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城市的發展來自於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和蓬勃生長的新生力量,前者的核心是自驅,而後者的關鍵則是賦能。在悠長的歲月中,一座城市以何種身姿奔跑,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天然的資源稟賦和後來的因地制宜。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西安區位優勢鮮明獨特,諸多的科研院校林立,大量的軍工企業深深地紮根在關中平原大地上,作為古城發展的“造血細胞”,在新時代發展的機遇疊加期、“大西安”建設的奮進期,他們被一股充滿活力的前行力量所吸引,彼此牽手融合、馳騁藍天,迸發出了耀眼的光彩,成為“西安脈搏”中,最強力的跳動,為這座古城“彎道超車”注入新動能。

新姿態引領軍民融合新格局

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以及國際化大都市等新稱號給予了西安前所未有的肯定和期待,在諸多“光環”加身的同時,西安將要描繪的未來圖景和即將昂首向前的身姿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丨攝影 / 張雲洲丨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軍民融合發展思路;今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深化國防科技工業改革”。前不久剛剛下發的《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中也明確提出要以創新驅動、軍民融合為兩大發展動力,並指出了“一心一帶”的發展路徑,即:以西安為關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集中佈局一批央地、部省、省市共建軍民融合產業園,打造以西安為中心、橫貫關中平原的軍民融合產業帶。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在國家改革發展的新階段,“軍民融合”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重視程度與日俱增。

西安,這一極具特色的“城市IP”,在軍民融合戰略落地和產業轉型發展上,享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和廣泛前景。而作為“硬科技”八路軍之一的航空產業,其產業鏈豐富全面、上下游配套產業適宜民營企業參與以及能夠激活航空創新動力等獨特優勢,將會是構建古城軍民融合新格局的最佳切入點,併發揮著首當其衝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航空產業集群的落地需要強大的載體,軍民融合新格局的美好圖景也需要優秀的畫家來執筆落墨,而作為我國首家國家級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目前唯一以航空為專業特色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西安航空基地果敢接棒,砥礪奮進,其勢漸成。

自驅賦能,激發軍民融合新動能

作為一個已經快速發展13年的特色產業基地,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簡稱“西安航空基地”)厚積薄發,成為了大西安一張閃亮的名片和先進裝備產業發展新軍。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而作為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承載平臺以及航空和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西安航空基地已經成為配套環境良好、投資潛力巨大、發展前景廣闊的產業熱土。

悅君瞭解到,近年來通過持續對內挖潛,自驅成長;對外服務,賦能共贏,基地不斷轉變角色定位,初步形成了包含六大平臺的航空產業軍民融合公共平臺體系。

打造專業人才培養平臺

加強與航空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鼓勵聯合辦學,建設實訓實習基地,培養實用性航空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及技能人才。

提升檢驗檢測平臺能力

圍繞航空重點領域,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建設航空複合材料檢測中心、航空模擬仿真研究中心等公共技術平臺。

完善創新創業平臺功能

加快西安航空創新創業園和西安航空軍民融合創新服務中心建設,為企業提供信息發佈、資源共享、投融資服務、技術支持、人才培養、財務管理、律師、會計審計等服務。

建設信息共享交流平臺

舉辦航空高科技創新論壇,常態性組織召開軍民融合企業交流座談會,搭建“研究院所、高校、企業、政府、中介”等多層次溝通橋樑,實現信息共享、融合共推、發展共促。

搭建技術高效轉移平臺

依託陝西省科技資源統籌中心、西安科技大市場、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軍民融合(西安)試點平臺,鼓勵相關單位通過院所自轉、軍工自轉、院企聯轉、校企聯轉、軍民共轉、民企參軍等多種模式,推進大型或專用儀器設備共享,鼓勵國防專利解密轉化,促進知識產權“軍轉民、民參軍”雙向轉化。

提供市場成果展示平臺

建設軍民融合成果展廳,集中展示企業、產品和技術,促進需求方、供應方、研究機構、政府部門等的交流。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丨航空科技企業孵化器丨

公共服務平臺的深度打造,著力解決了企業信息和資源共享難題,落實企業獲得的政策紅利,有力統籌了區域軍民融合資源,提升了航空領域軍民融合成效,建立了各方共贏、良性互動的創新合作模式,營造出了航空軍民融合發展的良好環境,也結出了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累累碩果。

新動能迎來新碩果,新成績堅定發展信心

在“軍民融合”的發展道路上,西安航空基地走出了一條探索創新、自驅賦能的新道路,取得的豐碩成果也正好印證了這條道路的正確性、前瞻性和迫切性。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那麼成績到底如何呢?在新舟系列支線飛機和大型運輸機等整機制造項目的帶動下,基地已經聚集了一批飛機制造、航空專用裝備、航空新材料、航空維修、通航運營、航空培訓以及航空旅遊博覽等項目,初步構建了以飛機制造為龍頭的航空產業集群。

其中,400MN模鍛液壓機、飛機仿真模擬器、高性能碳纖維、西飛鋁業航材等一批重點項目建成投產;新舟700飛機、中航飛機起落架、中航氣彈簧、鑫旌無人機、博賽旋壓等一批重大項目相繼落戶;牽頭完成國家級通用航空產業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西安順利獲批國家通航產業示範城市;西安藍田通航機場初步可行研究取得市政府批覆,為拓展通航產業發展奠定基礎。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與此同時,西安航空基地圍繞項目培育和科技成果轉化,先後建成了陶瓷基複合材料工程化中心、航空大型模鍛件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碳纖維製造及應用工程研究中心等20餘個市級以上技術創新平臺;促成區內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基地博士後工作站正式招生,高端人才引進和培養能力顯著增強。同時建立了科技成果向科技產品轉化的“技術攻關+工程化中心+企業生產”的產業化模式,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孕育夢想的沃土,期待你的到來

春夏交替,西安航空基地勇立潮頭、開放懷抱,不斷有新的“夢想”紮根這片的沃土。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第三屆絲博會上,西安航空基地再度發力,舉辦航空及軍民融合項目對接會暨西安航空基地推介會,以“聚航空、融軍民、創未來”為主題,搭建軍民互信互通的交流環境和平臺,並在現場簽約航空零部件製造、航空新材料研發、大型工業級研發無人機、空軍工程大學軍民融合合作、正陽通用航空救援中心、新躍“互聯網+產業”平臺等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顯著的重大項目。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2018年西安航空基地仍將繼續打造“進得來、留得住、幹得好”的投資“窪地”,藉助新舉措,實現新局面,將“軍民融合”戰略引向深入,推向新高度。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丨攝影 / 陳路丨

① 用產業環境“引”,構建軍民融合平臺溝通機制,搭建航空軍民融合政策體系和服務保障平臺。

② 用新型策略“招”,強化“精準招商+精細招商”的研究型招商工作策略。

④用社會資本“擴”,加強與私募基金和投資機構的聯繫,強化戰略合作關係,充分挖掘其掌握的大量項目資源,爭取項目入區。

軍民深度融合:航空產業“西安製造”的下一站

對於基地和投資者雙方而言,可以借用網絡上的一句流行的話來形容,就是:“已經確認過眼神,是企業想要去的地方”。

築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西安航空基地正在奮力蛻變,實現華麗轉身,以航空產業軍民深度融合為主線,以“西安製造”為指引,向著“中國航空產業創新引領區、國際航空產業首選承接區、民用航空產業發展示範區”的發展目標不斷邁進。

© 悅西安 保留所有權利

法律顧問 / 張曉哲

北京大成(西安)律師事務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