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到底帶火了哪些陝西美食?

孫孝南

張嘉譯、何冰主演的電視劇《白鹿原》,確實帶火了一些陝西美食。尤其是身為陝西人的張嘉譯擔任劇組的藝術總監,所以很多鏡頭都細膩的還原了陝西美食的製作過程,讓觀眾隔著屏幕都能聞見美食香味,讓吃貨們直流口水。

《白鹿原》中都出現了哪些美食,聽在下一一道來:

1、葫蘆雞:第一集中穿線的鹿泰恆老爺子做壽吃的葫蘆雞,當年他就是憑著這手藝得到一位大官垂青,然後發跡。其實劇中也交代了,鹿家就是廚師發家。另外,雖然現實中的白鹿原橫跨藍田、灞橋、長安三地,其實大部分還是在藍田境內。滋水河就是灞河,而滋水縣城就是藍田縣城。而“藍田廚師”還是很有名氣。

2、油潑面:油潑面在電視劇裡出現最多的一個美食,尤其是仙草把面擀的薄又寬,放上蔥花、辣子,熱油滋溜一潑,美滴很。

3、葫蘆頭泡饃:鹿子霖隨白嘉軒到西安城裡開會,回來就感嘆春發生的葫蘆頭好吃。其中葫蘆頭泡饃就是豬大腸泡饃,嘗一嘗絕對不一樣。

4、德髮長餃子:這個在劇中也提到了,不過當時能吃到德髮長的餃子,都不是一般的人。

5、老孫家牛羊肉泡饃:為了毒死叛徒姜大成,白靈假扮跑堂親戚,送外賣上門。因為叛徒就好吃泡饃,尤其是最有名的老孫家泡饃,那套調配工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6、水晶餅:這個也在劇中提到,屬於陝西漢族的傳統名貴糕點,特色是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涼舌滲齒,甜潤十口,油而不膩。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也開始留口水了!


長安那片月

白鹿原上的20種地道美食,第一個我就餓了,最後一個您絕對想不到

原創 小廚大劉 2017-10-10 18:33

作為一個標準的“吃貨”,去白鹿原遊玩,不僅僅是為了領略那裡厚重的歷史文化,感受樸實無華的風土人情,也不只是為了探尋陳老筆下那些鮮活、悲狀的歷史人物,更是為了去品味大關中,乃至整個陝西的美食,親身感受舌尖上的白鹿原。

我們到達白鹿原景區附近時,已經上午十一點半了,到了飯點。沒走幾步,就被路邊的小吃攤主叫住了,現做現賣的羊血餄鐒一碗10元,我們還點了炒涼粉、涼皮和綠辣子夾饃,9個人總共花了100元整,還算實惠。

這是景區門口矗立的健狀,又富有靈氣的白鹿雕像。在那個年代,白鹿在一定意義指白家與鹿家生活的地方,中原逐鹿,白白忙活一場,是作家心思、鎮棺之作,但我更願意將其解釋為純潔無暇的愛和大地的愛!

這是手工山查糕,看著都酸,我怕酸,所以沒敢吃,幾個小孩子非常喜歡。

關中純正高梁酒,一碗連酒帶碗6元,客人喝完後,可以像梁山好漢一樣,將碗直接扔到地上摔碎,好不過癮、豪邁,還充分體現出關中人的豪邁。

這個是燒餅加辣子和肉末,具體名稱我沒記住。我看到餅是現場烙的,看上去挺香。

這個是正宗的白鹿村燒餅,有麻辣、五香、三鮮、花生糖共四種口味,每種都是4元,適合不同口味的人食用。據老闆介紹,國慶節價期每天要賣出1000多個,有些是現場吃,大多是帶回家吃。

這家名叫艾牛辣子坊的店鋪(我可沒收人家廣告費,只是為了寫文章才出現他們家的名字)比較大,從碾壓、調製到售賣,全是人工製作。旁邊就有一個老者在用驢拉磨碾辣子,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觀看。這家辣子醬辣而香,味道令人回味無窮。既可以夾到餅裡吃,也可以買瓶裝的那種,帶回家食用。

下午三點多,看著各式各樣的美食,肚子感覺又餓了,我們吃了陝西有名的biangbaing面。它是陝西關中地區知名傳統麵食,陝西“陝西八大怪”之一。biangbiang面主要通過揉、抻、甩、扯等步驟製作,面寬而厚,猶如褲腰帶,口感勁道,食用前加入各色臊子或油潑辣子,味辣而香。

椒鹽蘑菇,我非常喜歡吃的一道菜,沒想到在這裡也能見到。我在家也經常做,將蘑菇用鹽殺出水後,裹上雞蛋液和澱粉,放入油鍋炸至金黃酥脆,蘸上椒鹽就可以食用了,非常簡單。

這個是什麼,我沒注意,反正拍了就拿出來給大家看,您知道嗎?

炸薯條,配上蔥花和番茄醬,看起來誘人,又好吃。不知道攤主是怎麼將單根的薯條弄成一團的?

這個應該是發糕或南瓜糕一類的美食,看上去就很好吃,售價是10元3塊。

炒中土饃,是用白麵土烘焙的饃,顏色似土,故稱土饃.其味清香可口,存放期長。看上去真得像黃土的顏色一樣,沒有吃過,應該是酥脆的麵食,我不太感興趣,覺得好玩,就隨手拍了一張。

這個應該是水煎包(生煎包),我們這裡也經常吃,但遠不如這裡做的精緻、漂亮。

這個叫“神農架小土豆”,有香辣味和孜然味兩種。就是把小土豆著熟後,再用油炸,最後加入調味料,我在家也做過。這種東西吃多了上癮,大家要注意喲!

糖畫,一種古老傳統的手工製作。是將糖燒化後,用勺子在案板上澆出各種栩栩如生的形狀,有動物、花卉、人物等等,用料不多,全憑手藝,也算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了。現在已經比較少見了,更為少見的這位競然是女手工藝人,讓我佩服不已。

這個是鐵板嫩豆腐,很像山東的窩塌豆腐,色澤金黃,外面酥脆,裡面相當嫩滑,表面撒上了香香的芝麻和蔥花,再加上鐵板烘托,熱騰騰,香噴噴,每份賣10元。

臊子面是陝西有名的地方特色小吃之一,品種多達數十餘種,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為特色,其中以陝西岐山臊子面享譽最盛。臊子面在關中地區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逢年過節、孩子滿月、老人過壽、迎接親朋等重要場合都離不開。不知道白鹿原上的臊子面味道如何?

最後再介紹一種外來食品,與白鹿原沒有半毛錢的關係,有個非常有創意、有趣的名字,叫“蝦扯蛋”。裡面有鵪鶉蛋、有蝦,是一種中西結合的食物,我沒有吃,反正孩子們吃得很高興。

好了,就先介紹這麼多吧!其實我還拍了好多美食的照片,就不一一在這裡展示了。如果您對白鹿原感興趣,對這些美食感興趣,那您一定不要錯過這裡,不防抽時間去那裡逛逛,收穫絕對超出您的想象。白鹿原,一個既有文化、有美食,又有故事的好地方。

我們的口號是:讓燒菜變得簡單,讓生活充滿樂趣。喜歡記得“關注”喲!


小廚大劉

去年,陳忠實先生的經典小說《白鹿原》再次翻拍成電視劇,除了吸引眼球的各位“老戲骨”,劇中的經典陝西美食也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大飽眼福。那麼這部劇究竟帶火了哪些關中味道呢?

油潑面

《白鹿原》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鏡頭莫過於演員秦海璐飾演的“仙草”一角製作油潑面的場景。那一勺熱油澆在紅彤彤的辣子上滋啦作響,隔著屏幕彷彿都聞到了陣陣香味。又白又筋的寬麵條被辣油包裹起來,瞬間變得誘人可口。

做法:

1、蔥切末備用,鹽、醋、醬油備好

2、焯豆芽至斷生,撈出過冷水,控幹水分鋪在碗底。剛才的水繼續燙一小把青菜,撈出後放一邊備用。

3、煮麵,撈出控幹水分碼在鋪好的豆芽上。

4、油至7成熱左右。

5、在面上碼鹽、蔥薑末、辣椒末,潑油,倒醋,最後放少許的醬油調味。

6、最後碼上燙熟的青菜,拌勻即可。


羊肉泡饃

兒子兆海當上了軍官,鹿子霖跟著兒子去享福,每天早晨到老孫家館子去吃一碗熱氣蒸騰的羊肉泡饃,晚上到三意社去欣賞秦腔。

食材:羊肉,八角,老薑,雞精,料酒,五香粉,鹽,胡椒粉,饃,粉絲,木耳等

做法:

1、燉羊肉湯,湯裡放八角,拍破的老薑,一點雞精,料酒,五香粉,最後放鹽和胡椒粉。

2、死麵餅掰小塊備用。

3、把羊湯煮開,加入泡好粉絲,木耳煮一會,再加入饃,煮開了就行了,倒到碗裡,上面放香菜,辣椒油,就一頭糖蒜,開碟吧~


老鴰頭

羊肉泡饃和油潑面非常名,但老鴰頭估計好多人就不知道了吧~

白嘉軒接著說:“你挑食也不頂用。我最拿手的飯是夾老鴰頭!”鹿三哈哈大笑:“天底下的男人都會夾老鴰頭,我也會,其實老鴰頭又好吃又耐飢,做起來又省事,和些麵糊用筷子夾成圪塔撂到鍋裡就完了。”

做法:

1、泡發木耳、香菇切塊,粉絲泡發切段。

2、土豆等蔬菜切成一公分大小的丁。

3、麵粉中加入精鹽、調料粉、雞精、水攪勻成糊狀。

4、熱油炸花椒、辣椒,爆炒衝姜蒜,出香味,放入各種蔬菜。

5、西紅柿最後放入菜中,出鍋時加鹽、雞精,調味。

6、另起一鍋水燒開,將麵糊緩慢倒入開水中,麵糊入鍋成不規則塊狀,攪動防粘連,面快浮起時就熟了。

7、將炒好的菜倒入面鍋,煮沸後,將一個雞蛋碗中打碎後倒入鍋中,成雞蛋絮,關火。


好奇心食堂


《白鹿原》是一部20世紀初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這是一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特殊的時代背景,濃厚的關中風情,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除了演員精彩的表演,陝西美食在劇中也是大放異彩。

油潑扯麵——第一集的時候仙草就做了一碗油潑扯麵,小蔥和辣子,再潑上熱油,香味都能飄出屏幕,看著就讓人眼饞。

葫蘆雞——第一集裡也有講鹿泰恆老爺子做壽吃的葫蘆雞,當年他就是憑著這手藝得一位大官垂青,成了揚名關中的"天下第一勺",就此發跡。葫蘆頭泡饃——陝西的傳統風味小吃,以味醇湯濃、饃筋肉嫩、肥而不膩聞名於國內外。葫蘆頭的饃塊綿筋,湯鮮肉嫩,滋味濃香,吃時候配著糖蒜。老鴰頭(老哇撒)——當仙草初逝,白嘉軒給鹿三做飯時,白嘉軒說:“你挑食也不頂用。我最拿手的飯是夾老鴰頭!”鹿三哈哈大笑:“天底下的男人都會夾老鴰頭,我也會,其實老鴰頭又好吃又耐飢,做起來又省事,和些麵糊用筷子夾成疙瘩撂到鍋裡就完了。”直接將菜譜安利給全國觀眾。
水晶餅——這道點心是陝西漢族的傳統名貴糕點,它的特色是金面銀幫,起皮掉酥,涼舌滲齒,甜潤適口,口感也是油多而不膩。

還有涼皮、肉夾饃、牛羊肉泡饃、餃子等等,各種各樣的陝西美食。


西安女娃

電視劇《白鹿原》熱播的時候,真的是買了會員追劇來的,發生在陝西關中的故事吸引人之餘,還被其中的各色陝西美食饞的流口水,滿滿的陝西風情加上饞涎欲滴的美食還原才是這劇吸引人的根本吧。現在還記得白嘉軒就著大蒜吃油潑面的情形,那一碗拌開的油潑面真的太誘人了。

油潑面

油潑面作為傳統特色麵食,據說起源於周代,用滾燙的油潑澆後再來吃。麵條是褲帶面或者棍棍面,和麵和抻面絕對是個技術活,正宗的講究的是一碗一根面,可見十分考驗手藝呢。放面的碗裡要放鹽,醋,醬油,盛上面條再加青菜,蔥和喜歡的調料和辣椒麵,然後立即滾油潑澆,滋啦一聲超級帶感。

麵筋涼皮

也是一道頗受歡迎的爽口小菜,洗出麵筋,澱粉調成糊,放入金屬涼皮鑼上鍋蒸,調製的時候加入麵筋塊,各種時令蔬菜,加上調味的醬油,醋,蒜汁,鹽,辣椒油什麼的,別具一番過癮的滋味,也是夏季特別受歡迎的呢。

葫蘆頭

也是陝西傳統小吃,源於北宋街頭小吃煎白腸,豬大腸油脂厚重,特別像葫蘆的形狀,因此得名。葫蘆頭由豬大腸和豬肚組成,加入了雞肉,海參,魷魚排列在上面,再加上青菜,吃的時候可以放入辣醬,糖蒜,肥而不膩,特別解饞呢。


推薦餐館:

漢唐春秋

地址:北京新街口南大街正覺衚衕13號

小陝娃:

地址:北京雙清路西王莊小區5-5號


妖夜行攝食光

就看到陝西油潑面,張嘉譯吃得美的很


小白影視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