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最初跟过海有关?大帅哥太史慈也用

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叫“瞒天过海”,最初使用这个计谋时真的跟过海有关吗?大帅哥太史慈也用过。

“瞒天过海”,典出于《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话说唐太宗御驾亲征高丽,到了茫茫大海边,远望高丽,隔海千里,大军如何过得了茫茫大海?太宗心生悔意,向群臣询问对策。众人皆无言以对。大将张士贵找来薛仁贵讨教主意。仁贵回答:“我有一计,保管叫它千里海水,来日踪迹全无,让大军安然过海。”几天后, 张士贵声称海边一豪民愿承担大军军粮,太宗一听大喜,带领文武官员前往海边富豪家中。由于薛仁贵将船伪装成一万多间房子,和彩幕一起遮挡住大海,太宗被请入大船伪装的屋子后正心情愉快地品尝着美酒,忽听得房四面的彩幕被风吹得哗哗直响,酒杯倾斜,出去一看,居然发现自己和大军已经一起踏上了渡海的征途上了。由于太宗是天子,薛仁贵瞒着太宗过海,所以三十六计第一计就叫做瞒天过海了。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最初跟过海有关?大帅哥太史慈也用

所谓的瞒天过海之计其实是一种示假隐真的疑兵之计。在战争中,它是一个利用人们存在常见不疑的心理状态,进行战役伪装.隐蔽军队集结和发起进攻企图,以期达到出其不意的计谋。这个计谋早在三国时期,著名的大帅哥太史慈救孔融的时就已经用过了,跟过海根本没有关系。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最初跟过海有关?大帅哥太史慈也用

太史慈

传说太史慈身长七尺七寸,美须髯,猿臂善射,弦不虚发,是个真正的神射手。由于与他人结怨,为免受到无妄之灾,乃避居于辽东。北海相孔融闻知其人其事,十分称奇,于是数次遣人动问太史慈的母亲,并奉送赠礼作为致意。后黄巾之乱时期,孔融被黄巾军将领管亥所围困,太史慈正巧回家,其母因孔融对太史慈非常仰慕且经常派人“赡恤殷勤”,遂劝说太史慈救助孔融脱困。太史慈设法进入包围圈见到孔融后,获知孔融希望有人帮他带信向刘备求救,但苦于深陷重重包围,无人敢冒风险突围。太史慈决定突围帮助孔融向刘备求救后,第二天就牵马带着弓箭和箭靶出了城门,在城壕边练箭,练完箭后又回到城中,日复一日,重不间断。刚开始黄巾军刚开始还在包围圈外非常警惕地盯着太史慈,怕他逃跑,但是时间久了,黄巾军对每天的练箭见怪不怪了。终于有一日,太史慈趁黄巾军守备懈怠,突然骑上马向外突围,最终逃出包围圈,成功完成孔融交给的任务。

《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是明朝永乐年间编撰的唐太宗典故,而大帅哥太史慈是三国时期人物,时间比“瞒天过海”早得多了。所以,三十六计第一计最初使用时跟过海肯定是没有关系的。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最初跟过海有关?大帅哥太史慈也用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最初跟过海有关?大帅哥太史慈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