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的分封制度如此完善,為何沒能崛起成為大國之一?

首先,西周的分封制並不完善,如果完善就沒有後來的郡縣制,它的截止日期就是公元前3世紀,秦始皇統一六國。其次西周在當時絕對是大國標配的存在,但是正是由於分封制使得西周再也沒能崛起!

西周的分封制度如此完善,為何沒能崛起成為大國之一?

可以說西周興起於分封制,國家衰亡亦由分封制。從功利角度來說,分封制只是周天子用土地所附加的政治與軍事的所有權和諸侯國君做的一個換取忠誠的交易,即讓諸侯王永遠效忠周天子。西周初期,周朝自身擁有的土地空間範圍遠遠超過諸侯國,範圍廣大的王畿之地為周朝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與物力,諸侯王沒有實力與之抗衡,所以當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但是以轉移土地和人口為核心的分封制對於周天子來說每一次分封都是對自己實力的削弱!在周天子不斷削弱自己的同時,諸侯王的力量卻在通過兼併領國而增長。

西周的分封制度如此完善,為何沒能崛起成為大國之一?

僅僅就分封制而言,對其起到支撐作用的是宗法制。雖然血濃於水是古今通理!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諸侯國君與周天子的血緣關係越來越遠!這樣的變化最明顯就是平王東遷之後!平王東遷,距離西周建立已經過去了275年!諸侯王以及貴族的子孫繁衍已經經歷了十世,諸侯國君與周天子彼此的關係可謂是熟悉的陌生人!此外,最重要的是周朝喪失了關中廣袤的土地,僅剩下洛陽所在的三川河谷之地,疆域範圍等同於中等諸侯國,周天子的實力被極大的削弱。而審視分封制下的諸侯國,這些有土之君們,他們的數量正經歷著由多變少的歷程,也就是土地向幾個實力強橫的強者集中。領土是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的載體,而國家力量的來源正是領土,以及根植在領土之上的資源與人口。這些指標,周朝與眾位諸侯國君比較起來絲毫不佔優勢!

西周初年諸侯國分佈圖(公元前987年)

西周的分封制度如此完善,為何沒能崛起成為大國之一?

此時,各個諸侯國的兼併戰一直沒有停歇。周朝初期記載的國家有1200餘個,進入春秋時代史書記載的大約有160餘國,到了春秋晚期只剩下晉、楚、中山、齊、魯、衛、曹、宋、陳、蔡、鄭、燕、吳、越、秦等十餘國。

諸侯國兼併數量如下:

魯兼十三國,齊並十四國,晉並二十五國,楚兼六十二國,宋兼十國,鄭並六國,衛兼八國,吳滅六國,越又從而有之。秦國不算西戎十餘國,滅國十四。

春秋末期諸侯分佈圖(公元前406年)

西周的分封制度如此完善,為何沒能崛起成為大國之一?

諸侯土地增加,實力當然隨之增強!反觀周天子經過不斷切蛋糕,到了最後連自己也喂不飽了,淪落為了一個小諸侯!從此春秋五霸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孔子稱之為‘禮崩樂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