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隨著近幾年街頭潮牌逐漸走向大眾,人們似乎已經默認了“必須得加點價才能買到”的購買方式。每到新品發售,潮牌的二級市場甚至比品牌本身更加火熱。

要說到二級市場的誕生,這大概要從20多年前一個毛絨玩具的發售說起。

1996年,美國玩具業巨頭美泰兒公司以紅遍美國幾代人的兒童劇集芝麻街的角色Elmo為原型,推出了一個名叫Tickle Me Elmo的毛絨玩具,這個玩具腹部和腋下位置有傳感器,當人撓癢的時候就會發出陣陣笑聲。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Tickle Me Elmo在美國各大玩具城上架後,不出一個小時就全部售空,在納什維爾的一家Target店中,甚至只用了四分鐘。瘋狂想要買到這個玩具的不僅有那些小孩子們,還有一些看著芝麻街長大的小孩的父母們,

由於市場的供不應求,狂熱的購買者開始加價在別人手上購買這個玩具,原本30美元一個的Tickle Me Elmo,甚至被喊到了1000美元,初始形態的二級市場就這樣出現了。

其實Tickle Me Elmo被大肆搶購併不是一個意外事件,背後的營銷團隊其實下足了功夫。他們圍繞著玩具本身製造了一些宣傳策略,例如發放少部分免費的玩具給有媒體影響力的人(大概就是今天的kol),通過炒作勾起人們對Elmo的情感需求,這種方式甚至被沿用到了今天。

| 滾動式增加發行量

其實無論是Tickle Me Elmo,亦或是Supreme Bogo最開始的炒作都是採用同一套營銷策略——一開始提供比需求量更少的東西,也就是俗稱的飢餓營銷。隨後再逐步提供更多的東西,滾動式的增加發行量,將炒作轉化為業務增長。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Adidas Originals NMD的發行就是這種模式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2015年12月NMD首次以其“OG”色彩限量發佈,在正式發佈前先通過媒體和社交網絡博主炒作一波,保證了那段時間NMD持續的熱度,讓全世界的球鞋愛好者整天都惦記著啥時候能買到雙NMD。

所以在正式發佈後,售空是意料之內的事情。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NMD的各種限量版緊隨其後。例如2016年1月30日發售的NMD_R1 Primeknit和2016年2月20日發售的Nice Kicks x adidas NMD。兩款的發售量都不高,但是足以讓粉絲們為了買到一雙擠破Adidas的大門。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NMD_R1 Primeknit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Nice Kicks x adidas NMD

接著就來到了“NMD Day”。

2016年3月,經過四個月的輪番炒作,Adidas在其分銷網絡中發佈了18種顏色的NMD。突然之間,從KITH到Foot Locker的每一家商店都有充足的熱銷鞋。結果就是,僅在一天時間內,NMD的銷售量達到400000雙。

| 發佈本地獨家版本

品牌炒作的另一種方式是通過發佈本地獨家產品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和滾動式增加發行量一樣,發佈本地獨家版本也是在限制相對於需求量的供應。而兩者之間的不同是,發佈本地獨家版本對品牌的建設有著不容小覷的作用。

就拿紐約獨家發售的黑紅綢緞Air Jordan 1來說,當它在紐約Air Jordan Pop-Up限量發售期間,人們關注點不僅是這雙極具吸引力的球鞋,對Jordan brand整個的關注度也上了一個臺階。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The NYC-exclusive satin Air Jordan 1

在規模逐步擴大的網上轉售和全球社交媒體的時代,本地獨家發售也許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只要本地獨家能繼續抓住眼球和頭條新聞,品牌也將不斷的釋放它們。

| 影響力營銷

基於現在社交媒體的地位,人們可能會認為“影響力營銷”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現象。其實不然,早在紀梵希為奧黛麗赫本設計的標誌性“蒂凡尼早餐”服裝,就算是時尚中最古老的促銷策略之一。

隨著手機屏幕縮小,影響者的領域逐漸擴大。這些“影響者”的定義是:音樂家,名人和在某個文化中建立了追隨者的人。

品牌利用這些影響者在社交網絡上的影響力來提高自己產品的銷量,而這些影響者也無形中變成了與付費媒體渠道的功能等同物。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The Ellen Show主持人Ellen Degeneres

在社交媒體上發佈自己定製的Stan Smiths

| 消費者自定義

在“商品經驗”的時代,品牌在體驗式營銷方面成功翻番,精選幸運的粉絲參與到產品的創作中。其結果就是:讓粉絲對品牌的忠誠度直線飆升。

Nike和Adidas都曾幹過這樣的事情。去年秋季,Nike的“OFF-CAMPUS”活動將DIY工作坊帶到了全球各地的時裝週。今年2月,Adidas的“747倉庫”空間舉辦了一場“Creator Farm”pop-up,讓參加者可以製作出自己定製的鞋子。

品牌炒價的四大套路,每一個都在搜刮我們的錢包

對於現在這個超個性化和DIY文化的時代,任何涉及將產品與消費者體驗結合起來的事情都會收到超乎預期的效果,消費者也非常樂意為此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