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向為國做出重大犧牲的木華黎後裔李氏家族英雄致敬!

李德生(1903--1973)少將。原名西慶,字秀峰,李文秀十六世孫,河南省唐河縣源潭馬灣村人。黃埔軍校第3期畢業。抗戰期間曾任第75軍58師174旅348團團長,第70軍預備5師副師長,1943年底任第98軍42師少將師長,1944年12月任暫編第5軍副軍長,先後參加長衡、桂柳會戰,1946年任豫南師管區司令,1949年8月任第127軍獨立第1旅旅長,12月任第127軍副軍長,12月25日在四川巴中參加起義。後作為戰犯被長期關押,1966年4月16日獲特赦。後任河南省政協秘書處專員。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李德生在家譜中的記載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源潭馬灣地圖

1937年8月,李德生34歲,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5軍58師174旅348團團長,率部對日軍打的第一仗是“淞滬會戰”,又稱“八一三戰役”,日本人稱為“第二次上海事變”,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鬥,戰役本身持續了三個月,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宣佈死傷4萬餘人;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淞滬會戰中,日軍因遭到國民黨的頑強抵抗而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對於中國而言,標誌兩國之間不宣而戰、全面戰爭的真正開始,盧溝橋事變後的地區性衝突升級為全面戰爭,並徹底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計劃。

從8月淞滬會戰打響開始,國民政府就開始轉移工廠。工人,軍人甚至大資本家冒著日軍炮火和轟炸,歷經千辛萬苦,先後用了300艘木船和大量輪船將148家工廠,2100名工人和重達1萬多噸機器運送到後方。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中國軍隊陣亡中將軍長1人、陣亡師長、副師長4人、陣亡團長28人、陣亡營長44人。

淞滬會戰後,因戰損過大,參戰軍隊進行整編.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1938年7月,李德生35歲,出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70軍預備5師副師長,奉命開赴江西九江,參加武漢會戰的外圍作戰。戰後,該軍退至江西進行休整。

1939年3月,70軍隸屬第9戰區直轄,李德生率部參加了南昌會戰。南昌會戰,是指繼武漢會戰後,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三月十七日到五月九日,中國軍隊在江西南昌抵禦日本侵略軍的有限攻勢的會戰。這次戰役是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以後的首次大戰。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3月17日日軍開始進攻吳城,日軍第11軍司令岡村寧次中將指揮3個師團在短期內擊敗了羅卓英指揮的第九戰區右翼30幾個師,日軍3月27日佔領南昌,4月21日中國軍隊開始反攻南昌,5月9日蔣介石下令終止反攻南昌,戰爭共持續54天。

此戰役,中方指揮官羅卓英中將,投入4個集團軍兵力20萬人,傷亡5萬2千餘人。日軍指揮官岡村寧次中將,投入兵力12萬人,傷亡2萬4千餘人。日本獲勝。南昌會戰雖然以失敗告終,但是它使全世界,特別是日本軍事當局認識到日軍雖然佔領了武漢三鎮,但既未能迫使國民政府屈服,也未能擊殲中國軍隊的主力,更沒有摧毀中國廣大軍民的抗戰意志。中國軍隊不僅繼續進行抗戰,還開始實施戰役範圍的反攻。

南昌會戰不久,李德生率部參加了第二次長沙會戰和1939年冬季攻勢作戰。1940年5月初,70軍改隸第32集團軍時,原第29軍下轄預備第5師轉隸該軍建制。此時,該軍下轄:第19師,唐伯寅任師長;第107師,段衍任師長;預備第5師,曾戛初任師長,李德生任副師長。1941年3月,70軍調至贛北參加了上高會戰。

1943年11月,李德生40歲,出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8軍42師少將師長,該部為中央軍亊委員會直屬。

1944年12月任暫編第5軍副軍長,先後參加長衡、桂柳會戰。

長衡會戰資料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湘西會戰地圖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長衡會戰資料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長衡會戰地圖

長衡會戰又叫湖南會戰,發生在長沙、衡陽的戰役,1944年自5月底迄9月初,歷經3個多月。是“一號作戰”中交戰時間最長、中國軍隊抵抗最為頑強的一次戰役。長衡會戰是豫湘桂會戰的長衡會戰第二部分。這是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交戰時間最長的城市攻防戰。

1944年,日軍發起了一場縱貫中國南北,代號為“一號作戰”的大規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日軍總計動員兵力約51萬,其參戰兵力之多、作戰地域之廣,打破了日軍侵華以來的空前記錄,據稱在日本陸軍作戰史上亦是史無前例的。對中國軍隊而言,它也是1938年以來所遭遇到的規模和破壞力最大的一場戰役。數十萬士兵及無數的平民傷亡;國民政府的統治區域被日軍的南北通道切成兩半。在失去1/4的工廠的同時,政府的財政收入來源亦隨之銳減。此次軍事敗挫,暴露了國民政府軍隊的諸多弊端。它與同時俱來的經濟蕭條與政治危機一起,使抗戰勝利前夕的國民黨政權遭到一場災難性的打擊。

蔣介石在日記中慨嘆“1944年對中國來說是在長期戰爭中最壞的一年”,自稱“從事革命以來,從來沒有受過現在這樣的恥辱”;“我今年五十八歲了,自省我平生所受的恥辱,以今年為最大”。

桂柳會戰經過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桂柳會戰地圖

木華黎李氏後裔——黃埔軍校第三期學員李德生

桂柳會戰資料

1944年8月,日軍侵佔湖南衡陽後,為準備進佔廣西桂林、柳州,日軍成立第6方面軍,以岡村寧次為司令官,出動第11軍橫山勇第3、第13、第37、第40、第58、第116師團,及戰車、重炮聯隊,共6個師又1個旅,於8月29日由衡陽沿鐵路向湘桂邊界推進;以第23軍2個師團又1個獨立混成旅,於9月6日由廣東清遠等地沿西江向廣西梧州進攻,另1個獨立混成旅由廣東遂溪向廣西容縣進攻。岡村寧次奉命指揮第11、第23軍、第2飛行團(飛機約150架)和第2遣華艦隊一部,共約16萬人,在南方軍一部配合下,以打通桂越(南)公路為目標,向桂林、柳州進攻。中國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指揮第二十七、第十六、第三十五、第二十七集團軍,及第六戰區孫連仲第二十四集團軍、湯恩伯、封裔忠兵團,共9個軍、2個桂綏縱隊、空軍一部(飛機217架),共約20萬人,在黔桂湘邊區總司令部的3個軍支援下,以分區防禦抗擊日軍。

日軍第11集團軍攻佔全州,隨後調整部署,準備攻擊桂林。日軍第23軍陷梧州,相繼攻佔平南、丹竹和桂平、蒙圩。第四戰區鑑於全州地區日軍尚無行動,遂調整部署,將所部編組為桂林、荔浦、西江3個方面軍,南寧、靖西2個指揮所,以大部兵力國軍第31軍桂系中將軍長賀維珍部2萬兵力固守桂林,集中一部兵力先擊破西江方面之敵。第64軍配屬桂綏第1縱隊向進佔桂平、蒙圩之日軍獨立混成第23旅實施反擊;另以第135師等部向平南、丹竹攻擊,策應反擊。日軍第23軍主力逼近武宣,中國軍隊遂停止反擊退守武宣。與此同時,日軍第11軍突破桂林、荔浦方面軍的防禦陣地,主力進抵桂林城郊;一部向柳州進攻。第四戰區將3個方面軍編組為左、中、右兵團,集中兵力保衛桂、柳。日軍第40、第58、第37師和第34師團一部,向桂林城發起總攻。同日,日軍第23軍第104師團、第11軍第3師團及第13師團突破中央兵團的防禦陣地,攻向柳州。防守桂林城區的中國軍隊撤退,部分在撤退途中被俘,桂林陷落;守軍除第16集團軍副總司令韋雲淞、第31軍軍長賀維珍率一部分幕僚逃出以外,桂林防守司令部參謀長陳濟恆、第31軍參謀長呂旃蒙、第170師副師長鬍原基、第131師第392團團長吳展等以下官兵2400餘人在戰鬥中犧牲。31軍131師少將師長闞維雍拒絕撤退,於陣地拔槍自盡忠烈殉國。

據日軍第11軍統計,桂林戰鬥中,中國軍隊陣亡5665人,被俘13151人,被日軍繳獲各種口徑的火炮156門、重機槍110挺、輕機槍359挺、步槍2737枝。

第二十四集團軍、司令湯恩伯、參謀長封裔忠兵團接到要固守柳州的命令後,以急行軍於當夜到達指定位置,當即進行防禦部署:令第37軍在象縣以北掩護主力向柳州轉進,令第188師在柳州以北、以東的長塘、東泉各附近掩護柳州側背安全,令第26軍防守柳州,令第20軍控置於柳州西車站附近待機。第26軍以第41師守備柳州東面和北面,第44師守備西面和南面。8日,日軍第13師團及第3師團分別進至柳州以北6公里處和柳江東岸,第23軍的第104師團先頭第161聯隊進至柳州南約18公里的四方塘(第22師團仍在貴縣北龍山地區)。楊森急令第20軍的第134師在柳州西岸擔任河防,並以一部佔領鵝山,以加強防守力量。9日,日軍第13師團、第3師團分由柳州以北、以東和東南發動總攻。當日中午,日軍第3師團的第34聯隊由三門江附近強渡柳江,進至西岸;第13師團先頭第104聯隊攻入柳州北部;第104師團先頭第161聯隊第3大隊亦進至柳州機場南側。10日凌晨,日軍第3師團第34聯隊與第104師團第161聯隊第3大隊攻佔柳州飛機場。美國陸軍航空隊支援戰機30架及桂林機場遭日軍擊毀;堅守柳州城區的第26軍傷亡過半,奉命撤離,柳州失守。隨後,日軍第3、第13師沿黔桂鐵路(都勻-柳州)向西北進攻;第23集團軍沿柳邕公路(柳州-南寧)向西南進攻攻佔南寧。

日軍南方軍第21軍一部從越南突入中國,向廣西綏淥(今屬扶綏)進攻。沿黔桂鐵路進攻的日軍攻至貴州獨山,遭黔桂湘邊區總司令部部隊的反擊,撤回廣西河池。日軍第21軍與第23軍各一部在綏淥會合。至此,大陸交通線全部打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