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赤黴病該怎麼防治?

愛音樂的蝸牛

赤黴病的發生和楊花期的雨水天氣關係比較大。

如果小麥楊花期有連續三天的陰雨天氣,赤黴病就有發生流行的可能。

防治赤黴病也要根據小麥楊花期期的天氣進行。

具體防治技術:

一、打藥時機。

如果麥田墒情充足,特別是連陰天,防治赤黴病第一次打藥要在小麥齊穗60-70%進行,間隔5-7天進行第二次噴藥。

如果只是墒情好,雨水不多,防治用藥時間應在初花期噴霧。

二、選用藥劑。

防治赤黴病的藥劑多是多菌靈、甲託、咪鮮胺等,氰烯菌酯是一種新型殺菌劑,效果更好。

在選用以上殺菌劑噴霧防治赤黴病時,應把2種殺菌劑混合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

關於【小麥赤黴病該怎麼防治】就講解到這裡,若有不足或其他問題,可私信找我諮詢,你的問題我解決!

稻麥巴巴團隊宗旨:用最質樸的語言,幫助農民科普知識,解決實質性難題。你的難題,我解決!

稻麥巴巴

提起小麥赤黴病,知道的農民朋友會感到很可怕,不知道的,則會認為是一個普通的病害,為什麼這樣說?

小麥赤黴病的發病原因,主要是由上茬作物留下來的,是一種叫做子囊孢子的傳播體,比如你上一季種的是玉米,這些病菌就會遺留在玉米秸稈中,等到種植小麥後,找到一個合適的繁殖環境和溫度,就會開始發生病變,一般是在小麥揚花期、灌漿期進行感染。


通過往年的觀察,如果小麥在揚花期、灌漿期時出現連陰雨天氣,赤黴病大面積的發病幾率會加大,有人說,降雨次數越多,降水量越大,則小麥赤黴病發病就越嚴重(這種情況有待考證,不過還是有一定的說法的)。

小麥赤黴病對整株小麥都可以造成危害,從頭到底,其中受損最嚴重的則是穗部,患病輕的,會造成小麥植株發黃、發枯,嚴重的,直接造成死亡,如果整塊地發病面積大,不及時防治,即有可能造成絕收。

隨著這麼多年農業技術的發展,小麥赤黴病的危害雖然說比較嚴重,但是也好防治,不過還是已提前預防為主,預防的辦法有以下3點:


1、選用抗病品種

如果當地的小麥赤黴病每年都有發生,在播種前選擇小麥品種上,一定要選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先從根本上進行預防。

2、拌種預防

小麥播種前,用拌種劑進行包衣,能很好的預防赤黴病,比如吡蟲啉類的。

3、深耕滅茬,減少菌源

播種前的整地工作一定要到位,該深耕深耕,該滅茬滅茬,破壞菌源的繁殖環境。


除了以上3點預防措施外,假如已經發病了該怎麼防治呢?下面說的這幾種化學藥劑,是比較常見的,大家去農資店購買後,及時噴灑即可。

氰烯·戊唑醇、 戊唑·咪鮮胺、 咪鮮·甲硫靈、 戊唑·百菌清、 甲硫·戊唑醇、 戊唑·多菌靈等。

小麥赤黴病其實並沒有那麼可怕,只要你重視小麥的管理,及時發現病害,及時防治,最終的小麥產量不會收到影響,就怕的是,你不重視小麥管理,播種之後,打一遍除草劑就不管不問了,任其自由生長,等到收穫的時候,別人家的小麥比你多打幾袋糧食,你就傻眼了,後悔也來不及。


關於小麥赤黴病,小幫手就先說這麼多,如果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看到後會一一解答,當然,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更歡迎你評論留言,大家一起來交流學習。


農民的小幫手

小麥赤黴病,防治“三技巧”

言歸正傳,赤黴病防治“三技巧”如下:

第一個技巧:選擇抗耐赤黴病的品種

雖然當前抗赤黴病的品種十分稀少,但也有“中抗赤黴病品種”和“耐赤黴病品種”

在生產中經歷了赤黴病的考驗。

比如山東省育成且已經通過審定的兩個小麥品種:太麥198齊民7號

再比如江蘇省老品種“揚麥18”就是抗赤黴病品種。

另外,河南省“鄭麥9023”和“囤麥257”,陝西省“西農805”也是耐赤黴病品種。

第二個技巧:前茬玉米選擇“青枝綠葉,活稈成熟”的抗病品種,以減少真菌傳播源頭

前茬玉米發生“莖腐病”(青枯病或黃枯病)的地塊,由於病菌累積和再傳播,所以前茬玉米一定要選擇抗病品種,避免加重小麥“赤黴病”以及“小麥根腐病”和“小麥莖基腐病”和“小麥葉枯病”的發生。

第三個技巧:要預防為主,因為“三治不如一防”!

因為“三治不如一防”,一定要預防為主,必須以預防為主!建議在抽穗後揚花前噴施菊脂農藥預防“吸漿蟲”和“穗蚜”的時侯,在小麥抽穗前後, 採用殺菌劑戊唑醇或苯醚甲環唑+殺菌劑乙蒜素或井岡黴素+藍色晶典或爆發力或十樂素等抗逆增產劑,混合菊脂類農藥,在預防赤黴病的同時,也兼治鏽病和白粉病,以及預防“吸漿蟲”和“穗蚜”且提高植株抗性,同時預防六大生理病害,達到“一噴十防”的理想效果。

關注十星,成為精英! 幫你成為全村“種田大英雄”!

“十星科技”給你更新,更真,更好, 隨時為你解答農業技術問題!



十星科技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常見的危害比較重的病害之一,小麥赤黴病也叫小麥枯穗病、爛麥頭、紅麥頭。是小麥的主要病害之一。小麥的赤黴病在全世界普遍發生,主要出現在溫潤多雨的地區。


小麥赤黴病表現症狀為從幼苗到抽穗都可以危害,引起苗枯、莖基腐病、杆腐穗腐的症狀。其中危害最嚴重的是小麥的穗腐症狀。


小麥赤黴病是種土傳性病害,防治方法如下:

1、農業防治:充分使用抗病品種,少施用氮肥多用磷鉀肥增加小麥自身的抗性。注意小麥密度,群體過大有利於細菌的滋生。


2、化學防治:種子用50%的多菌靈200克拌100kg種子或者用15%粉鏽靈可溼性粉劑160g溼拌100kg種子。


小麥揚花期是防治赤黴病的最佳時期,可以用6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80g/畝噴施防治。也可以用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60g/畝。兌水50~60kg噴霧。

在小麥抽穗後麥穗部有少量小麥赤黴病發病時結合其他病害防治可以選擇30%戊唑-福美雙可溼性粉劑40g/畝或者用丙環唑乳油防治即可。


三農先生

小麥赤黴病近年有加重及向北擴展發生趨勢。以前主要是淮河以南麥區發生重,現在淮北及其以北麥區赤黴病發生也是越來多。赤黴病不但影響產量,而且病粒率5%時,人蓄食用會中毒。目前赤黴病防治已經上升政治性病害了。其實只要把握好以下四點,赤黴病是可可防可控的,完全不用擔心。


一,品種(雖然抗病品種不多)。小麥品種除要高產優質外,最好選品種標註高抗赤黴病字樣的品種,相對一般品種可以減輕赤黴病為害。比如鄭麥9023,和泛麥5號我們這邊就比較抗病。

二,打保險藥。這是赤黴病防治最關鍵技術。目前大多數小麥品種對赤黴病抗性都不好。而且赤黴病是典型氣候性病,因秸稈還田推行,土壤中赤黴病病菌不是限制發生的主要因子,只要抽穗揚花及灌漿期間陰雨霧等溼度較大天氣多必定流行發生,對產量及品質影響最大。因此只要田間小麥抽穗並開始揚花了,就要及時噴藥預防一次,此後陰雨天氣多,可以藥後7天雨停間隙再噴施一次。只要不是大流行發生年份就OK了。預報大發生的,在灌漿期最好再噴施一次,尤其感病品種。


三,藥劑選擇。試驗表明,藥劑不好,即使噴藥次數夠了防效也不好。經大量試驗,赤黴病防治推薦使用氰烯菌酯.戊唑醇,氰烯菌酯.己唑醇,戊唑醇.福美雙,甲基硫菌靈.戊唑醇等。


四,噴藥技術。要重點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藥液量畝用不低於機動噴霧器25公斤,手動、電動噴霧器40公斤。實踐表明藥液量不足影響防效。

田間注意管理,壯苗能抗病,相信只有你做好以上關鍵點,赤黴病發生你也不用愁。


玉米花生大講堂

小麥赤黴病是小麥後期影響產量的主要病害。小麥赤黴病的防治以防為主,治是沒多大效果的。

小麥赤黴病的預防應抓好以下2點:

①時機

預防小麥赤黴病的對佳時期,是在小麥揚花初期。根據天氣預報如果揚花期有大霧或連陰雨天氣,應及早進行預防。一般大霧和連陰雨天赤黴病發病幾率大。

②用對藥

如果以預防為主,藥劑的持效期一定要長。傳統的藥劑效期短、效果差。

目前在小麥區推薦配方:氟環.甲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