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无比苍凉,让人看了悲从中来!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一首经典诗作。这首诗通过描写登楼远眺所引起的无限慨叹,抒发了陈子昂孤独遗世、怀才不遇的悲凉情怀。这首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之人的境遇,非常具有典型性,因而千年来获得很多怀才不遇之人的广泛共鸣。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无比苍凉,让人看了悲从中来!

这首诗写于陈子昂在武则天侄子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期间。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侄子武攸宜率军征讨。次年兵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未获批准,等再次进言时,反被降为军曹。陈子昂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无门,便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无比苍凉,让人看了悲从中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诗中的古人是指那些在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这里表达了诗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的悲凉之情:像古代的很多贤明君主,现在肯定不可能再遇见,而未来的贤明君主也来不及见到了。诗人对自己失意的境遇,所发出的这种慨叹,是当时社会乃至整个古代中国许多怀才不遇的人所共有的。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无比苍凉,让人看了悲从中来!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结合上面两句,当诗人登上蓟北楼时,看到茫茫宇宙,唯有天长地久,便情不自禁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我们说山河依旧,唯人不同,诗人能够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一如现在,我们要活在当下,独自坚强前行一样。

陈子昂在这首诗中,并没有用一字一句去描写蓟北楼如何,而只是抒发了登楼的感慨,却成为了后世之人敬仰的千古名篇。主要是因为这首诗的风格,和诗人所处的时代,它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更是在艺术表达上,意境雄浑,语言奔放,极富有感染力。

史上最孤独的一首诗,无比苍凉,让人看了悲从中来!

如果你曾试着读这首诗,相信你会感受到其中那股苍凉悲壮之气冲出身体,在面前再现那北方原野苍茫广阔的图景,以及在那蓟北楼上站着一位想要报效祖国却无门的孤独诗人形象,引发你的共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