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开国功臣有谁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

残影绝迹

明朝功臣其实逃过朱元璋屠刀的很多,能占到功臣数量的一半以上,很出乎常人意料吧。

朱元璋虽然杀功臣很酷烈,但很多人想象的朱元璋把功臣几乎全部诛杀完全是无耻的污蔑。朱元璋开始大规模杀功臣都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时代晚期,很多功臣早已去世。朱元璋很刻薄的一点是,很多已死的功臣,后世子孙也受牵连被取消功臣待遇。

(朱元璋)

明朝的开国功臣,一般指的是有公候伯三级封爵之一的人。洪武时代,除去追封的,共封爵63人,8公,3伯,52候。不在这个范围内的,没资格称为功臣。

通常有个比较大的误解是胡惟庸,胡惟庸没有封爵,其实是明朝建国后升上去的新进文官,没资格称为功臣。

朱元璋去世时,生前没有被杀后裔也还继续享受功臣待遇还有17位,可不像有些传言所说的只剩汤和一人。

魏国公徐达

虽然有朱元璋送徐达蒸鹅的说法,但明显完全是扯谈,即使清朝编撰的《明史》也没有采用这种扯谈说法。徐达的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徐达)

鄂国公常遇春

常遇春的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曹国公李文忠

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洪武后期开始受到重用,建文帝时代带兵与朱棣作战,优势兵力连连失败,是朱棣得天下最大的功臣。李文忠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李文忠)

信国公汤和

汤和是最广为人知的没有被朱元璋所杀的功臣,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长兴候耿炳文

耿炳文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一般说法是朱棣时代被杀,但根据明史大家顾诚的考证,耿炳文在真定之战中与朱棣作战时已经战死。

江阴侯吴良

吴良的儿子到朱棣时代获罪被取消功臣待遇。朱元璋后期诛杀功臣时,吴良家族未被牵连,还享受功臣待遇。

广德侯华高

这位有点倒霉,因为没有儿子,自然也无后裔去享受功臣待遇。

蕲国公康茂才

康茂才本人死于洪武三年,继承爵位的儿子早死,留下年幼孙子很快夭折,之后家族就没资格享受功臣待遇了。

诚意伯刘基

刘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刘伯温。刘基后裔享受勋贵待遇直到明朝灭亡。

西平侯沐英

沐英家族后裔一直长期镇守云南,享有极大实权,可能是最有实际权力的功臣家族。

安陆候吴复

吴复本人洪武十六年病死,子孙朱元璋晚期诛杀功臣时也未受牵连。

雄武侯周武

周武本人病死于洪武二十三年,后裔情况无记载。

武定候郭英

郭英和耿炳文一样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功臣,永乐初年病死

航海候张赫

张赫病死于洪武二十三年,子孙朱元璋晚期诛杀功臣时也未受牵连。

永定侯张铨

张铨卒年不详,但可以肯定未被杀家族也未被株连。

越巂侯俞渊

俞渊洪武晚期因为作战不力被削掉爵位,遣还乡里。建文帝时代被恢复爵位,在于朱棣作战时战死。

凤翔侯张龙

张龙本人病死于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时代家族未受牵连。永乐年间后裔被朱棣夺去侯爵。


朱元璋大规模的诛杀功臣是从洪武二十三年开始的,很多功臣在之前已死,但后裔也被牵连。朱元璋虽没有杀其本人但子孙受牵连的功臣有以下19人。

卫国公邓愈,淮安候华云龙,济宁侯顾时,临江侯陈德,巩昌侯郭兴,六安侯王志,靖海侯吴祯,南安侯俞通源,营阳侯杨璟,东平侯韩政,宣宁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永城侯薛显,安庆侯仇成,宣德侯金朝兴,东川侯胡海,海西侯纳哈出.东莞伯何真,金山候濮英

这些人虽然本人逃过了朱元璋的屠刀,生前很风光,不过后裔被朱元璋牵连,也是朱元璋薄待功臣的表现。但这些人同样也不能说被朱元璋诛杀。


总体来说,明朝称得上开国功臣的有63人,本人没有被朱元璋所杀子孙也未被牵连的有17人,本人虽没有被朱元璋清洗但子孙受到牵连的有19人,真正为朱元璋所杀的功臣有27人。

朱元璋杀了63位功臣中的27人,占功臣比例的百分之四十三,称得上残酷无比,但与很多人想象的朱元璋几乎杀了全部功臣差别很大。

在朱元璋时代功臣们自己和子孙都算善终的有17家(17家中部分家族在后续的靖难中倒霉了),占功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七。在朱元璋手下做功臣能完全善终(自己和子孙都能安享富贵)虽然难度比较大但比很多人想象的容易,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几率。




仁勇校尉

能逃过朱元璋的屠刀,那肯定是不简单的人物了。



朱元璋杀人是几万几万地杀,一人有罪,满门抄斩,老幼不留。那时候你要在京城里有个当大官的亲戚,且得小心了。

有没有活下的功臣呢?有。

比较鲜明的例子就是汤和。

那汤和为什么能活下来呢?因为他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智慧。



一、知人

汤和非常了解朱元璋这个人。

要说朱元璋参加起义,投奔光明,还是汤和引领他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他和朱元璋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而且在长期的战斗生涯中,朝夕相处,他就很清楚朱元璋的秉性,知道他的喜恶和忌讳,这就为他明哲保身,逃过毒手有了很好的准备。



二、不争

汤和不参与政治斗争。

朱元璋得天下完全仰仗一帮能人,是一统天下的核心力量,这些人都来自朱元璋老家,他们就是淮西集团,如常遇春、徐达、李善长、胡惟庸、蓝玉、汤和等等。

另一个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的是以刘伯温为首的浙东集团,他们与淮西集团互相争斗,水火不容。

而汤和则极少参与到这些争斗中,也使自己没有陷入到这个漩涡当中。



三、唯命

汤和唯命是从,毫无怨言。

汤和与朱元璋是自小的玩伴,参加起义军也早于朱元璋。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时,汤和已经是一位小头领,但他对朱元璋言听计从,甘愿接受朱元璋的领导。在汤和的帮助下,朱元璋渐渐展现自己的才能,很快也当上了领导,而且位置在汤和之上。

汤和不仅没有半点嫉妒,反倒更加拥戴。其他那些和朱元璋出生入死之人,有些甚至自始至终与朱元璋兄弟相称,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还有些人恃功而骄,大大咧咧,结果惹祸上身。



四、淡泊

汤和对名利权位看得很淡。

明朝初建时候,朱元璋封赏功臣,一开初封了六位公爵,即韩国公李善长、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如果论战功,汤和也并不在其之下,论资历,更是深厚,但汤和竟只被封了侯爵。

汤和并无丝毫的怨言,仍然兢兢业业地继续服从安排,认真做事。后来,朱元璋又给汤和加封为信国公。而其他一些人,就因为不满封赏而有所抱怨,引起朱元璋的忌恨。



五、舍得

汤和舍得交出手中的权力。

天下基本上平定以后,朱元璋开始着手削弱武将兵权,没等朱元璋开口,汤和就主动找到朱他,说自己年事已高,指挥军队力不从心,要告老还乡享清福。

朱元璋非常高兴,立即准奏,下令给汤和在凤阳修建了府第,封赏金银。

后来,汤和又被启用抗倭,战役结束以后,他仍然很快就交出兵权。这一点上让朱元璋特别放心。



六、糊涂

汤和回乡以后低调做人,限制家人的行为,不谈国事,不参与地方的政事,对朱元璋安排的监视人员故做不知。他还每年去京城拜见朱元璋,随时汇报自己的情况,把自己的一切行踪都展现给朱元璋,消除了朱元璋的疑心。

最终汤和得以安享晚年,死后也受到追封,极尽哀荣。这在朱元璋统治期内,是很罕见的。



做人难,做功臣更难,给朱元璋做功臣尤其是难上加难。汤和以他独特的政治智慧逃出了魔掌,实属难得。


馋嘴肥猫1

躲过朱元璋屠刀的有:

汤和、沐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