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對漢武帝說:郭解家貧,達不到搬遷標準 漢武帝大怒

衛青對漢武帝說:郭解家貧,達不到搬遷標準 漢武帝大怒

韓非子在《五蠹》裡講過“儒以文亂法,而俠以武犯禁”。在他看來君主治理國家國家,必須要消滅五類人:儒生、縱橫家、遊俠、逃避兵役者、工商業者。其中游俠的危害主要是聚集黨徒,標榜氣節,遊離於法律之外,為了顯身揚名,不惜觸犯國家法律。

而漢武帝之所以對遊俠趕盡殺絕原因很多。但其中最重要一條就是與皇帝爭奪民心。

遊俠作為一個社會階層是由戰國時代貴族養士而發展起來的。有名的戰國“四公子”(魏信陵君、趙平原君、齊孟嘗君、楚春申君)都以養士聞名,而這些士後來逐漸演變成遊俠。

西漢初期,無為而治的寬鬆政治氛圍和休養生息政策使遊俠這一階層達到了鼎盛。在關中長安一帶,遊俠首領們以所在區域為界,劃分出各自的勢力範圍。並經常出面處理區域內的一些糾紛和事務。在他們身邊聚集著一大批遊俠,惟其馬首是瞻。所以史載“長安熾盛,街閭各有豪俠”。比如樊仲子、槐裡趙王孫,長陵的高公子,西河的郭公仲,太原的滷公孺,臨淮的兒長卿,東陽的田君孺。

遊俠們出身複雜,有出身貴族的“卿相之俠”,如名將季布的弟弟季心;但多是平民階層,比如趙君都、賈子光是賣酒的。有些遊俠基本算是鄉間黑惡勢力,比如“北道姚氏,西道諸杜,南道仇景,東道趙他、羽公子”等。

當時一些名氣大的遊俠如朱家、劇孟、郭解都可稱當時道德楷模。“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雖然為救助別人而出生入死,卻從不誇耀自己的才能,炫示自己的功德。遊俠因為具有這些為人稱道的品質,所以獲得了當時社會各界極大的追捧和擁戴。

衛青對漢武帝說:郭解家貧,達不到搬遷標準 漢武帝大怒

比如朱家,籍貫山東,與劉邦是同時代人。他自己穿的是沒有完整顏色的衣服,吃的是沒有兩樣以上的葷菜,卻常以鉅額家財用來扶危濟困。經他手藏匿豪傑人士數以百計。比如項羽手下大將季布,在楚漢戰爭中多次圍困過劉邦。劉邦打敗項羽後,懸賞千金緝捕季布,敢有藏匿者,罪及三族。朱家把季布當做家奴暗中收留下來,又四處活動,找到夏侯嬰勸劉邦收回通緝,劉邦不僅赦免了季布,還讓他做了河東太守。而季布尊貴後,他卻終生不見季布。朱家名揚天下,天下人都以結識他為榮。京師以東各路英雄豪傑“莫不延頸願交”。

劇孟是洛陽人,漢景帝時的遊俠領袖。吳楚七國叛變時,周亞夫率漢軍日夜兼程趕往滎陽,到達洛陽時,見到了劇孟,周亞夫頓時信心倍增:“吳楚起來造反而不求劇孟,我看他們成不了大氣候了。”周亞夫馬上把劇孟爭取到自己一方,加以重用,因而獲得到天下俠客的支持,懷有俠骨義膽的俠士紛紛投入平叛的戰爭。這也是西漢政權得以在三個多月就平定了七國叛亂的重要原因之一。司馬遷對此評價說:當時天下騷動,周亞夫得到了劇孟一人,相當於攻佔了一個敵國。劇孟去世時,家中剩餘的財產不過十金,而自遠方趕來送喪的車子達上千輛。

郭解是河南軹縣人,其祖父曾跟著劉邦起義有功,據說著名相術大師許負是其外祖母。郭解少時仗義,屢犯公法,成年後則改惡從善,經常以德報怨,遠近豪俠爭先歸附,地方官吏對他也言聽計從。

朱家、劇孟、郭解等人所到之處萬人空巷,無論貴賤,爭相接納,比如現在的天王巨星。引起很多人效仿遊俠。

為控制有影響的人士,西漢建立之初便流行徙民之策,當年劉邦接受大臣劉敬的建議(現在陛下雖然定都關中,實際上人丁不旺。北近胡冠,東有六國強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安枕而臥,“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家,且實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強本弱末之術也。)將六國貴族和全國十萬多戶有勢力的家庭遷徙到長安附近,以充實首都,加強控制。

衛青對漢武帝說:郭解家貧,達不到搬遷標準 漢武帝大怒

漢武帝時期自然也照例實行。建元二年四月,漢武帝十八歲開始自己的陵墓工程時,就開始徙郡國豪強於茂陵周圍。元朔三年夏,招募民眾十萬人徙朔方,又徙郡國豪傑及、財產三百萬以上到茂陵。太始元年春,再度徙郡國豪傑到茂陵。

元朔三年的這次遷徙名單中就有郭解。郭解雖然名氣大,但家貧,財產達不到強遷標準。當地的官員忌憚他在當地勢力大,就將其列入強遷名單。郭解自然不願遷徙,託了當時的大將軍衛青給說情,衛青對漢武帝表示:“郭解家貧,達不到遷徙標準。”漢武帝則道:“郭解一介布衣,本事大到可以指使大將軍來說情,說明他的家不貧!”

一句話把衛青弄了個啞口無言,郭解也只好遷往茂陵。郭解走的時候,人們為他送行共出錢一千餘萬。更嚴重的是讓郭解侄兒為了表示不滿把軹縣縣掾的脖子扭斷。後來縣掾的父親楊季主也被人所殺。楊家上書武帝,上書人又被殺。漢武帝下令捕捉郭解,並要“窮治所犯”。辦案人到軹縣,郭解的門客齊口稱譽。有一儒生卻說:“郭解專以奸犯公法,何以稱賢?”便被郭解的門客們殺死,兇手卻不知去向。

辦案人回報武帝說郭解無罪。御史大夫公孫弘說:“郭解身為布衣卻任俠行權,雖然聲言不知是誰殺了人,但有人肯為他殺人,這比他親自殺人更可怕。以小冤小仇殺人,這罪更重於他親自殺人,當屬大逆不道。”漢武帝採納了公孫弘的建議通緝郭解。郭解逃亡外地時也處處得到別人的幫助,甚至有人寧可自盡,也不讓官府獲得其線索。後終被捕殺,並全家抄斬。

遊俠“不修四業”(即不士,不農,不工,不商),遊離於社會各類職司之外。他們不依法納稅,不參加徭役,基本不為朝廷所控制掌握。遊俠還隱匿人口,稱作賓客,賓客與奴婢身份是一樣的,這樣就給了他們逃避國家課稅的藉口。他們的存在與活動對漢王朝社會秩序形成了威脅。

其實西漢時期自漢文帝始就開始打擊遊俠勢力,郭解的父親郭魯就在孝文帝時因任俠而被殺。漢景帝時不少豪俠勢力被朝廷滅族。

班固在《漢書》中說:“出身下層遊俠如郭解、劇孟這樣的人浮游於鄉里,其權力甚至跨越郡縣,使公侯為之折服”。可見郭解等遊俠勢力之盛,引起了封建統治者的猜忌,以至最終引來殺身之禍。

漢武帝是什麼君主自然不用說,他比起乃父乃祖都要殺伐決斷,大搞“打黑除惡”。將遊俠們猛烈打擊自然不出意料。而後遊俠階層此後迅速藏匿於江湖,再也沒有形成漢初時期的聲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