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開國功臣有誰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

殘影絕跡

明朝功臣其實逃過朱元璋屠刀的很多,能佔到功臣數量的一半以上,很出乎常人意料吧。

朱元璋雖然殺功臣很酷烈,但很多人想象的朱元璋把功臣幾乎全部誅殺完全是無恥的汙衊。朱元璋開始大規模殺功臣都到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時代晚期,很多功臣早已去世。朱元璋很刻薄的一點是,很多已死的功臣,後世子孫也受牽連被取消功臣待遇。

(朱元璋)

明朝的開國功臣,一般指的是有公候伯三級封爵之一的人。洪武時代,除去追封的,共封爵63人,8公,3伯,52候。不在這個範圍內的,沒資格稱為功臣。

通常有個比較大的誤解是胡惟庸,胡惟庸沒有封爵,其實是明朝建國後升上去的新進文官,沒資格稱為功臣。

朱元璋去世時,生前沒有被殺後裔也還繼續享受功臣待遇還有17位,可不像有些傳言所說的只剩湯和一人。

魏國公徐達

雖然有朱元璋送徐達蒸鵝的說法,但明顯完全是扯談,即使清朝編撰的《明史》也沒有采用這種扯談說法。徐達的後裔享受勳貴待遇直到明朝滅亡。

(徐達)

鄂國公常遇春

常遇春的後裔享受勳貴待遇直到明朝滅亡。

曹國公李文忠

李文忠的兒子李景隆洪武后期開始受到重用,建文帝時代帶兵與朱棣作戰,優勢兵力連連失敗,是朱棣得天下最大的功臣。李文忠後裔享受勳貴待遇直到明朝滅亡。

(李文忠)

信國公湯和

湯和是最廣為人知的沒有被朱元璋所殺的功臣,後裔享受勳貴待遇直到明朝滅亡。

長興候耿炳文

耿炳文是朱元璋留給建文帝的得力助手,一般說法是朱棣時代被殺,但根據明史大家顧誠的考證,耿炳文在真定之戰中與朱棣作戰時已經戰死。

江陰侯吳良

吳良的兒子到朱棣時代獲罪被取消功臣待遇。朱元璋後期誅殺功臣時,吳良家族未被牽連,還享受功臣待遇。

廣德侯華高

這位有點倒黴,因為沒有兒子,自然也無後裔去享受功臣待遇。

蘄國公康茂才

康茂才本人死於洪武三年,繼承爵位的兒子早死,留下年幼孫子很快夭折,之後家族就沒資格享受功臣待遇了。

誠意伯劉基

劉基就是大名鼎鼎的劉伯溫。劉基後裔享受勳貴待遇直到明朝滅亡。

西平侯沐英

沐英家族後裔一直長期鎮守雲南,享有極大實權,可能是最有實際權力的功臣家族。

安陸候吳復

吳複本人洪武十六年病死,子孫朱元璋晚期誅殺功臣時也未受牽連。

雄武侯周武

周武本人病死於洪武二十三年,後裔情況無記載。

武定候郭英

郭英和耿炳文一樣是朱元璋留給建文帝的功臣,永樂初年病死

航海候張赫

張赫病死於洪武二十三年,子孫朱元璋晚期誅殺功臣時也未受牽連。

永定侯張銓

張銓卒年不詳,但可以肯定未被殺家族也未被株連。

越巂侯俞淵

俞淵洪武晚期因為作戰不力被削掉爵位,遣還鄉里。建文帝時代被恢復爵位,在於朱棣作戰時戰死。

鳳翔侯張龍

張龍本人病死於洪武三十年,朱元璋時代家族未受牽連。永樂年間後裔被朱棣奪去侯爵。


朱元璋大規模的誅殺功臣是從洪武二十三年開始的,很多功臣在之前已死,但後裔也被牽連。朱元璋雖沒有殺其本人但子孫受牽連的功臣有以下19人。

衛國公鄧愈,淮安候華雲龍,濟寧侯顧時,臨江侯陳德,鞏昌侯郭興,六安侯王志,靖海侯吳禎,南安侯俞通源,營陽侯楊璟,東平侯韓政,宣寧侯曹良臣,汝南侯梅思祖,永城侯薛顯,安慶侯仇成,宣德侯金朝興,東川侯胡海,海西侯納哈出.東莞伯何真,金山候濮英

這些人雖然本人逃過了朱元璋的屠刀,生前很風光,不過後裔被朱元璋牽連,也是朱元璋薄待功臣的表現。但這些人同樣也不能說被朱元璋誅殺。


總體來說,明朝稱得上開國功臣的有63人,本人沒有被朱元璋所殺子孫也未被牽連的有17人,本人雖沒有被朱元璋清洗但子孫受到牽連的有19人,真正為朱元璋所殺的功臣有27人。

朱元璋殺了63位功臣中的27人,佔功臣比例的百分之四十三,稱得上殘酷無比,但與很多人想象的朱元璋幾乎殺了全部功臣差別很大。

在朱元璋時代功臣們自己和子孫都算善終的有17家(17家中部分家族在後續的靖難中倒黴了),佔功臣總數的百分之二十七。在朱元璋手下做功臣能完全善終(自己和子孫都能安享富貴)雖然難度比較大但比很多人想象的容易,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幾率。




仁勇校尉

能逃過朱元璋的屠刀,那肯定是不簡單的人物了。



朱元璋殺人是幾萬幾萬地殺,一人有罪,滿門抄斬,老幼不留。那時候你要在京城裡有個當大官的親戚,且得小心了。

有沒有活下的功臣呢?有。

比較鮮明的例子就是湯和。

那湯和為什麼能活下來呢?因為他有自己特殊的政治智慧。



一、知人

湯和非常瞭解朱元璋這個人。

要說朱元璋參加起義,投奔光明,還是湯和引領他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他和朱元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而且在長期的戰鬥生涯中,朝夕相處,他就很清楚朱元璋的秉性,知道他的喜惡和忌諱,這就為他明哲保身,逃過毒手有了很好的準備。



二、不爭

湯和不參與政治鬥爭。

朱元璋得天下完全仰仗一幫能人,是一統天下的核心力量,這些人都來自朱元璋老家,他們就是淮西集團,如常遇春、徐達、李善長、胡惟庸、藍玉、湯和等等。

另一個為朱元璋立下汗馬功勞的是以劉伯溫為首的浙東集團,他們與淮西集團互相爭鬥,水火不容。

而湯和則極少參與到這些爭鬥中,也使自己沒有陷入到這個漩渦當中。



三、唯命

湯和唯命是從,毫無怨言。

湯和與朱元璋是自小的玩伴,參加起義軍也早於朱元璋。朱元璋加入起義軍時,湯和已經是一位小頭領,但他對朱元璋言聽計從,甘願接受朱元璋的領導。在湯和的幫助下,朱元璋漸漸展現自己的才能,很快也當上了領導,而且位置在湯和之上。

湯和不僅沒有半點嫉妒,反倒更加擁戴。其他那些和朱元璋出生入死之人,有些甚至自始至終與朱元璋兄弟相稱,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還有些人恃功而驕,大大咧咧,結果惹禍上身。



四、淡泊

湯和對名利權位看得很淡。

明朝初建時候,朱元璋封賞功臣,一開初封了六位公爵,即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如果論戰功,湯和也並不在其之下,論資歷,更是深厚,但湯和竟只被封了侯爵。

湯和並無絲毫的怨言,仍然兢兢業業地繼續服從安排,認真做事。後來,朱元璋又給湯和加封為信國公。而其他一些人,就因為不滿封賞而有所抱怨,引起朱元璋的忌恨。



五、捨得

湯和捨得交出手中的權力。

天下基本上平定以後,朱元璋開始著手削弱武將兵權,沒等朱元璋開口,湯和就主動找到朱他,說自己年事已高,指揮軍隊力不從心,要告老還鄉享清福。

朱元璋非常高興,立即准奏,下令給湯和在鳳陽修建了府第,封賞金銀。

後來,湯和又被啟用抗倭,戰役結束以後,他仍然很快就交出兵權。這一點上讓朱元璋特別放心。



六、糊塗

湯和回鄉以後低調做人,限制家人的行為,不談國事,不參與地方的政事,對朱元璋安排的監視人員故做不知。他還每年去京城拜見朱元璋,隨時彙報自己的情況,把自己的一切行蹤都展現給朱元璋,消除了朱元璋的疑心。

最終湯和得以安享晚年,死後也受到追封,極盡哀榮。這在朱元璋統治期內,是很罕見的。



做人難,做功臣更難,給朱元璋做功臣尤其是難上加難。湯和以他獨特的政治智慧逃出了魔掌,實屬難得。


饞嘴肥貓1

躲過朱元璋屠刀的有:

湯和、沐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