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鬆是當今大儒嗎?

溫暖的河流

據我的粗薄見識,古代的大儒,都是研究經學的,一開始是《四書五經》,後來擴展到《十三經》。

到了近代,從國外引進了哲學這個概念,也屬於這一類,只不過西方把哲學的分門別類搞得特別得細,以至於一般外人都搞不懂哲學到底是什麼,但是大部分在古代的經學裡,都多少能對應起來的。


回過頭來我們說高曉松,他治過什麼經,治過什麼哲學門類?

他是讀了點我們中國的古代史,對我們中國的古代歷史有所瞭解,但是他連一個治史的學者都算不上,更別提治經的大儒了。


比如我們熟悉的國學大師錢穆,雖然外界稱他為史學大師,但是他本業是治經的,其次才是治史。他那才叫大儒。

你去看看近代的學者寫的書,哪個離開了《十三經》去治史的?就算錢鍾書這樣的學者,他的《管錐編》也是從《周易》開始的。

高曉松治過什麼經?他怎麼好意思叫大儒呢?


西堤君

在一片野草叢生的荒野上,就算一棵歪脖子樹,也是最醒目的地標,最靚麗的風景,最值得被稱頌的前行者!

其實,就算你把“大儒”的帽子送給老高,老高肯定也是不要的。

“你才大儒呢,你全家都是大儒!”

老高一定是會搖著扇子,很裝B地壞笑著說。然後,習慣性地用手指扶一下黑框眼鏡。

時代在變,對屬於時代的知識分子的要求,同樣也在變。

只有集權帝制,才需要大儒。大儒的首要任務是歌頌帝王,約束底層,修築藩籬,固化階層,手段就是搞君臣父子夫妻這一套東西。

而民主社會,則需要有社會良知,有責任感的大知識分子。他們的首要任務不是去歌頌,而是去反思,去提醒,去批判。

美好的東西,即使無人歌頌,它也一樣美好,甚至會因為不被歌頌而更加美好。而醜惡若被縱容,黑暗若被忽略,卑鄙若被美化,時代會變的更醜惡,更黑暗,更卑鄙。

在我看來,老高算得上這個時代有良知,有擔當,而且,頭腦清醒的知識分子。


他系出名門,這是老天給他的人生底蘊,這個他人只有羨慕的份。

他就讀名校,據他自己說是超清華錄取線60多分,這個我信,一個可以橫跨數個專業領域,並且都有出色表現的人,絕對是天賦異稟的聰明人。

他經歷輝煌,一曲《同桌的你》,成為那個時代的文化符號。一檔《曉松奇談》節目,反思歷史,談古論今,放眼世界,開啟民智。一份阿里音樂高管的職位,在商業主義盛行的年代,成功人士標配……


在這個無良學者多如狗,跪舔專家遍地走的時代,能有老高這樣一朵奇葩知識分子的出現,實為國之幸事,時代之幸事。


風談天下

哈哈!大儒,學問淵博、品德高尚的著名學者。我國曆史上可以稱之為大儒的包括:孟子、董仲舒、朱熹、王陽明、顧炎武等,都是開宗立派,帶來思想盛宴,受後世遵從的。至少吧,有學說,有理論,多少也得是個哲學家。

高曉松,出身高級分子家庭,出身不錯;自身也是一流大學的學生;也讀了萬卷書,行了萬里路;也在各種媒體上開講;但終歸只能算高級知識分子。他講的只是聽來的、看來的、讀到的。並沒有建立某種哲學理論,有自己的學術思想。所以,離大儒,差太多了。

至於他在節目中那個扇子,從心理學上講,應該是他拘謹,手沒處放。不是說見過世面的人就不緊張,緊張是發自內心的,人人都有。他用扇子掩蓋自己的手沒處放的“不知所措”。另外一個例子就是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她走到哪裡都拿著一個包。以她的身份,她包裡是不需要放任何東西的,也沒有拿包的必要。但她什麼活動都拿包,也是一種心理暗示。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別嚇唬我,我很膽小的。也被欺負我,我連正規大學都沒上過。

如果高曉松都算得上大儒,那水漲船高,我這高考落榜生也算得上是大學士了。我知道我狗屁不是,但還清楚高曉松充其量算個影視圈的知道分子,屬於正努力成為知識分子的階層。

要弄明白高曉松的階梯段位,首先要明白大儒的底線在哪裡。

大儒,或鴻儒,舊時指學問淵博的著名學者,除了有學問,品德高尚的也是大儒基礎之一。中國自古以儒著稱,從春秋戰國時代的孔孟,到宋理學朱熹,再到近代顧炎武,一衣帶水,未曾間斷。《荀子·儒效》曰:“通則一天下,窮則獨立貴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蹠之世不能汙,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後漢書·逸民傳·法真》曰:“好學而無常家,博通內外圖典,為關西大儒。”

僅從學問上來說,高曉松清華電子工程專業肄業,進過北電導演系研究生預備班學習,早期當過編導,後來成為音樂人、詞曲創作者、製作人、導演、脫口秀節目主持人,算是跨界明星。他在娛樂圈屬於高材生,也比較博學多才,但裡學問的層級,還差的遠呢。

別看他做《曉說》等節目,好像知道得不少,說的也頭頭是道,但節目都是策劃出來的,有文案在手,不懂的可以查資料,這汗牛充棟學富五車的做學問之博學,完全不是一碼事,高曉松別說是儒了,就連做學問的層級都還有差距。

當今世上的大儒,已經讓鳳毛麟角,連名牌高校的名師導師們,都多以搏名聲換取貨幣價值為營生,均談不上儒,更別說大儒。儒一定有他淡泊名利,文以載道的一面,精神境界超然物外,道德情操異於俗人。並不是你裝出一副儒學的樣子,就可以成為儒的。

高曉松,是個小才子,多才多藝的知道分子,還算是個實在人,就別給他扣高帽子了,估計他有自知之明,也不會自我冠帶。


曾念群

高曉松算什麼大儒?搞笑吧。

很不幸,我是見過高曉松本人的。實話實說。對高曉松沒一點好感。一個不潔身自好的藝人,一個靠耍嘴皮子博眼球的大忽悠,憑什麼說是大儒。

孔子、孟子稱為大儒,人家是多好的修養、學識。幾千年來,誰不知道孔子、孟子。50年後,誰會記得高曉松的名字。

有需求互粉的,關注我後留言或私信要求互粉,24小時內必粉。


史海探秘

高曉松的作品有多人喜歡,至於是當今大儒就不太妥當了。

高曉松,先不說他的背景如何。

年少時,進入北京四中(名校)學習,1988年進入清華大學,無線電專業。發現讀到大三的時候,可能覺得當科學家無望。從清華大學退學,進入北京電影學院學習,準備考北影的研究生,結果落榜。

論學歷,可以說高中畢業,大學肄業。

結果卻去了亞洲電視藝術中心任實習編導及編導。

就在1993年,用他自己的話說,猶如上帝把著他的手,寫出了《睡在我上鋪的兄弟》

其實他上鋪的兄弟是鍾衛東,並非和他CP的老狼

少年得志的他,在那一時期,創作的了經典的《同桌的你》傳唱至今。

與師兄成立了音樂公司太合麥田

基本上,前半生都在空中漂浮。

2011年酒駕事件,酒駕入刑第一個名人,他也做了表率作用


2012年3月《曉說》開播,圈粉無數,相信很多人是那個時候知道高曉松的,

也許這六個月拘役,給了他很大的精神財富,讓他在漂浮中落到了地上。《曉說》裡嬉笑怒罵,從野史到時事政治,從文化到經濟,從風土人情看世界。從不同角度待觀眾去看世界,感受社會。

之後也有了一本雜文集《如喪》


可以看一下這本書裡,他回憶過往,包括了一段看守所生活,遇見的各類人。

曉說之後,名聲又起,不過這個時候,商業的頭銜也多了起來。

遊走與綜藝節目,擔綱各種評委。

恆大音樂總監及董事

阿里音樂董事長、阿里娛樂戰略委員會主席


不過有一件事情不得不提,雜書館。藏書百萬冊,重點是圖書館是公益性質的!!!



就說這麼多吧! 可以和我@霧靈新韻 一起聊聊 高曉松


霧靈新韻

這個名頭太大了,高曉松肯定受不起。如果當面問他本人,他可能會以為自己被捧殺了呢。相信提這個問題的朋友可能是《曉說》看多了,被高曉松博學多才,古今中外侃侃而談所折服。

確實,高曉松出身名家,畢業名校,知名的音樂製作人、歌手、導演,相信那首著名的《同桌的你》你都唱過,正當他為自己的導演處女座《大武生》首映宣傳的時候,酒駕出事,他被抓了典型,入刑六個月。正常來講,在娛樂圈中如果因為犯法入獄,基本事業上會受到極大的打擊,甚至會徹底被人忘記。但高曉松無論從庭審現場,還是被釋放後投身酒駕的公益宣傳,非得事業上沒有受到影響反而圈粉無數,紛紛認為高曉松責任擔當,很男人。

電影《大武生》的票房慘淡,可能讓他意識到自己可能不太能吃電影導演這碗飯,隨即轉型做脫口秀節目,《曉說》節目憑藉高曉松極為廣闊的知識面,以及對歷史、文化、音樂、電影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瞭解,可謂是量身打造的這樣一檔節目。這檔節目在網絡播出,非常契合互聯網時代的網友們的口味,迅速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脫口秀節目。

但筆者認為,高曉松博學是所有人的共識,但總感覺他心性高傲,所作的節目可能不太有普世情懷,反而在節目中多見江湖中三教九流的東西。大儒,是一個很高的稱謂,在當今能有幾人真的敢稱之為大儒呢?


小馬發光

現如今,什麼笑話都敢說,高曉松和“大儒”之間的玩笑也敢開,真就成了“天大的笑話”。

這個問題如果去問問高曉松本人,估計自傲如此的他,也會嚇出汗來。

高曉松有才,在他那個年齡段,屬於佼佼者,且不說家庭背景,他個人的本事就夠用。但是至多也就是一個文化娛樂人。和“儒”的不沾邊,何談“大儒”?

實際上高曉松更像是一個“才子”,按照老早以前的分類,屬於“名士”,學的多,口才好。但在學問上沒什麼建樹,也沒什麼自己的思想,換句話說他“不生產學問,只是學文問的搬運工”。

這就很不錯了,知足吧!


步武堂

應該是。理由如下:

一、吸毒。魏晉風骨者皆吸毒,再無見識,至少憑三智商和集村婦眾謂,也要從煉泥石之毒吸之,有操守。

二、屬精英階層,瞭望權貴精英種種褲襠事,此能遠非狗仔之類具仇富貴慕富貴矛盾於一身者可比肩。

三、喜歡將所見所聞及已之智商炫於民,並收穫到中國歷史上所有大儒收到的民之白眼。

四、活躍於喜歡儒的滛蕩無恥特色時代。


冥王星語

關於這個問題我先說答案,我認為高曉松算不得當世大儒!

何為儒,我們來看看古人的標準,《說文解字》“儒”的解釋是:“儒,柔也,術士之稱。從人,需聲。”所以,儒最早是巫師或者術士的代稱。

但不久之後,這一詞意便引申為學問淵博之人的代稱。從博學多聞的角度上來說,高曉松確實符合,這一點我們應該承認。

不過從古代對於大儒人選的釐定來看,博學多聞之時基礎標準之一。畢竟中國古代的讀書人,博聞強記能力逆天的不知凡幾,但史書中敢稱大儒之人卻寥寥可數。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一方面是古人對品德方面有著嚴苛的要求,敢稱大家之人,除了學究天人還得是白璧無瑕的君子。否則,便覺得不美。

除此之外,在學術上還得是開宗立派之人,即便是沒有機會開宗立派,也得是超越先賢,別有所成。

高曉松品德是否高尚,我們不好評判,所以這點我們不談。但從學術的角度上看,高曉松還是略有欠缺的。

我們必須承認,高曉松的學識面非常寬廣。從他做的節目來看,確實稱得上廣見博識,而且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在各個方面,都有自己的觀點,而不是簡單的人云亦云。這一點,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這是他的強項,也是他做節目被眾多粉絲追捧的原因。

但凡事都是相對的,一個人在知識面上廣博,通常都不會在某一個專業領域有特別深入的挖掘。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涉獵領域越多分散的精力也就越多。

很少有人能夠在廣度和深度,這兩個相悖的方面做到全能,縱觀中國幾千年的歷史,這種不世出的天才都是鳳毛麟角。

所以我們就能發現,高曉松涉獵了大量的領域,但在每個領域都難以成為行業翹楚。

在他還是歌手時,恰巧趕上搖滾樂的繁盛,他和老狼組建的青銅器樂隊,算是當時比較有名氣的樂隊了。但也不能和崔健、魔巖三傑(竇唯、何勇、張楚)相比,雖然他們當時都是一個圈子裡的朋友。

在另一個領域作詞、作曲,雖然高曉松也算是一個水準之上的作者,並且產量也不算低。但依舊達不到,林夕、方文山的高度,至於羅大佑、李宗盛,這種不世出的大神就不拿出來說了。

高曉松作為導演和監製的電影作品並不太多,大概只有《那時花開》、《我心飛翔》、《大武生》、《同桌的你》、《北迴歸線》、《睡在我上鋪的兄弟》幾部。

有賴於這些年大陸影視爆發式的增長,以及青春懷舊題材的流行,票房確實有了很大提升,但也只能叫做不錯而已,至少國內電影圈裡比他好的大導演還有很多。

高曉松還是一個編劇和作家,出版過《如喪》、《魚羊野史》、《曉說》系列,算是一個暢銷書作者。但如果我說國內專業作家比他寫得好,恐怕沒人會有疑議吧!

我不是來黑高曉松的,恰恰相反,他的書和《曉說》、《曉松奇談》系列,我都非常仔細的聆聽和拜讀過,並且覺得很有收穫,至少給我的歷史觀提供了一個另外的視角。

綜上所述,高曉松應該算作一個雜家,強項是他的廣博程度,而不是深度。從這個角度上說,他還遠遠談不上“開宗立派”,或“發先賢所不能”。因此,稱其為“當世大儒”有點過譽了。我相信,他自己也不會認同這種稱謂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