襲人乖巧賢惠,通過作者的筆墨,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紅樓夢》中的襲人是賈寶玉身邊的通房大丫頭。在寶玉剛發育成熟時就跟他“初試雲雨情”。賈寶玉對她非常依戀,一日不見面就要想辦法去找她。在曹雪芹筆下,襲人是個溫柔賢惠,通情達理的人。她比一般的丫頭都乖巧明事理,她的性格跟晴雯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第五回裡作者給襲人的判詞是:“妄自溫柔和順,空雲似桂如蘭;堪羨優伶有福,誰知公子無緣。”作者通過對襲人的描寫,想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情感呢?

襲人乖巧賢惠,通過作者的筆墨,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襲人原名花珍珠,在她很小的時候,家裡窮得吃不上飯,就把她賣給了賈府做丫頭。她開始是服侍賈母的,“賈母因溺愛寶玉,生恐寶玉之婢無竭力盡忠之人,素喜襲人心地純良,克盡職任,遂予了寶玉。”“襲人”的名字是後來寶玉改的。襲人來到賈府“吃穿和主子一樣,也不朝打暮罵,”她感覺很滿足,很珍惜在賈府豐衣足食的生活,無論服侍賈母還是寶玉,都是盡心盡責的。在賈母把她給了寶玉以後,“要成為寶玉的姨娘”便成了她人生的追求。因此她一邊服侍寶玉長大,一邊想辦法教育他。在第十九回,襲人家人要贖她回去,她一心都在寶玉身上,當然不願意出去。襲人就借“贖身之論”編了一套詞,“以探其情,以壓其器。”見寶玉果真不捨得自己走,便“下箴規”勸其改掉那“幾件千奇百怪口不能言的毛病兒”,做出“喜讀書”的樣子來。

襲人乖巧賢惠,通過作者的筆墨,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知道自己的命運掌握在王夫人手中,襲人很會討好於她。在第三十三回,賈寶玉要跟林黛玉表明心跡,林黛玉知道他要說什麼,就先走了。他們的情景被襲人看得一清二楚。寶玉還以為襲人是黛玉,就抓住她的手把想對黛玉說的話一股腦對著襲人說了出來。襲人就想:“方才之言,一定是因黛玉而起,,如此看來,將來難免不才之事,令人可驚可謂。”襲人為寶玉著想,更為自己的命運著想,她打心眼裡喜歡寶釵的為人,絕不想讓寶玉娶林黛玉。她想要杜絕此事就得引起王夫人的注意。機會終於來了,寶玉被賈政打了,王夫人讓婆子去叫“一個跟二爺的人”,襲人就讓晴雯、麝月、檀雲、秋紋等“好生在房裡”,自己作為代表去見王夫人了。她跟王夫人說:“論理,我們二爺也須得老爺教訓兩頓。若老爺再不管,將來不知做出什麼是來呢。”又建議王夫人找個理由讓寶玉搬出大觀園,說:“如今二爺也大了,裡頭姑娘們也大了……”尤其提到寶釵黛玉跟寶玉“到底是男女之分,日夜一處起坐不方便”。之後王夫人更加器重她,還暗中把她定為“準姨娘”。

襲人乖巧賢惠,通過作者的筆墨,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此後她把一切出頭並接近寶玉的機會都讓給了晴雯,還縱著寶玉喜歡的芳官。在“抄檢大觀園”時,襲人啥事沒有,寶玉喜歡的芳官和晴雯卻都被趕出了賈府。

寶玉的成長過程充滿著襲人的“溫柔和順”。在前八十回,寶玉眼中的襲人“似桂如蘭”。然而襲人對寶玉的感情經不起賈府被抄的劫難。由判詞可以看出,襲人最後是嫁給了“優伶”,有可能是蔣玉菡。

襲人乖巧賢惠,通過作者的筆墨,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襲人對寶玉的感情是很現實的,比不上他和黛玉的前世盟約。曹老爺子對襲人這個人的原型一定心存感激,但更多的是一種遺憾,或許是感情上的,也或許是其它方面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