廣省設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於長沙,偏沅巡撫移駐長沙。清雍正元年改湖廣右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

清雍正二年改偏沅巡撫為湖南巡撫。長沙城自此為湖南省會。長沙府上有鹽法長寶道。乾隆時長沙府城不僅為巡撫治,亦為佈政、提學、提法三司,巡警、勸業、鹽法、長寶四道治所。民國元年並縣歸府,長沙、善化二縣合併為長沙府直轄地。---【長沙,1900年代。攝影:Parson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